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桅桿看航船,立巔遠看朝日,從母腹知嬰兒,歷史和實踐一再證明,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一個重要的切入點、發力點、著力點,就是必須登高望遠,善于前瞻性思考。
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強調“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明確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還是“我感覺到,現在的形勢已經很不一樣了,大進大出的環境條件已經變化”,進而創造性地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不難發現,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領航民族復興,一直注重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善于前瞻性思考。由此奮進強國路、闊步新征程,持續為黨和人民贏得勝利和榮光,要求黨員干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把善于前瞻性思考作為一項基本功、一門必修課,視為慣有的決策方式、工作方式。
善于前瞻性思考,才能把握事物發生發展的總體趨勢和大體方向,既不故步自封,也不好高騖遠,而是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一方面,甘為“井底之蛙”,認識不到趨勢與變化,滿足于得過且過,“今天重復昨天的故事”,是不可能推動事物發生發展的;另一方面,盲目地判斷形勢,乃至篤定人定勝天,便有可能陷入鏡花水月的空想。唯有從實際出發,善于前瞻性思考,對未來演變路線、發展態勢、總體趨勢、最終結果等有科學預測、準確判斷、精準分析,才能因為符合客觀內在規律而不斷實現真正的發展與進步。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善于前瞻性思考,把前進道路上有可能遇到的矛盾、風險、困難和挑戰全都考慮到、盡可能考慮全,才能及早動手,讓“工具箱”里的工具進一步豐富、完善,確保一旦與困難挫折“狹路相逢”,也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始終掌握主動權、主導權。現實中,少數黨員干部或是信奉“車到山前必有路”,或是樂觀于“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正是缺乏前瞻性思考的典型表現,也往往在遇到棘手的問題或任務時,不是手足無措,就是手忙腳亂。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無備。唯有增強憂患意識,善于前瞻性思考,未雨綢繆,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終處變不驚,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見招拆招。
善于前瞻性思考,要求黨員干部必須具備過硬的素質和能力,同時還要有強烈的擔當意識和責任感。奮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復雜,要想前瞻精準、不似是而非,必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對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能夠信手拈來、活學活用。愿不愿意前瞻性思考,則考驗著黨員干部的黨性。要求敢于擔當、勇于盡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縱然感知、預知會有“攔路虎”、“絆腳石”,也舍我其誰、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善于前瞻性思考,有利于事先把握事物未來的演變特性、發展的可能趨勢、前進的大致軌道,進而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有力、有效應對撲面而來的各種不確定性。黨員干部于日常工作中善于前瞻性思考,必能更加信心十足、精神抖擻、步伐從容,推動各項工作開新局、創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