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高峰日訪問量超過1600億次,每秒售出火車票1000多張,年售出火車票逾30億張……鐵路12306作為全球最大的實時售票系統,讓中國人徹底告別了排隊購票的歷史。而這套系統背后的“最強大腦”,就是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單杏花。
“要用技術提升鐵路部門的運營管理水平,提升鐵路旅客出行時的獲得感與幸福感?!?/p>
1974年出生的單杏花是江西婺源人,自幼家境貧寒。14歲那年,她考入婺源二中,99元學費是父親四處籌借才湊齊的。單杏花暗暗發誓:一定努力學習,考上大學,不辜負家人的期望。
1991年,單杏花考入西安工業學院(今西安工業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8月底去學校報到,單杏花第一次坐火車,也第一次見識了旅客在火車站排長隊購票的壯觀場面:售票大廳人山人海,旅客排隊一直排到站前廣場,足有幾百米長,有的人為了搶到一張票,甚至通宵在廣場上打地鋪。
入學后單杏花勤工儉學,努力學習,本科階段學習成績一直居于班級前5名。
1996年,單杏花考取華東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主修交通運輸工程與控制。入學不到一個月,她就被抽調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國鐵路客票發售和預訂系統”的研發與推廣工作,主要任務是將鐵路售票完全依靠手工轉變為計算機售票。年僅22歲的單杏花就此開啟了職業生涯。
初出茅廬,單杏花內心不免忐忑,自己雖然計算機專業知識掌握得不錯,但如何將知識運用到項目當中,她毫無頭緒。于是,她制訂了一個學習和實操計劃:除了抓緊時間跟師傅們學習外,午休前要看書半小時,下班后在電腦上多操練1小時,晚上睡覺前至少再學習半小時。
勤能補拙,單杏花的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都得到了快速提升。
1996年12月底,領導安排單杏花和3名同事到九江站進行售票系統1.0版本的推廣。1.0版本很脆弱,沒有師傅、沒有指導書,獨立負責后臺及前臺多個子系統維護的單杏花很緊張,生怕賣錯票或是收錯錢。壓力催生動力,她夜以繼日地學習、測試,反復核對每一個技術細節,以確保萬無一失。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幾人的通力合作下,1.0版本的售票系統在九江站順利上線運行,實現了九江站從手工售票向計算機售票的跨越。
首戰告捷,單杏花對自己有了信心。之后,她繼續從事售票系統的研發,對鐵路客運相關的業務越來越熟悉,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也越來越了解。只要鐵路總公司或鐵路局用戶提出與客運相關的功能需求,她都能給出很好的設計方案。
單杏花在業界小有名氣后,有公司開出高薪想挖她,但她拒絕了,因為她已經愛上這份事業,享受到了鐵路客運創新、軟件故障修復及旅客好評帶來的幸福感。同時,她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要用技術提升鐵路部門的運營管理水平,提升鐵路旅客出行時的獲得感與幸福感?!?/p>
之后,單杏花陸續參與了售票系統2.0、3.0、4.0版本的研發與推廣,逐步成長為中國鐵路售票系統研發團隊的領頭雁。
“讓出行購票不再困擾每一位旅客,是鐵路科技工作者必須啃下的‘硬骨頭’?!?/p>
2005年,已是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鐵科院”)客票總體組副主任的單杏花,開始主持售票系統5.0版本的設計、研發和推廣工作。一年當中,她至少有兩個月的時間通宵熬夜,因為系統的安裝調試需要在夜間進行,她說:“讓出行購票不再困擾每一位旅客,是鐵路科技工作者必須啃下的‘硬骨頭’?!?/p>
2011年6月12日,12306網站上線,標志著中國鐵路進入電子商務時代,國人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購買火車票。然而,隨著半年后春運購票需求的井噴式增長,網站差點兒崩潰。
售票系統設計的高峰日售票量是100萬張,系統各環節的能力都是按照這一標準設計的,而春運時的購票請求就像海水似的不斷涌來,導致網站嚴重堵塞:刷到余票的,提交訂單不成功;訂單提交成功的,又看不到車票;看到車票的,卻無法點擊支付;支付成功的,卻看不到成交訂單。就這樣,系統出現了雪崩式連鎖反應,近乎癱瘓。
巨大的壓力一下子落在了單杏花及其團隊成員的肩上,各式對鐵路售票系統的調侃在網絡媒體上不斷翻新,其中有一篇長文寫道,耗資數億元研發的系統還不如花幾千元做的系統??伤麄儾恢赖氖?,鐵路售票系統的邏輯算法,比電商網站要復雜得多。就拿余票計算來說,同一條線路不僅有普速列車和高速列車之分,還涵蓋若干運行區間,加上每趟列車還要區分不同席別,光一次余票查詢就需要幾萬次甚至幾十萬次的復雜計算。
