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引領黨不斷加強革命性鍛造,成功探索出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領導全黨深入開展自我革命,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成就斐然,經驗寶貴。總結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推進自我革命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梳理新時代推進自我革命的經驗,對我們在新征程上全面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具有深遠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么管,憑什么治?就要靠嚴明紀律。”嚴明黨的政治紀律是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根本要求。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在強化政治紀律的制度保障和有效執行兩方面深耕細作,堅決同一切違反黨的政治紀律的行為作斗爭,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
中國共產黨完善和制定了多部黨內法規,提高了違規懲處的規范化水平。特別是2024年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為強化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此外,黨中央對《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進行了三次重要修訂,每次均將政治紀律的完善放在突出地位。2023年最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不僅通過新增條款豐富了黨的紀律規范體系,還在總則中融入了“自我革命”的理念及“樹立正確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等原則性要求,有效發揮了理論創新對紀律建設實踐的引領作用,促進了黨規黨紀與新時代治黨要求的深度融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制度建設上顯著強化了黨的政治紀律,同時在執紀實踐中聚焦于黨委主體責任與紀委監督責任,嚴格責任追究機制。具體而言,黨委(黨組)層面,通過清晰界定責任范疇、確立責任主體及實施責任追究的具體措施,構建了一套系統化、可量化、責任明確的執行體系,確保政治紀律與規矩的貫徹執行得到有效監督與管理。同時,對于任何觸碰政治紀律紅線的黨員干部,紀委嚴格依據黨章黨規的規定,采取零容忍態度,堅決查處,秉持“紀律嚴于法律、執紀務必從嚴、違紀必受追究”的原則,形成了強大的紀律震懾效應。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諸如自由主義、山頭主義、宗派主義傾向和組織觀念淡薄、政治立場動搖等行為,均是對政治紀律的嚴重背離。2023年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針對違反政治紀律的行為進行了嚴厲懲處,共計處分相關人員8890名,其中包括34名中管干部,顯示出對黨內“兩面人”現象的堅決打擊與清理。在執紀實踐中,紀委靈活運用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職務調整、紀律處分等多種手段,旗幟鮮明地打擊一切破壞政治紀律和規矩的行為,旨在確保全黨步調一致、令行禁止,有力維護了黨的集中統一與團結穩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反腐敗斗爭是一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重大政治斗爭,必須決戰決勝。”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在黨的二十大上,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清晰表達了“反腐敗要永遠吹沖鋒號”的決心。
第一,嚴懲翻新升級的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問題。針對利用他人的資源或平臺間接獲取利益的“借雞生蛋”型腐敗,紀檢監察機關始終保持高壓態勢,特別是對黨員干部違規涉足民間借貸等金融活動的行為,不論其職位層級與權力范圍,一律依法依規嚴肅處理。針對“影子公司”與“影子股東”型腐敗,黨中央已部署實施分階段專項整治,旨在深入剖析并斬斷其背后錯綜復雜的利益輸送鏈條。針對“逃逸式”辭職,不僅明確其概念界定與性質認定,還強調構建覆蓋腐敗行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體系。加強事前監管,嚴格領導干部離職審批流程,輔以離職談話與競業禁止提醒等措施;完善事中管理,確保制度執行到位;嚴格事后反饋,實施離職人員的定期回訪與跟蹤調查機制,及時糾正并懲處違規行為,形成閉環管理。此外,針對低買高賣交易受賄、掛名領薪型受賄等新型及隱性腐敗,黨中央與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積極創新治理思路與方法。通過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其修正案,明確界定了新型腐敗與隱性腐敗行為的法律邊界與量刑標準,顯著提升了對此類違法行為的法律震懾力。同時,配套出臺如《關于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等規范性文件,對新型受賄形式作出清晰界定,為司法機關依法懲治提供了堅實的法律支撐與操作指南,進一步嚴密了反腐敗的法律之網。
第二,加大對“微腐敗”的懲治力度。黨的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強調,在懲治腐敗問題上要向基層延伸,加大對“微腐敗”的懲治力度。這些“微腐敗”現象直接損害群眾切身利益,影響了黨的形象。我們相繼開展了扶貧領域、鄉村振興領域、民生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嚴懲基層虛報冒領、吃拿卡要、雁過拔毛等“微腐敗”行為。
第三,積極推進追逃追贓與跨境腐敗治理工作。黨的二十大要求“深化反腐敗國際合作,一體構建追逃防逃追贓機制”。黨的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公報亦強調,本年度需“集中整治跨境腐敗問題”。這不僅是對國內反腐工作的延伸,也是對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國際舞臺上積極參與反腐敗國際合作,共同構建更加公正廉潔的國際秩序的承諾。
