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9日,“超級充電寶”——湖北應城300兆瓦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示范工程,在湖北省孝感市應城市實現全功率并網發電。
這個“超級充電寶”分為地下儲能系統、地上電力系統兩部分:地上是壓縮機、膨脹機、換熱器等設備,地下是兩個鹽礦采空后留下的洞穴。儲能時,它可以用電力將空氣壓縮;放能時,它又可以讓空氣膨脹轉變成電力。
該“超級充電寶”以空氣為介質,轉化的電量可以滿足75萬居民1年的用電需求,并創下了目前已全面投用的鹽穴壓氣儲能電站的3項世界第一——單機功率世界第一、儲能規模世界第一、轉換效率世界第一。

近日,清華大學科研團隊成功刻畫了逐步增強的噪聲影響量子優勢的完整動態過程,并意外發現噪聲會導致量子優勢突然消亡。
人們很早就意識到,過強的噪聲會導致量子計算可以被經典計算快速模擬,導致量子優勢徹底消失,但對如何精確刻畫影響量子優勢的動態過程的認識卻十分有限。
基于對上述動態過程的成功刻畫,團隊發現了噪聲造成量子優勢突然消亡的現象。這一發現表明,在量子信息處理中,噪聲的危害可能以一種更為劇烈的方式呈現。

近日美國科研人員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月球形成時間或約在45.1億年前。
此前學界普遍認為,月球是在早期地球與一個火星大小的原行星相撞后形成的。對該事件發生時間的估算,是基于對月球巖石樣品的測年。這些巖石樣品據推斷是從撞擊后存在的月球巖漿海中結晶形成的,如此推算出月球年齡在43.5億歲左右。
美國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顯示,頻繁出現的、約43.5億年歷史的巖石或許指向一次由月球軌道演化驅動的再熔融事件,而非首次月球巖漿海凝固。科研人員推斷,這種解釋或許表明,月球形成時間在44.3億至45.3億年前,超過了之前對月球年齡估算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