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血管系統分為動脈和靜脈,如同河流的上下游,動脈血流快、不易沉積,而靜脈血流慢、易形成血栓。深靜脈血栓好發于上下肢、骨盆、腹腔等深靜脈部位,一旦脫落會引發深靜脈血栓栓塞癥,這是住院病人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致命的肺栓塞。
那么,哪些情況下容易出現深靜脈血栓呢?
年齡過大、肥胖、長期吸煙、長期臥床等因素,都會導致血流速度減慢、血液黏度增大,從而增加深靜脈血栓的風險。此外,一些人由于遺傳或家族性的原因,也有易形成血栓的傾向。
手術創傷也是深靜脈血栓的一個重要誘因。比如髖或膝關節置換術、股骨骨折手術、脊柱手術、惡性腫瘤手術等,都會使人體處于高凝狀態,容易形成深靜脈血栓。同時,上肢或下肢的外傷也可能破壞血管,造成感染,進而引發深靜脈血栓。
一些患有惡性腫瘤或正在接受腫瘤治療的人,以及有心臟病、急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風、腎病綜合征或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等疾病的人,由于身體處于高凝狀態,也容易發生深靜脈血栓。
另外,某些藥物如含雌激素的避孕藥、激素、化療藥物、放療藥物等,也可能釋放大量的促凝物質或破壞靜脈血管,引起深靜脈血栓形成。
如果深靜脈血栓發生了栓塞,可能會感到腫脹、疼痛、按壓痛,皮膚也會變得溫暖。如果血栓脫落,引發肺栓塞,還會出現胸悶氣短等不適。懷疑出現深靜脈血栓時,可以通過查凝血功能、超聲檢查等方法來診斷。
那么,如何預防和治療深靜脈血栓呢?
首先,基礎預防很重要。應了解深靜脈血栓的相關知識,平衡飲食,宜清淡低脂,戒煙限酒。同時,要注意保護靜脈,避免靜脈損傷,注意保暖等。
其次,適當的活動和運動也是預防深靜脈血栓的有效方法。對于非急性期的患者,鼓勵多運動,如散步、慢跑等,可以加快血液流速,減少血栓形成。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可以幫助他按摩四肢,抬高下肢20~30度,進行股四頭肌功能鍛煉,盡可能下床走動。但需注意,急性期的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10~14天,避免活動幅度過大,防止血栓脫落。
藥物預防也是一種選擇。對于一些容易出現靜脈血栓的人,可以通過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藥物來預防血栓形成。但藥物預防有出血風險,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除了藥物預防,還有一些非藥物方法可以預防深靜脈血栓,如穿逐段加壓襪或彈力襪、使用間斷氣囊壓迫裝置、下肢靜脈泵等。對于高危患者,還可以考慮手術植入下腔靜脈濾器。
一旦發生深靜脈血栓栓塞,應積極接受治療。藥物治療方面,可以應用抗凝藥物如華法林、維生素K拮抗劑及一些新型抗凝藥等。但同樣需要注意出血風險。非藥物治療方面,對于可以耐受的患者,應積極下床活動。放置下腔靜脈濾器也是一種選擇,但濾器不能完全消除栓子風險,且有脫落可能。
對于急性大面積血栓栓塞及肺栓塞的患者,應絕對臥床,做好鎮痛處理,及早進行溶栓治療。手術取栓也是治療深靜脈血栓栓塞的有效手段之一。
最后,如果患有深靜脈血栓,要保持平靜的心態,定期復查、隨訪,按時吃藥。同時注意飲食、保持大便通暢,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做好患肢的保暖工作,多觀察患肢皮膚的感覺、色澤、溫度等變化。如有病情變化,應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