然而,此時的單杏花沒有精力去互聯網上澄清什么,她得迎難而上,向這套世界上最復雜的售票系統發起挑戰。在與團隊成員“頭腦風暴”的過程中,她大膽地提出建立“異步交易排隊系統”的概念,即將12306網站設計成一個大超市,根據訪問量變化開啟多個“收銀臺”,將每個購票者分配到不同的“收銀臺”前排隊,以減少擁堵。
“拼了!”單杏花帶著系統開發人員,白天跟蹤系統運行狀況,尋找可優化環節,晚上11:00待系統停售之后,再對白天優化過的內容進行修改、調試,忙到凌晨才能瞇一會兒,6:30又得起來觀察之前升級的效果。
一天接著一天,連續50多天都是這么度過的,作為項目負責人的單杏花要坐鎮指揮,自然熬夜最多。最終,他們先后在售票組織策略、席位控制等方面取得重要理論和技術創新與突破,使鐵路售票系統頂住了日點擊量14億次的壓力,高峰日售票量達到119.2萬張,超出了原設計能力。
緊張的春運結束后,單杏花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出讓全國人民滿意的售票系統。于是,2012年上半年,她帶領團隊優化12306核心系統架構,8月,為了把系統架構調整好,她連續奮戰兩天兩夜,中間僅休息了40分鐘……經過無數個日夜的攻關,2013年春運期間,面對最高日銷售364.1萬張票的峰值沖擊,12306經受住了考驗,單杏花及其團隊成員都激動得熱淚盈眶。
“滿足人民對美好出行生活的需求,是我們永恒的追求?!?/p>
2017年,鐵路電子客票改革開始實施,單杏花和團隊在海南環島高鐵進行試點測試??上到y一上線就遇到了問題,使用紙質車票的乘客3秒就能進站上車,但刷身份證過閘機的人因為人臉識別太慢,漸漸排起了長隊。
測試后,單杏花發現了問題,認為只有自主研發人工智能技術,才能徹底解決問題。于是,她帶領團隊創新采用人臉識別數據并行計算等新方法,經過連續數月的技術攻關,將刷身份證過閘機的時間縮短至1.5秒,比使用紙質車票進站更快速便捷。2019年1月12日,她因此獲評2018年度“最美鐵路人”稱號。
2020年6月20日晚,鐵科院的科研樓監控大廳內,一塊大屏幕上閃爍著重要信息,1667盞綠燈全部亮起。每一盞燈都代表著一個普速車站,綠燈的亮起意味著車站已成功完成電子客票的票制轉換。那一刻,也標志著中國鐵路客票票制完成了由紙質客票向電子客票的蝶變,鐵路出行真正進入了無紙化時代。
在系統的不斷迭代升級中,單杏花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之后,她帶領團隊不斷研究新技術、新方法,又陸續創新提出了“讀寫分離、售取分離”“異構數據同步”“彈性擴展”“內存計算”等技術方案,攻克了12306交易訪問中的一系列難題,使系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技術創新,也不斷催生服務升級。有旅客抱怨高鐵站容易迷路,12306便推出了站內導航服務;有旅客投訴學生票使用不方便,12306手機客戶端便為學生提供在線核驗服務,只需1分鐘即可完成核驗;有旅客吐槽盒飯不好吃,12306的訂餐服務火速上線……這每一項貼心服務的背后,都是單杏花及其團隊對旅客需求的深入洞察和悉心回應。她說:“滿足人民對美好出行生活的需求,是我們永恒的追求?!?/p>
作為12306系統的“最強大腦”,單杏花在中國鐵路客票的信息化過程中始終沖鋒在前。有一次調試配票算法時,她頻繁胃疼,本來以為是胃病,可經過醫生檢查才知道是心臟病。做完心臟手術后,醫生叮囑她多休息,可她就是閑不住,而且一忙起工作就忘了自己的身體,只惦記著如何解決難題、如何實現技術創新與突破。
常年熬夜已讓單杏花患上多種疾病,丈夫既理解又心疼,總是想方設法逗她開心。一個休息日,丈夫突然要帶她逛商場,而且堅持要給她買個包。她很不解:“為啥突然給我買包?”丈夫說:“‘包’治百病?。∧闵砩喜√?,不治不行!”她聽了恍然大悟,對丈夫的這份關愛十分享受。
目前,鐵路12306系統注冊用戶超7億,是全世界訪問量最高、售票量最大、渠道最豐富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票務交易平臺。
單杏花因主持或參與重大科研項目,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鐵道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等多項科技大獎,并于2013年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2015年獲得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青年獎,2016年獲得茅以升突出貢獻獎,2024年12月9日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