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大型企業相比,一直存在融資難的問題,影響著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而隨著數字金融的不斷發展,很大程度上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對此,文章結合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并立足數字金融背景,分析數字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產生的影響,進而明確其中的優勢與弊端,在此基礎上深入探討如何發揮數字金融作用,助力中小企業融資發展。
據相關統計,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約有1023.8萬戶,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中小企業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價值達到60%,可以說,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而且從目前國內發展趨勢來看,一些中小型企業數量以及規模的擴大很大程度上帶動了社會就業,為更多的人提供了就業崗位。但是受市場金融環境的影響,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生存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困難,其中融資難的問題尤為突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現階段,我國正面臨著經濟結構轉型的攻堅時刻,保證中小企業穩定發展,有助于推動我國經濟穩步提升。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就目前國內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現狀看,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對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產生很大制約。縱觀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模式,主要以銀行作為主要借貸機構,并且傾向選擇風險低的項目進行投資。可因為中小企業自身缺乏足夠的抵押品,并且各類信息還不夠透明,這對中小企業貸款帶來極大困難,容易深陷融資困境。在我國學術界,針對數字金融是否可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的研究也一直備受關注,部分研究學者認為數字金融可以在降低風險、減少成本的條件下,實現對金融機構、企業信息的深入分析,并利用信用評級模型,快速識別業務風險,以此科學調配信貸資源。但也有學者認為數字金融的出現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了銀行信貸渠道的傳導效應,使得企業不再依賴銀行貸款而獲得更好的發展,促使企業融資更加多元化。縱觀多數研究人員的討論,基本集中在數字普惠金融對企業發展的影響方面,而且主要研究對象也為大型企業。但從數字金融發展現狀看,中小企業才是其影響的重點對象,可以說,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金融是基石也是助力器,是推動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可以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數字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
數字金融的誕生對傳統融資模式造成了沖擊并使其被改變。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應用和發展,為數字金融提供了良好發展空間,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融資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并簡化了傳統信貸流程,很好地降低了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并且在互聯網平臺基礎上,采取貸款、眾籌等新型的數字金融服務形式,可以更好助力中小企業融資,滿足中小企業發展中對信貸資金的需求。這對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而言,將起到較大的助推作用。
積極影響 第一,有助于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數字金融的不斷發展為中小企業獲得更多資金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渠道,使企業外源融資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強大的支持。立足數字金融的發展背景,各類新型融資模式得到中小企業的青睞,比如支付寶、互聯網借貸平臺、互聯網眾籌、京東金融等。與傳統融資模式相比,此類全新的融資模式徹底改變了以往時間、地域等因素的局限,可以充分利用線上平臺,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由于融資門檻低,而且融資渠道有了更多選擇,在實際操作中流程得到極大簡化,為更多中小企業獲取信貸資金提供了可能。此外,數字金融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以往金融市場競爭局面,促使銀行之間形成良性競爭關系,使銀行信貸資金傾向中小企業,助力其發展。
