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部監督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黨增強自身戰斗力、生命力和長期執政能力的保障。2024年9月召開的全國干部監督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做好新時代干部監督工作,著力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有力推動下,人類社會已步入數字化時代,這要求我們創新干部監督方式。我們要把數字技術作為干部監督工作的重要驅動力,轉變干部監督觀念,培養高素質干部人才隊伍,創新完善干部監督制度,構建大數據共享監督平臺,暢通輿論監督渠道,切實推動數字化時代干部監督工作提質增效。
轉變干部監督觀念
提升干部監督工作水平,不僅要應用新技術、探索新模式,更要積極轉變思維方式,充分認識干部監督工作數字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組織部門及紀檢監察機關要以思想“破冰”引領行動變革,推動干部的監督理念重塑。領導干部要統一思想認識,切實增強做好數字化監督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堅持線上線下一體推進,將數字化監督作為數字化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抓好貫徹落實,推動監督工作與信息技術應用相關工作深度融合,不斷提升監督的廣度、深度和精度。
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
以數字技術賦能干部監督工作,要求我們既要精通大數據、區塊鏈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又要嚴格落實黨的干部工作要求。要培養一支政治堅定、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干部監督鐵軍。要強化數字化知識技能培訓,提升干部監督隊伍的數字素養和履職本領。要聚焦數字能力培養,有針對性地開展大數據分析、算法建模、智能預警等實戰化專業培訓,切實提升一線監督人員運用數字化手段開展工作的能力。同時,要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在職稱評聘、職務晉升等方面向數字化人才傾斜,充分激發高素質專業人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創新完善干部監督制度
現行干部監督制度大多是針對傳統的干部監督方式設計的,存在線上監督制度規范缺失、跨部門跨層級的監督協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難以適應數字化時代干部監督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一是要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數字化監督制度體系。推動線上監督與線下監督制度規范有機銜接,形成全方位、全覆蓋的制度體系,明確大數據監督、智能化監督的程序規范和標準規格,讓制度的“籠子”越扎越緊、越扎越密。二是要理順各類監督的關系。促進黨內監督與國家監察、派駐監督與巡視監督的貫通融合,實現各類監督一體建設、一體運行;加強上下聯動、跨部門跨層級協同,不斷完善發現問題、整改問題、精準問責的閉環機制,不斷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監督效能,推動干部監督工作高質量發展。三是要構建跨部門跨層級的數據協同聯動機制。推動監督資源、監督力量、監督手段的系統集成和優化配置,在匯聚合力中實現監督效能的整體躍升。只有以數字化視角審視監督、以創新的理念謀劃監督、以協同的機制推進監督,才能推動干部監督工作跑出“加速度”,實現高質量發展。
構建大數據共享監督平臺
干部監督部門應樹立“大數據理念”,遵循全量采集、融合共享、應用驅動的原則,加快推進監督數據匯聚融通,打通“數據壁壘”,破除“信息孤島”。要統籌制定數據采集、存儲、管理、共享、使用等方面的標準規范,建立健全數據質量管控機制,不斷提升數據的準確性、時效性和關聯性。要完善數據共享交換機制,依托現有信息網絡,加快構建貫通紀檢監察、組織人事、審計、信訪等多部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形成覆蓋干部監督各領域、各環節的數據支撐體系。要強化對大數據技術的運用,積極運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強對干部選拔任用、日常管理監督、廉政警示教育等方面的數據的綜合研判,不斷提高發現問題的敏銳性、分析問題的深刻性、解決問題的有效性。要嚴格規范數據應用,堅持把數據應用與堅持依規依紀依法結合起來,確保數據的應用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切實維護干部隱私權、名譽權等合法權益。
暢通輿論監督渠道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呈現海量化、分散化、 匿名化特點。如何及時發現干部身上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并在事前階段做好監督工作,是擺在監督部門面前的一個新課題。組織部門要順應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加強與各類網絡平臺的交流合作,健全網絡輿情監測分析機制,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全面掌握網上輿論動向,提高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處置能力。一是要創新輿論引導方式。要加強網上正面宣傳,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有效引導社會輿論,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對涉及黨的干部工作的錯誤觀點和失實信息,要積極澄清說明,有針對性地開展回應工作,防止不實信息傳播擴散。二是要創新群眾參與監督的形式。要通過開設網絡監督專欄、設立網上舉報平臺等方式,暢通人民群眾參與監督的渠道,鼓勵廣大網民積極參與對干部的監督,及時提交干部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認真核查、及時處置,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監督實效。
(摘編自《領導科學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