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技術深度嵌入生產生活,人們已經離不開各種網絡平臺。而網絡生活,誰都脫不開算法的驅使。算法給人們帶來了信息需求的滿足,同時也深受算法推薦導致的信息繭房所困擾,甚至有人擔心會“害死人”。無論是熱搜,還是熱榜,似乎都有不透明的算法作祟。
人被困在算法里,已演化為新型社會焦慮。算法根據用戶口味去推送新聞,綁住用戶,進而讓內容為王漸漸過氣。還有網絡暴力,算法從中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難脫助推縱容之責。那些污穢言論頻頻亮相,算法推薦難辭其咎。由于算法的跑偏,讓越來越多的人裹挾在流量和情緒的洪流之中,無法自拔,成為沒有靈魂的迷失者。

算法是人發明的,人就有能力改善它,能去劣存優、揚利除弊。《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的正式施行,標志著算法有規可依。但真正管住脫韁一般的算法,還需要下一番功夫。
鋪好網絡空間的“人行道”,算法治理必須提上日程,抓實落細。改進以算法為操縱桿的信息分發程序,增加用戶接觸不同內容、不同觀點,已成當務之急。平臺企業完全可以設置便于操作的關閉算法推薦服務的選項,把平臺主導變為用戶自主選擇。這樣的技術改進,似乎在當下并不難做到,關鍵是要當回事去做。
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其自身雖然沒有道德倫理等品質和善惡傾向,但開發應用技術的人卻是有價值取向的。算法與生俱來的難以解釋和不透明,決定了算法設計、開發、經營、使用和監管的人,在倫理道德上肩負著更大的責任。
以法促進算法向善,有序發展,是有效治理的關鍵。搭建透明的算法結構框架,有序公開算法源代碼,提高透明度,是促使算法向善的前提。代碼透明在技術上并無障礙,但需要規矩保障,如建立代碼備案機制,對程序軟件系統源代碼行使監察權,細化平臺企業的義務及應享有的權利,算法透明化才能有所遵循。
算法治理關鍵在于擺正價值導向,既要利用好算法為社會服務,又要采行良法善治堵住負能量釋放。它應該具有社會公共屬性,要運轉邏輯透明,不需要潛規則,拒絕暗箱操作,避免公器私用,才能為營造良好網絡生態環境出力。
算法已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賦能千行百業,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亟待補齊公共責任和社會倫理之短板,向善發展,造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