
甲 您看相聲這門藝術啊,年頭不短了。
乙 歷史比較悠久了(老態)。
甲 嗯,這就剛打土里刨出來的。
乙 (動作:拍打身上的土)
甲 所以我們相聲演員有義務大力弘揚傳統文化。
乙 這是我們的責任!
甲 在這方面,我們也是各有所長。
乙 哦,您打算嘗點什么啊?
甲 嘗點什么像話嘛,擅長!
乙 哦,那您擅長?
甲 我擅長,詩!
乙 詩歌。
甲 你好,師弟!(握手)
乙 我跟你客氣嘛!
甲 幽默一下,我擅長詩,他擅長吃。
乙 啊,吃怎么了,民以食為天嘛!
甲 嗯,上一句是什么啊?
乙 上一句?
甲 對啊,這句詩上一句是什么啊?
乙 啊,上一句是,嗯,嗯,嗯,嗯……
甲 你給自己調成震動了?
乙 我想起來了,我愛地三鮮,民以食為天!
甲 哦,鋤禾日當午呢?
乙 我愛吃鹵煮。
甲 床前明月光,
乙 鴨血粉絲湯。
甲 春眠不覺曉,
乙 啤酒配燒烤。
甲 紅豆生南國,
乙 鐵鍋燉大鵝。
甲 走走走!整個一飯桶!
乙 那你說,是什么?
甲 身膺民社寄,民以食為天!
乙 你這個不香。
甲 還是吃!
乙 這么說你對古詩還真挺有研究。
甲 當然了,通過研究我就發現啊,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古詩詞。
乙 生活中處處都有古詩詞?
甲 對啊,不夸張地說,我們就生活在古詩詞當中!
乙 您別逗了,古詩詞都是過去幾百上千年前寫的了,怎么能跟咱們現在的生活挨邊呢?
甲 你還不信,現在我就用古詩說說你和你們家行嗎?
乙 那行,那你先說說我們家!
甲 你們家就是:南北山頭多墓田,墓田知道嘛?就是墳的意思,清明祭掃各紛然。
乙 我用你解釋,還多墓田,我住墳地里是嘛?
甲 啊?不是嘛?
乙 不是!
甲 早晚的事,所以說呢……
乙 什么早晚的事!
甲 我先給你預備上。
乙 不用,你別胡說了。
甲 我哪知道你們家住哪啊?
乙 怪我沒說清楚,我們家啊,就住在北京西城區,有古詩嘛?
甲 東城?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乙 什么耳朵,西城!
甲 東城行嘛?東城我熟,東城無處不芳菲……
乙 不成,我家就在西城!
甲 買船下通州……
乙 西城!!
甲 豐臺最有江南趣……
乙 西城!
甲 柴門聞犬吠!
乙 搗什么亂啊,有沒有說西城的詩?
甲 行人夜上西城宿,西城楊柳弄春柔……
乙 還真有。
甲 東城楊柳西城草……
乙 老忘不了東城。
甲 都是核心區嘛。
乙 他老有的說,我住景山,有詩嘛?
甲 哦,歪脖樹底下,清明時節……
乙 誰啊?你別老給我找這地方。
甲 景山是吧?
乙 對啊!
甲 日照香爐生紫煙……
乙 那是廬山!
甲 你呢?
乙 景山!
甲 不識景山真面目……
乙 廬山!
甲 你不住景山嘛?
乙 我住廬山!我也亂了!
甲 照見沉沉倒景山,到景山。
乙 這回對了,我就住景山西街那邊的胡同。
甲 多好啊!多好啊!(咬牙)
乙 你要咬人啊?
甲 我羨慕你啊,住那么好的地方,尤其現在,胡同環境都改善了,街巷整治以后別提多美了,美到只能用詩來形容了。
乙 那您先說說我們胡同什么樣子?
甲 太美了,那真是:津渡無人空垂柳,街老瓦殘屋漏……
乙 你們家管這叫美啊?
