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簡單來說,就是人體細胞異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它們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惡性的。良性腫瘤生長緩慢,通常不會危及生命;而惡性腫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癌癥,則具有快速生長、轉移和復發的特點,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目前的研究認為,腫瘤發生發展與以下因素有關——
1.環境因素
物理因素:電離輻射、紫外線等物理因素可誘發腫瘤。長期接觸電離輻射的人群,如核電站工作人員、放射科醫生等,其腫瘤發病率較高。
化學因素:苯、石棉、砷等化學物質具有致癌作用。長期接觸這些化學物質的人群,其腫瘤發病率也較高。
2.生活方式因素
吸煙:吸煙是肺癌、喉癌等多種癌癥的主要危險因素。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可損傷呼吸道黏膜,引發炎癥反應,進而促進腫瘤的發生。
飲酒:過量飲酒與口腔癌、喉癌、肝癌等癌癥的發病密切相關。酒精在體內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乙醛等有害物質可損傷細胞DNA,誘發腫瘤。
3.遺傳因素
家族遺傳:部分腫瘤具有家族遺傳性。家族中有腫瘤病史的人群,其腫瘤發病率較高。這可能與遺傳基因中的易感位點有關。
基因突變:某些基因突變可導致腫瘤的發生。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與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發病密切相關。
腫瘤的早期癥狀多種多樣,且往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腫瘤早期癥狀——
腫塊或包塊:可能是腫瘤的第一癥狀,可出現在乳房、頸部、腹部、腹股溝等部位。這些腫塊通常無痛,但觸摸時可能感覺質地較硬或形狀不規則。
消瘦和體重下降:無明顯原因的體重持續下降,可能是腫瘤導致的惡病質表現。常伴隨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癥狀。
持續疼痛:部分腫瘤在早期階段即可引起持續疼痛,如頭痛、胸痛、腹痛等。這種疼痛可能逐漸加重,且不受常規治療的緩解。
異常出血:不明原因的出血,如陰道出血、血尿、血痰、嘔血、便血等,應高度警惕腫瘤的可能性。消化道出血可能表現為柏油樣便或血便,而尿血和咯血則分別提示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的腫瘤。
消化道癥狀:長期的消化不良、食欲減退、進行性消瘦,且未找到明確原因,可能是消化系統腫瘤的早期表現。進食時胸骨后悶脹、灼痛、異物感或進行性加重的吞咽不順,可能是食管癌的早期癥狀。
呼吸道癥狀:持續的干咳或痰中帶血,可能是肺癌或鼻咽癌等呼吸系統腫瘤的早期表現。鼻塞、單側頭痛或伴有復視等癥狀,也可能與鼻腔或顱腦腫瘤有關。
全身癥狀:疲勞、乏力、貧血、發熱等全身癥狀,可能由多種腫瘤引起,需結合其他癥狀綜合判斷。某些腫瘤還可能導致特定的體征,如淋巴結腫大、黃疸、腹水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癥狀并非腫瘤的特異性表現,也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因此,在出現這些癥狀時,不必過度恐慌,但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醫生通常會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如影像學檢查(如 X 光、CT、MRI等)、病理學檢查、血液檢查等,以明確腫瘤的類型、分期和嚴重程度。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腫瘤治愈率的關鍵。目前,外科切除是治療腫瘤的有效手段,良性腫瘤經完整切除即可,惡性腫瘤應盡可能爭取手術治療,有需要可結合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生物治療、中醫治療等多種方法。
預防癌癥,關鍵在于提高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體檢、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遠離煙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能有效降低患癌風險。腫瘤,這個生命航船上的不速之客,雖令人畏懼,卻并非不可戰勝。只要我們保持警惕,積極應對,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去認識它、戰勝它,就一定能夠守護住生命之舟的安寧與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