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腎臟疾病,它并非單一的病癥,而是一系列臨床表現的統稱。其主要特點可概括為“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腫、血脂異常和低蛋白血癥。
大量蛋白尿是指患者每天尿中的蛋白質含量超過3.5克。正常情況下,腎臟就像一個精細的過濾器,能夠過濾掉身體里的廢物和多余的水分,而保留對身體有用的蛋白質等物質。然而,在腎病綜合征患者中,這個過濾器出現了故障,導致大量的蛋白質隨尿液流失。由于大量蛋白質丟失后,血液中的膠體滲透壓降低,使得水分從血管內滲透到組織間隙中,從而引起水腫。很多腎病綜合征患者會先從眼瞼、臉部開始出現水腫,隨后逐漸蔓延至全身。同時,由于肝臟合成脂蛋白增加以及脂蛋白分解減少,腎病綜合征患者還會出現血脂異常。而低蛋白血癥則是由于大量蛋白質從尿中丟失,導致患者體內的蛋白質含量顯著降低。
腎病綜合征如果不及時治療,會給患者的身體帶來諸多嚴重的危害。首先,持續的大量蛋白尿會進一步加重腎臟的負擔,使其長期處于高負荷的工作狀態,最終可能導致腎衰竭。其次,水腫不僅影響患者的外貌,還會帶來諸多不適。嚴重的水腫還可能影響心臟、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導致呼吸困難、心慌等癥狀。再者,血脂異常會增加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冠心病、腦卒中等,這對已經受損的腎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而低蛋白血癥會影響患者的免疫力,使其容易感染各種疾病。一旦發生感染,又會進一步加重腎病綜合征的病情,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對于腎病綜合征患者而言,及時就醫并接受規范治療至關重要。
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大多與免疫功能紊亂有關,因此免疫抑制治療成為其重要治療手段之一。在這方面,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甲潑尼龍等是治療腎病綜合征的常用藥物。它們可抑制免疫反應,減少炎癥,從而減少蛋白尿。但需注意遵循起始足量、緩慢減量、長期維持的用藥原則,并密切關注患者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如滿月臉、水牛背、骨質疏松等,及時采取預防和減輕措施。對于部分對糖皮質激素依賴或抵抗的患者,可聯合使用細胞毒性藥物如環磷酰胺進行治療。該藥物可通過抑制細胞增殖進一步抑制免疫反應。然而,它也可能帶來骨髓抑制、性腺抑制、肝損害等不良反應。因此,在使用時需嚴格掌握劑量和療程,并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常規、肝功能等指標變化。
環孢素、他克莫司等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也常用于腎病綜合征的治療。它們可抑制T淋巴細胞的活化,減少免疫反應。但需注意監測血藥濃度,以防藥物濃度過高引起腎毒性、高血壓等不良反應,而濃度過低則可能影響治療效果。在使用這些藥物時,務必遵循醫囑并定期進行檢查和調整治療方案。
西醫還非常注重對癥治療的重要性。這包括:使用利尿劑,如噻嗪類利尿劑、袢利尿劑等,來幫助患者排除體內多余的水分,以減輕水腫癥狀,但需注意避免過度利尿,以免引起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反應;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來降低血壓,保護腎功能;對于高脂血癥患者,可使用調脂藥物如他汀類、貝特類等來控制血脂水平;對于那些出現嚴重水腫或血尿的患者,西醫還會采用更為積極的治療手段,如靜脈注射利尿劑或血漿置換。
腎病綜合征屬于中醫“水腫”“腰痛”“虛勞” 等范疇。中醫認為,其發病與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
肺就像一個 “華蓋”,主通調水道。如果外邪侵襲肺臟,或者肺氣虧虛,就會導致肺失通調,水液代謝失常,出現水腫。這就好比天空中的云層(肺氣)不能正常調節降雨(水液代謝),導致雨水泛濫(水腫)。脾是后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和水濕。如果飲食不節、勞倦過度等損傷了脾臟,脾失健運,水濕就會內停,聚而成腫。就像土地(脾臟)不能正常吸收和運輸水分(水濕),就會出現積水(水腫)。腎為先天之本,主水,司開闔。如果先天稟賦不足、久病傷腎等原因導致腎失開闔,就會影響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導致水液潴留,引發水腫。這就像水庫(腎臟)的閘門(開闔功能)出了問題,水不能正常排放,就會泛濫成災。同時,在腎病綜合征的發病過程中,還存在著氣血虧虛、瘀血內阻等病理變化。氣血虧虛是因為大量蛋白尿導致精微物質丟失,而瘀血內阻則是由于水濕停聚、氣血運行不暢等原因引起的。