甲 這是以前。
乙 現在呢?
甲 那真是街排巷比宛如裁,戶戶窗前花盛開。
乙 整治了就是不一樣!
甲 道路也寬了不少,過去那是小道羊腸柳依依。
乙 確實路窄。
甲 現在路寬了,那真是家家門外長安道,何處相逢八寶,是寶山啊!
乙 說清楚了!
甲 大道南北出,車輪無停日。
乙 就這么通暢。
甲 有寶馬雕車香滿路,
乙 哦,寶馬。
甲 五陵車馬無近遠,
乙 哦,五菱。
甲 惟有老梅標致別。
乙 哦,老梅。
甲 老梅?
乙 對啊,丟了嘛,老沒。
甲 標致,惟有老梅標致別。
乙 哦。
甲 精修無上道,結念未來生。
乙 未來,嚯,電動汽車都有,新能源。
甲 環保啊,
乙 不錯。
甲 說到環保,他們胡同里綠化做得特好!
乙 我們那一年四季花常在。
甲 沒錯那花可多了,像什么,竹外桃花兩三枝,千樹萬樹梨花開,牧童遙指杏花村。
乙 好。
甲 映日菊花別樣紅。
乙 荷花!荷花!菊花像話嘛?
甲 映日荷花別樣紅。
乙 對!
甲 梅花香自苦寒來,稻花香里說豐年,你們的胡同是花園,花園里花朵真鮮艷!
乙 您覺得是不是要是唱出來就更好了?
甲 唱?
乙 對啊,我們的胡同是花園,花園里花朵真鮮艷,哇哈哈呀,哇哈哈!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邊唱邊跳)
甲 別美了別美了!
乙 您說得我高興啊。
甲 還有呢!
乙 還有呢?
甲 只有蘆花淺水邊,飛入菜花兒無處尋!
乙 怎么還有菜花兒呢?
甲 這是菜市場里啊,吃穿住用你們胡同什么都有。
乙 大伙兒生活別提多方便了。
甲 你說這環境里最高興的誰?
乙 當然是老人和孩子了。
甲 沒錯,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乙 紙鳶也叫孔明燈,底下一點,嘭,通,湊兒(竄天猴聲音)
甲 您這是竄天猴兒!紙鳶是風箏。
乙 對對,孩子們放風箏,嘭,通,湊兒。(竄天猴聲音)
甲 行,歇會兒吧。
乙 孩子們高興。
甲 知有兒童挑促織。
乙 促織,促織是一種北京小吃,淀粉做的,切成菱角塊,過油炸,放到油鍋里,嘭,通,湊兒(竄天猴聲音)。
甲 哪都有這個,您說那是灌腸,我說這是促織。
乙 醋汁不行,得沾蒜汁!
甲 促織是蛐蛐。
乙 呦,炸蛐蛐可不好,沒肉!
甲 您就知道吃是吧?
乙 那不如炸螞蚱。
甲 孩子們逗蛐蛐。
乙 哦,逗蛐蛐,哪個輸了,再給炸嘍!
甲 走走走!!
乙 孩子們還干嘛啊?
甲 兒童急走追黃蝶。
乙 這個好,這種行為值得鼓勵!別跑,站住,嘭,通,湊兒。(竄天猴聲音)
甲 什么亂七八糟的。
乙 不對嘛?
甲 孩子們在花叢里追蝴蝶玩。
乙 你是這么理解的?
甲 人家就是這個意思!
乙 確實孩子們在胡同里很快樂。
甲 不光孩子,老人們也高興啊!
乙 老頭也急走追黃蝶啊?
甲 追不上!老人們在街心花園,十橫九縱列九宮,糧草未動兵馬行。
乙 下棋呢!
甲 還是老年人的活動適合你。
乙 您說了我們胡同這么半天了,也說說我們家啊。
甲 你們家好啊,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乙 嚯,聽著就那么懸。
甲 過去都是私搭亂建,想蓋多高蓋多高!