2024年3月,我國正式啟動“天網2024”行動,國家監委、公安部、中央組織部等多個部門聯合開展系列專項行動,使腐敗分子無所遁形,充分彰顯了正義的力量。針對企圖逃避法律制裁的腐敗分子,國家監察委員會牽頭開展職務犯罪國際追逃追贓專項行動;針對向境外轉移贓款的行為,中國人民銀行和公安部聯合從源頭切斷腐敗分子資金鏈;針對違規辦理和持有證件的腐敗分子,中央組織部和公安部則從制度層面強化國家機構內部管理和監督,大大降低了腐敗分子利用身份資料逃避法律制裁的概率。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深化糾治‘四風’,重點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破除特權思想和特權行為”。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違背黨的宗旨和性質,不僅阻礙了黨的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還成為了滋生和擴大腐敗的溫床,是推進自我革命的大敵。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首先,加強頂層設計。黨的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制定了針對性的治理策略,要求緊盯權力觀扭曲、政績觀錯位現象,著力糾治急功近利、竭澤而漁、勞民傷財搞政績工程、數據造假等問題。同時,通過嚴格控制發文數量和會議規模、優化公文處理和會議安排、減少不必要檢查考核頻次,切實減輕基層負擔,提高工作效率。黨中央還注重完善相關制度機制來防止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滋生。
其次,緊緊抓住關鍵環節強化監督。一是通過構建集信息收集、分析研判、預警提示、線索處置于一體的智能監督平臺,自動抓取網絡輿情、媒體報道、社交媒體等信息,結合紀檢監察數據庫進行比對分析,及時發現潛在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不僅實現監督的“有的放矢”,還增強了預警能力,對潛在的問題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二是選派優秀紀檢監察干部到關鍵部門、重大項目、重點任務中擔任監督專員,實行“貼身”監督。通過參與決策過程、監督執行環節、評估工作成效,確保權力運行到哪里,監督就跟進到哪里。三是針對已經整改完畢的問題和事項,定期組織“回頭看”專項行動,通過實地復查、群眾訪談、滿意度測評等方式,檢驗整改成效,防止問題反彈回潮。四是深化警示教育。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多次發布通報,公開曝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問題。這些舉措的實施,推動了黨風政風的不斷好轉,提高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和威信。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對我們黨來說,外部監督是必要的,但從根本上講,還在于強化自身監督。”這是鞏固自我革命成果的有效途徑,更是中國共產黨保持生機活力的有力保障。黨積極完善黨內監督總體布局,充分發揮“四項監督”作用。
第一,完善監察監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通過提升監察隊伍專業素養、創新監察手段、深化跨部門協作機制等舉措,構建起了一個高度統一、權威且高效的監察體系,實現了對公權力運行及公職人員監督由形式化覆蓋向實質性效能提升的根本轉變。首先,實現了監察的全面覆蓋。在機構與人員配置上,各級監察委員會的相繼成立,并向基層單位延伸設立監察辦公室,確保了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均被納入監察范圍,實現了監察對象全覆蓋。同時,權力運行的各個環節,包括決策、執行、監督等,均被納入監察視野,確保了權力運行的透明與規范。其次,顯著提升了監督效能。監察機關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了監督信息平臺,實現了監督信息的共享和智能化分析,從而大幅增強了監督的精準性和效率,提升了監督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最后,監督監察機制持續創新。各級監察機關積極探索和實踐,不斷創新監督機制和方法。
第二,強化巡視監督。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提升巡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探索新型監督策略、加強部門協同合作等精細化舉措,切實提升了巡視質量和效果。首先,聚焦重點領域與關鍵環節。巡視工作不僅全面檢查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貫徹執行情況,嚴厲打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及奢靡享樂風氣,還強化對權力運行關鍵環節的監督,比如,重點監督招投標違規、工程質量問題、資金套取等違法違紀行為。同時,積極響應群眾關切,聚焦民生、扶貧、環保等熱點領域,確保巡視工作的全面性與針對性。其次,創新信息收集與監督方法。巡視組結合群眾舉報、干部訪談、資料核查等方式,實施穿透式監督,確保問題線索的真實可靠。通過與審計、監察等部門聯動,形成監督合力。最后,巡視監督還強化了后續處理機制,對發現的問題線索進行細致分類與核實,推動被巡視單位認真整改,確保巡視成果轉化為改革成效,進一步鞏固了巡視監督的嚴肅性與權威性。
