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珠海市“關愛水生動物 共建和諧家園”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暨守護中華白海豚示范學校移交儀式在香洲區第十八小學(以下簡稱“十八小”)舉行,十八小也成為珠海市首個完成共建的“守護中華白海豚示范學校”。
校家社協同育人
在移交儀式上。十八小校長張昭表示,此次與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共建合作,對全方位培育生態文明教育和推進更為緊密、高效、全面的校家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公益事業。為了進一步宣傳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政策法規及科普知識,提高公眾保護意識,特舉辦本次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進校園活動。活動旨在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廣大學生深入了解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其中。
在儀式現場,十八小的學生們表演了精彩的節目,詩朗誦《大海》、合唱表演《換我來守護你》表達了孩子們對海洋生態保護意識的深情呼喚,對中華白海豚這一珍稀海洋生物的深切關懷與保護承諾,這些也是生態文明教育理念在十八小校園中生根發芽的生動體現。
儀式結束后,學校紅領巾講解員也帶領嘉賓們參觀了十八小校園,全方位體驗校園藍色海洋文化。
設施活動展特色
十八小坐落于風光旖旎的鳳凰山下,毗鄰美麗的情侶北路港灣大道,是一所海韻深厚、風景秀美的濱海學校。自2015年起,依托本土海洋文化資源,致力于打造“一景觀、一平臺、一長廊、一品牌”海洋文化特色學校。
一直以來,十八小始終深耕海洋文化建設,著力普及中華白海豚知識,以多種形式帶動更多公眾參與中華白海豚的保護。
為了更好開展白海豚科普教育,香洲區第十八小學此前在校園內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改造建設。改造后新增的中華白海豚彩虹大道、探秘樂園、智慧驛站等特色區域,成為一個個既富有教育意義又充滿趣味性的校園空間,讓中華白海豚成為連接學生與自然、知識與行動的橋梁。
在日常教學之余,學校還積極開展“海之帆”體育節、“海之韻”藝術節、“海之馨”讀書節、“海之光”科技節及“海之聲”思政課等海洋文化系列特色活動,向學生傳遞海洋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在每年舉辦的“海之俏”貝殼畫創意特色活動中,孩子們會參加親子貝殼創意制作比賽、貝殼水墨實驗等活動。師生共創貝殼畫墻,畫墻上的中華白海豚身姿矯健,它們或在波濤間歡騰嬉戲,或悠然自得地游弋,與十八小校園巧妙融合,共同編織生動和諧的海洋畫卷。
保護“水上大熊貓”
據相關領域專家介紹,中華白海豚是世界上78種鯨類品種之一,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于鯨類的海豚科,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主要生活在咸淡水交匯的河口區域。中華白海豚在中國有4個族群,分布于珠江河口、廈門海岸、北部灣及雷州灣。
“其中,珠江口范圍擁有中華白海豚2500頭,其中保護區及周邊海域1100頭,近幾年的數量基本保持穩定。為了保護中華白海豚物種及其棲息地,至今國家建立了7個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廣東擁有6個,其中一個省級保護區就在珠海。”
2024年8月,珠海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經審議表決,通過了《珠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確定中華白海豚為城市吉祥物的決定》。這是全國首次以地方立法形式,將中華白海豚這一物種確立為城市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