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15日下午,《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第九屆編委會暨2025年工作推進會順利舉行。會議由《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社社長兼主編郭晶主持。
本次會議從雜志傳承與創新的角度,回顧總結了《知識就是力量》雜志創刊近70年的沉淀與積累,以及改刊10周年創新發展,展望了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同時討論了雜志創刊70周年的主題紀念活動以及首屆青少年科普視聽大會的相關情況。

分子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編委會副主任沈巖發表講話,他認為科普工作對于提升全民科學素養至關重要。2024年新修訂的科普法中再次強調:“國家把科普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蔽覀冇斜匾獙⒖破展ぷ魍葡蛉€和四線城市、邊疆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科普工作應具有公平性,這也是科普工作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感染?。▊魅静。W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編委會副主任李蘭娟發表講話,她指出,作為科技工作者肩負著重要責任,要將自身的工作成果與研究發現,通過雜志等形式進行傳播,助力提升青少年群體的知識水平和科學素養。李蘭娟院士強調,在生命健康領域,隨著醫學知識日新月異的進展,契合當前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我們不僅要持續提升自身水平,還要積極傳播科學知識,為青少年成長,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天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編委會副主任武向平發表講話,他在發言中著重強調了科普雜志在科學教育領域占據重要地位,并表示學生時代深受《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的影響。通過這本雜志,他得以接觸到前沿的科學知識,在心中種下了科學探索的種子,還將《知識就是力量》雜志捐獻到偏遠山區。
科普雜志能夠填補傳統課程之外的知識空間,幫助孩子們了解前沿科技。在科技迅速發展的當下,青少年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青少年科普視聽大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在此基礎上,科普雜志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載體,可著重關注科學教育的三個關鍵理念:一是推動科學理論與實踐操作的有機結合,二是注重學科核心概念的精準傳授,三是促進跨學科知識的深度融合。積極探索如何借助新媒體等手段,為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助力。

衛星氣象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編委會副主任許健民發表講話。他認為,雜志所刊登的文章是雜志的靈魂,要精心撰寫,要關注兩個方面:一是對刊登文章的學科領域進行布局,讓孩子們通過閱讀,獲得多方面廣泛的知識。
為了做到這一點,編輯部要與多學科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建立聯系,拓展優秀的作者團隊,讓更多在一線工作的科研人員參與科普事業,與社會分享自己的工作成果;二是每一篇文章的科學性、準確性要反復推敲。文章的體量不一定要很大,但要講得清楚明白,讓孩子們能讀懂。通過對雜志刊登文章的閱讀,引導孩子們改善思維方式,讓他們不僅仔細觀察身邊的現象,還渴望探知其背后的原理。所謂創新,就是你觀察到了自然界里本來就存在、前人尚未察覺的現象,并且指出了這樣的自然現象在自然界里存在的機理。

最后,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編委會主任劉嘉麒,代表雜志編委會總結講話。劉院士對各編委給予《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的支持表達了誠摯感謝,對雜志改刊十周年所取得的成績充分肯定。劉嘉麒院士提出了幾點重要建議。其一,他認為雜志可適當增加一些核心文章,樹立榜樣人物,自古英雄出少年,通過介紹青少年中的榜樣人物,可以鼓勵、帶動更多的青少年,更好地推動我們的青少年科技人才培養工作。其二,建議雜志開辟批判性欄目,通過觀點的碰撞,進一步加深內容的深度,為讀者帶來更多思考。
明年是《知識就是力量》創刊70周年,但這70年不僅屬于雜志,也彰顯著中國科普事業的發展進程。這些年,雜志的科普工作從靜態到動態,從平面到立體,無論是2月份的青少年科普視聽系列活動,還是雜志常態化的科普工作,劉嘉麒院士都希望編委會全體成員能夠選擇合適的時間積極參與。一個國家的強大離不開科普強民與科技強國,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劉嘉麒院士表達了對雜志的殷切期望,希望能將《知識就是力量》雜志打造成行業的樣板和標桿,通過雜志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推動國家科學普及工作邁向新高度。
榮譽編委陳芳烈、李象益,編委范崇嬿、蘇青、韓喜球、周兵、齊莎、韓文標、尹傳紅、徐雁龍、王康、陳廣峰、超俠、王衛英、李作林、杜春燕紛紛為雜志出謀劃策。
郭晶社長代表雜志社表達了對編委會各位專家建言獻策的感恩,坦言《知識就是力量》面對著一個新五年計劃的開端,也是推動新質生產力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雜志社仰望星空的同時,更要腳踏實地,希望在編委會專家的悉心指導下,堅守“播種科學的種子,點燃科學的夢想”,為國家科普能力的提升貢獻微薄力量,為《知識就是力量》的創新發展奮力譜寫新的華章。
(責任編輯 / 牛一名" 美術編輯 / 胡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