第三,嚴格紀律監督。規范運用“四種形態”,使得黨員干部時刻處于紀律的約束和監督之下,有效預防了“小錯”演變成“大錯”。以《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代表的黨內法規不斷完善與細化,通過多次修訂,不僅細化了違紀違法行為的界定,還明確了相應的處分標準,為紀律監督工作提供了更加精準、細致的法律遵循。構建長效監督機制。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構將日常監督與專項行動、巡視巡察等機制有機結合,通過定期開展黨內政治生活檢查、廉政風險排查、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監督等方式,實現了對黨員干部思想、工作、作風等方面的全方位監督。這種監督模式為營造清正廉潔、健康向上的黨內政治環境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四,規范派駐監督。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的派駐機構在監督實踐中積極探索并創新了一系列監督方式。通過信息共享、案件聯辦、人員互派等方式,有效打破了條塊分割,實現了監督力量的整合與效能最大化。同時,黨中央鼓勵并支持派駐機構探索“組組”聯合策略,即不同派駐紀檢監察組之間根據工作需要,開展跨領域、跨行業的聯合監督,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這種跨組合作不僅拓寬了監督視野,還通過相互學習借鑒,構建了更加立體、多維的監督格局。黨中央在《關于深化派駐機構改革的意見》等文件中強調,要推行“流動駐點”辦公模式,將監督執紀的“關口”前移,深入被監督單位一線,開展即時監控和動態管理。這一模式打破了傳統固定駐點監督的局限,使監督更加靈活高效。在制度建設方面,黨中央強調要建立與被監督單位的定期會商機制和督導檢查制度,不僅確保了信息的暢通交流,也為及時發現并糾正問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國共產黨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使命,面向未來,我們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提高刀刃向內的勇氣和魄力。
堅持正風、肅紀、反腐一體推進。正風、肅紀、反腐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構筑起堅固的防線,保證將自我革命貫徹到底。正風是基石。端正黨風是防范和糾正黨員干部不良風氣的前沿陣地。其核心價值在于思想根源與工作實踐雙管齊下,有效遏制不良風氣向違紀違法行為演變。強化正風需聚焦黨員干部的思想觀念與行為規范,通過強化理想信念教育、黨性教育和道德培育,筑起一道堅固的思想防線。此外,還需創新教育方式,如采用專題講座、案例分析、警示教育等多元化手段,提升教育實效。同時,拓寬監督渠道,確保正風行動精準高效,取得實質性成果。
肅紀為樞紐。肅紀工作是連接正風與反腐的橋梁,通過嚴格執紀為黨風廉政建設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在嚴肅紀律過程中應堅持全面覆蓋、不留死角、零容忍的原則,確保紀律執行的公正性與透明度。要加強紀委隊伍專業化建設,通過系統培訓、實踐錘煉與嚴格考核,提升紀檢干部的監督執紀能力,確保其敢于擔當、善于作為。紀委應自查自糾,確保自身沒有“等、瞞、拖、躲”的不良現象,堅持嚴于律己的原則。
反腐為屏障。在嚴肅查處腐敗分子的過程中,我們黨不僅強化了黨內紀律體系,還逐步構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機制。反腐工作的深化,強化了黨員干部的紀律意識,形成了強大的震懾效應。反腐斗爭在作風建設領域的具體實踐,如針對“四風”問題的專項治理,進一步促進了黨員干部作風的根本性轉變,營造了崇廉拒腐的良好氛圍。在反腐工作中,重點是要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既要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又要實施精準打擊,針對腐敗易發多發領域開展專項治理,徹底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同時,完善行賄受賄聯合懲戒機制,推動形成對腐敗行為的全方位震懾。
促進人民監督、黨內監督同向發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明確提出“九個以”的要求,其中特別強調了“以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相結合為強大動力”的自我革命路徑。這一戰略部署旨在構建更為系統、高效的監督體系,以促進自我革命的深入推進。
首先,人民監督與黨內監督應共同聚焦于管黨治黨的核心領域與關鍵議題,比如黨風廉政建設、反腐敗斗爭的縱深推進以及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公正透明等,從而形成一張覆蓋黨組織與黨員個體的全方位監督網絡,實現監督內容的深度整合與無縫銜接。
其次,促進監督主體的互動與協作。黨委(黨組)要率先垂范,增強監督工作的群眾基礎;各級紀律檢查機關則要充分發揮監督執紀問責的職能作用,強化與人民群眾的信息交流,確保監督信息的及時獲取與精準研判;黨的基層組織與黨員作為連接群眾的橋梁紐帶,應充分利用其一線優勢,高效匯集并反饋基層群眾的意見與建議,形成上下聯動、內外互動的監督合力。
最后,持續優化并健全監督機制。要不斷探索和實踐黨內監督與人民監督的協調機制,確保兩者在監督活動的全過程中能夠形成優勢互補。通過構建信息共享平臺、完善監督反饋機制、強化監督結果運用等舉措,不斷提升監督的精準性、有效性和權威性,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自我革命的制度體系。作為一項基于長遠目標的戰略選擇,黨的自我革命必須克服運動式和短期化的缺陷,通過持續制度化的方式推動其規范化、有序化、常態化、可持續發展,推動制度體系深度革新與全面完善,確保制度體系的持續有效性和先進性。
首先,強化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是根本保障。為確保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始終貫穿自我革命全過程,要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的貫徹落實機制,確保中央決策得到不折不扣執行。
其次,構建科學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是核心任務。圍繞黨章這一黨內根本大法,以貫徹黨的民主集中制為基礎,持續推進黨內法規的立、改、廢、釋工作。針對自我革命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制定或修訂相應的黨內法規,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引領自我革命深入發展。
最后,優化巡視制度是重要抓手。要明確巡視組工作規則,細化其組織架構、職責分工及工作流程,確保巡視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優化巡視報告處理機制,公開透明處理流程,增強巡視工作的公信力;改進巡視整改與成果運用辦法,建立完整的整改流程與成果聯動機制,確保巡視發現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將巡視成果轉化為推動黨的建設的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