乙 確實不安全,現在我們家呢?
甲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啊!
乙 他給我們家滅門了。
甲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乙 這也不像好話啊?
甲 馬蹄清曉草黏天。
乙 這還行。
甲 黃河遠上白云間。
乙 我們家院里有黃河是嘛?
甲 不是,那叫馬蹄清曉草黏天,一抔黃土埋相思。
乙 什么?
甲 紅顏逝去葬黃土,仁人義士埋黃土。哪里的黃土不埋人?
乙 還是墳地!
甲 我記得有個黃來的,
乙 你再想想。
甲 哎!我想起來了,
乙 不要緊的吧?怎么了?
甲 馬蹄清曉草黏天,庭院黃昏花滿地。
乙 好!我們院兒里也都是花。
甲 真是春眠不覺曉。
乙 啤酒配燒烤!
甲 又來了是吧?處處聞啼鳥!
乙 鳥語花香嘛。
甲 他們這一大家子還都住一塊。
乙 其樂融融啊。
甲 你爸爸,
乙 他。
甲 白毛兒浮綠水,
乙 什么?
甲 不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乙 他歲數大了,
甲 你媽,慈母手中線,
乙 游子身上衣啊。
甲 你媳婦,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乙 愛美,我兒子呢?
甲 你兒子可好,你兒子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
乙 你兒子才草籽呢!
甲 說明你兒子長得快,營養好。
乙 那也不像話。
甲 總之,你們這一大家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啊!
乙 這環境好了,大家確實都高興!
甲 沒錯,哎,現在就連你們家廁所那都是二月韶光好,春風香氣多。
乙 太干凈了!
甲 那真是,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乙 這是廁所還是廚房啊?
甲 呵,要說他們家那廚房可就更棒了,尤其他爸爸親筆在廚房墻上還提了兩句詩:
乙 怎么寫的?
甲 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乙 去你的吧!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千百年來為各階層人民喜愛,自然也備受相聲演員、作者的青睞。以詩詞為題材的相聲不少,傳統節目《五行詩》《西江月》《八大吉祥》至今久演不衰,現代作品《詩情畫意》《詩歌與愛情》《我愛詩詞》皆廣受歡迎。
《胡同詩中游》是以此為題材的一篇相聲新作,創作思路清晰,結構完整,雅俗同趣。作品開篇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這一話題切入,進而提出“生活中處處都有古詩詞”,再從古詩中尋詞摘句,來描繪現實生活,展現胡同新貌,仿佛使人置身其中,伴隨優美的詩句漫步徜徉。
在談到胡同環境時,作者靈活巧妙地運用古詩詞,使胡同過去的“津渡無人空垂柳,街老瓦殘屋漏”和整治后的“街排巷比宛如裁,戶戶窗前花盛開”,形成鮮明對比,生動展現了街巷整治后胡同的環境變化。無論是描述道路拓寬、交通狀況,還是胡同的綠化環境、生活場景,都能恰到好處地引用“大道南北出,車輪無停日”“映日荷花別樣紅”等詩句,將胡同的美好景象用詩意的語言描繪出來,讓人眼前浮現出一幅幅繁榮和諧、整潔有序的畫面。
為保證作品“笑”果,作者還運用了諧音、岔說等技巧設計一系列包袱兒,使節目更加飽滿豐富,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同時,作品對“兒童急走追黃蝶”“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等詩句的引用和解讀,以及結尾處把洗手間標語“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當作“詩句”題寫在廚房,不妨加以優化,使作品的整體格調和意趣更為統一。
總體而言,《胡同詩中游》這篇相聲作品,古詩今用,構思巧妙,既有文氣,又接地氣,以獨到的藝術手法反映街巷治理成效和胡同新容新貌,展現了作者的文學功底,相信在演出中也會達成很好的藝術效果。
(賞析人:重慶逗樂坊負責人 宋好)
(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