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小時候有被拒絕的經驗,是他體驗真實生活的重要部分。作為家長,我們也要做到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行為堅定地拒絕。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怎么能忍受被人拒絕的滋味?然而,孩子長大的過程不可能不經受拒絕,嬰幼兒也不例外。
遭到小朋友的拒絕
小外孫一兩歲的時候,特別喜歡出去玩,并且是哪里有小朋友就往那里跑,尤其愿意跟在小哥哥小姐姐的后面,可能覺得大孩子玩得有意思。他會先觀察一陣子,然后就躍躍欲試地想加入其中。當他想玩人家的玩具時,他會開口請求:“我可以玩一下嗎?”如果玩具的小主人猶豫或者不吭聲,他就動手摸人家的玩具了。但是,總有些孩子會態度強硬地嚷道:“不可以!”他便無奈地看著,有時候眼淚都在眼眶里了,卻依然舍不得離開。
說實話,作為姥爺,每每看到這一幕,心里都很難受,不忍心讓一個小小的孩子經受這樣的挫折。所以,我們經常是帶著玩具出去玩,以便于他和小朋友交換。小外孫很習慣于交換玩具,他會舉著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然后就伸手拿別人的玩具。但即便這樣,他也經常會遭到拒絕。
遭到姥爺的拒絕
有一次,小外孫在公園里遇見一個小弟弟在玩挖掘機的玩具,這可是他的最愛,自然被吸引過去了。他問小弟弟:“我可以玩一下嗎?”小弟弟不知所措,站在一旁的爺爺很包容地回答:“玩吧。”于是,小外孫開心地玩起來,一會兒在臺階上滾動,一會兒在地上開來開去。我們要離開的時候,我讓他把挖掘機玩具還給小弟弟,他卻緊緊地抱在懷里。這當然是不能被允許的行為。我問他:“你的玩具被小朋友拿走了,你愿意嗎?”他搖搖頭回答:“不愿意。”“那小朋友的玩具,你也不能拿走,對不對啊?”他不說話,但還是把玩具抱懷里。我告訴他這肯定是不對的,必須把玩具還給小朋友。結果他還了玩具,卻哭了起來。這一次可以說是被姥爺拒絕。
小外孫精力旺盛,跑得快,騎車更是來去如風。可是,有一回剛剛進了公園,就要阿姨抱。阿姨說:“抱一會兒就自己走,好嗎?”他答應了,可過了好一會兒就是賴著不下地。我就強行將他接過來,讓他自己走或者坐在車里。面對姥爺的拒絕,他又是一陣哭鬧。也許是因為我拒絕他的次數較多,他幾次說:“不喜歡姥爺!”
遭到媽媽的拒絕
小外孫最喜歡媽媽,因為媽媽不但溫柔耐心,還總是滿足他的愿望,也就是給他買玩具。有幾天,媽媽每次帶他出去玩,都給他買玩具。我們就悄悄地提醒女兒,不宜過度滿足孩子,節制一些為好。于是,某一天外出,女兒決定不同意買玩具。結果,媽媽的拒絕讓小外孫難以接受,在商場里大哭大鬧,好一番折騰。但是,女兒意識到堅持很重要,到底沒有買。
媽媽的拒絕起了作用。第二天,我們帶小外孫去公園,看到好幾個商店都在賣玩具,他忽然說道:“怎么這么多商店都賣玩具啊,真討厭,我不愿意看見你們!”又一天外出,他見到商店賣玩具,立刻被吸引過去。老板開心地走過來表示歡迎,小外孫卻說:“我就是看看,我不買玩具!”
姥爺的感悟:理性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教育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好的教育是一種理性的愛,是真正有益于孩子成長的愛。適當的拒絕會讓孩子感受到別人的存在,并且逐漸明白做事情要遵守規則。一個孩子養成為所欲為的習慣是非常可怕的,經不起挫折,也是危險的。10歲前的孩子最需要學會明辨是非,養成良好習慣。所以,對于孩子的錯誤行為或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要敢于說“不”,并且堅持到底。當然,拒絕孩子需要講究方式方法,要同時引導孩子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我從心里感謝那些拒絕過小外孫的小朋友,因為這些生活經歷讓他有了難得的真實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