中醫治療腎病綜合征強調辨證論治,根據患者的不同癥狀、體征和舌象、脈象等進行辨證分型,然后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常見的證型有——
風水相搏證:主要表現為眼瞼浮腫,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來勢迅速,多有惡寒、發熱、肢節酸楚、小便不利等癥狀。治以疏風清熱,宣肺行水。常用方劑有越婢加術湯。
濕熱內蘊證:主要表現為遍體浮腫,皮膚繃緊光亮,胸脘痞悶,煩熱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結。治宜清熱利濕,利水消腫。常用方劑有疏鑿飲子。
脾虛濕困證:主要表現為肢體浮腫,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納減便溏,面色萎黃,神疲乏力。治宜健脾利濕。常用方劑有五皮飲合胃苓湯。
脾腎陽虛證:主要表現為水腫反復消長,面浮身腫,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減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白。治以溫腎健脾,利水消腫。常用方劑有實脾飲合真武湯。
肝腎陰虛證:主要表現為浮腫不甚,但頭暈目眩,視物模糊,耳鳴,五心煩熱,口干咽燥,腰膝酸軟。治以滋補肝腎,利水消腫。常用方劑有杞菊地黃丸。
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還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進行隨癥加減。比如,有血尿的患者可以加用小薊、白茅根等止血藥物;有高血壓的患者可以加用天麻、鉤藤等平肝潛陽的藥物。此外,一些中成藥,如雷公藤多苷片、黃葵膠囊、金水寶膠囊等,也可用于改善腎病綜合征患者的蛋白尿、水腫等癥狀。
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患者還可以接受針灸治療。常用的穴位有腎俞、脾俞、足三里、三陰交、關元等。根據不同的穴位和病情,采用不同的針法,如平補平瀉法、補法、瀉法等。針灸治療可以調節人體的氣血、臟腑功能,促進腎臟功能的恢復。
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取長補短,提高療效。患者要有信心,在積極接受治療的同時,還要注意加強日常管理——
充足的休息:在病情嚴重時,患者應盡量臥床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以防病情惡化。待病情有所緩解后,可適當增加活動量,但仍需避免劇烈運動,以免給身體帶來額外負擔。
合理飲食:患者應遵循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的飲食原則。低鹽飲食有助于減輕水腫癥狀,建議每日食鹽攝入量控制在3克以下。低脂飲食則有助于降低高脂血癥的風險。同時,患者應攝入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優質蛋白質,如瘦肉、魚、蛋、奶等,并減少非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如豆類、粗糧等,以滿足身體對蛋白質的需求,同時減輕腎臟負擔。
預防感染:腎病綜合征患者的免疫力較低,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因此,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換衣服。避免去人員密集的場所,如必須去,應佩戴口罩。
定期復查:患者應定期復查尿常規、腎功能、血脂等指標,以便及時了解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
腎病綜合征食療方
黃芪粥:取黃芪 30 克,粳米 50 克。將黃芪加水煮 30 分鐘,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成粥。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消腫的作用。
山藥芡實粥:取山藥 30 克,芡實 30 克,粳米 50 克。將山藥、芡實洗凈,加水煮 30 分鐘,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成粥。具有健脾補腎、固精止瀉的作用。
冬瓜鯉魚湯:取冬瓜 200 克,鯉魚 1 條。將鯉魚去鱗、鰓、內臟,洗凈,與冬瓜一起煮湯。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