第二,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分析中小企業融資貴的問題不難發現,與資金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存在直接聯系。因為供需雙方無法獲得對稱的信貸信息,進而導致原本由資金供給方負責的貸前、貸中、貸后相關工作,直接轉移給了中小企業,其中包含了信息搜集成本、監督成本、執行成本等,導致中小企業需要負擔高額利息,最終呈現出融資貴現象。數字金融發展下,利用相關技術可匯總分析中小企業網絡平臺交易記錄以評估其資信。因中小企業擔保品不足,大數據技術可篩選有價值網絡痕跡,替代擔保品,為其貸款提供擔保。這既有助于了解企業信用狀況,又能解決擔保難題,促進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推動其發展,也體現了數字金融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上的積極作用和創新途徑。如此一來,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切實地降低中小企業因為缺乏擔保品而面臨的壓力和困難,使其負擔減輕;而且還能夠為銀行等提供融資的一方降低在信息搜集方面的花費。而且可以依托數字金融服務系統,簡化信貸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見,數字金融的發展可以在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中發揮作用。
第三,提高融資信息透明程度。從以往傳統信貸流程看,主要由人工進行信貸信息的審查、核對,可事實上,由于人工審核中存在諸多不可控因素,極易造成信息錯誤。相比之下,數字金融通過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了解掌握中小企業實際狀況,提高融資信息透明程度,更好助力中小企業自身持續性發展。除此之外,對于金融服務機構而言,也可以根據中小企業貸款需求,全面推行精細化服務,利用符合中小企業需求的貸款產品為其提供貸款服務,以此實現個性化服務,與此同時,中小企業同樣具有選擇權,按照自身發展需求選擇相關的貸款產品。隨著中小企業資金需求不斷提升,各種類型的數字金融在融資形式上正變得越來越豐富多樣。除了傳統的銀行通過網絡進行貸款審核這種方式之外,還促進了像微粒貸、螞蟻花唄、借唄等這樣的新的貸款形式的發展。這樣的情況為中小企業在進行貸款投資方面拓展了途徑,也增加了可供選擇的方式,有助于激活中小企業發展動力。
面臨的挑戰 第一,大數據技術發展問題。數字金融雖然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開發應用大數據技術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對企業產生一定負擔,而且多數企業都將面臨是否能夠承擔這一沉沒成本的問題。除此之外,還存在一些外部性問題,有必要加大力度進行研究,進一步明確大數據技術對金融系統的影響,同時采取何種有效方式補償中小企業,在目前數字金融背景下,這是中小企業持續性發展過程中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第二,缺乏完善的監管制度。事實上,在我國,數字金融還處于發展探索的初期階段,再加上大量融資平臺不斷涌現,其中不乏一些金融主體為了達到“吸金”“吸客”的目的而違規操作,導致數字金融的融資風險增加。究其原因,與缺乏健全的監管體系存在直接關聯,再加上監管主體不明、缺乏明確的監管法律法規,而且在監管內容、監管方法方面模糊不清,導致一些數字金融服務平臺存在漏洞,給一些中小企業違法違規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機。
第三,各類風險較高。雖然數字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發展起到一定促進性作用,但這一過程中也暴露出較多問題,比如存在很大的融資風險、網絡潛在較多風險等。可見,數字金融數據信息安全問題不容忽視。雖然互聯網時代下,大數據技術等各類技術很大程度上對中小企業、金融機構發展起到積極影響,但其中的信息安全問題也要提高重視。如果管控不當,容易導致網絡信息泄露風險。而且,一些企業為了提高自身市場信用程度,通過隨意篡改、偽造交易數據來獲得信任,導致遭受黑客攻擊等風險,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中小企業對數字金融安全可持續發展保持觀望甚至遲疑的態度。
促進數字金融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的對策
提升數字金融技術水平 為了切實發揮數字金融作用,必須提高數據風險管控能力,確保融資平臺、中小企業各類信息安全性。對此,金融機構方面應當從技術、人才出發,加大培養力度,建立一支高能力、高素質的技術人才隊伍,確保實現對數字金融平臺的優化、維護、發展,提高抵御網絡黑客惡意攻擊的能力,有效降低平臺運營風險,進而更好地滿足中小企業多元化融資服務。
搭建完善的征信平臺 搭建企業征信平臺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統一且開放的系統,將大數據技術整理分析的信息得到有效利用,全面了解融資企業實際經營狀況,更好地降低征信成本。而且通過中小企業征信平臺,任何數字金融機構都可以了解中小企業具體經營狀況,從而保證融資雙方各類信息相互對稱,最大程度上降低金融機構搜索了解中小企業信息過程中耗費的成本,為授信機構、平臺、中小企業提供良好的信息共享平臺。
建立健全監管體系 在數字金融監管體系的建設方面,首先必須結合數字金融發展需求,同時參考國內外已有經驗。其中首要任務就是明確監管機構,確立某一專門機構作為唯一的監管主體,明確監管責任,保證有序推進監管體系建設與應用。依托監管機構,需要明確金融監管內容,提高監管規范性,不但要明確進出條件和要求,而且要更加嚴格地監管金融機構的業務開展、經營范圍、資本管理等內容,這樣可以有效規避各項業務開展中存在的操作風險,進而提升數字金融服務的標準水平,使其更加規范。其次,確立相關金融監管法律法規,使得相關金融機構、監管機構的各項工作開展能夠有法可依、有據可循。并在此過程中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政府有關機構、立法部門應當積極發揮自身作用,著重推進并完善有關數字金融的法律法規體系,以保障數字金融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數字金融在多個方面影響著中小企業的融資,其服務廣、操作便捷、手續簡單,拓寬了融資渠道、降低了成本、解決了融資難題,同時存在融資與監管風險。為了數字金融的提升安全性,相關部門應健全監管體系、建立征信平臺,持續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良好的服務,實現雙贏的局面,推動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財金中小企業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