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高水平教育開放與教育強國建設

2025-02-21 00:00:00范國睿
大學教育科學 2025年1期

摘要: 對外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高水平教育開放有助于提高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助推教育強國建設。從根本上來看,高水平教育開放是基于人類共同文明、發展人類共同文明的開放;教育是中國融入人類共同文明的重要路徑。對于我國的現代化強國建設而言,高水平教育開放的直接目的是通過教育開放助推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而在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經濟與科技競爭日益激烈、世界變得更加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高水平教育開放的現實著力點是建立與國際科技前沿同步迭代的教育交流合作機制,吸收世界優質教育資源,助力教育強國建設,進而推動全球教育乃至人類共同文明的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改革開放;高水平教育開放;高質量教育體系;教育強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0717(2025)01-0022-08

2024年7月中共中央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1]。教育對外開放,是“改革開放”的題中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2];“要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擴大國際學術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為推動全球教育事業發展貢獻更多中國力量”[2]。高水平教育開放,是基于人類共同文明、發展人類共同文明的開放。對于我國的現代化強國建設而言,高水平教育開放的直接目的是通過教育開放,助推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而在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經濟與科技競爭日益激烈、世界變得更加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高水平教育開放的現實著力點是建立與國際科技前沿同步迭代的教育交流合作機制。

一、高水平教育開放是基于人類共同文明的開放

在人類繁衍與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不同文化、民族和國家在長期交流與合作中形成了一系列共享價值觀、知識體系、社會規范和文化成果。有作為人類文明基礎,溝通和記錄思想的語言和文字;有探討人類存在意義與價值,提供精神慰藉的哲學與宗教;有幫助人類理解自然、解決問題、改善生活、推動進步的科學與技術創新;有表達人類情感和思想、促進不同文化融通的藝術和文學;還有保障個體自由和尊嚴,促進社會公正和平等,鑄就現代文明社會基石的法律與社會規范。這些共同文明的元素不僅體現了人類的普遍追求和基本共識,也體現了人類的普遍價值,成為人類共同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高水平教育開放,要以人類的共同文明為基礎,通過教育傳播、傳承和創新人類的知識、技能、文化與文明,共同維護和發展這些文明成果,推動人類社會實現更加和諧、繁榮和可持續的發展。

“再沒有比教育更加強大的變革力量,教育促進人權和尊嚴,消除貧窮,強化可持續性,為所有人建設更美好的未來,教育以權利平等和社會正義、尊重文化多樣性、國際團結和分擔責任為基礎,所有這些都是人性的基本共同點。”[3]蘊含著人類共同文明的文化本身是多樣的,這種文化的多樣性表現為不同文化、習俗、信仰、語言和生活方式的本地化特征。世界上有數千種不同的語言,每種語言都承載著特定的歷史傳統與文化,不同地域的民族、種族、族群擁有其各自的語言、傳統、習俗、藝術形式和社會結構,不同的宗教和信仰體系為信徒提供了不同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不同種族、不同地域的節日慶典、飲食習慣和禮儀規范等社會習俗和傳統以及不同的藝術風格、音樂、舞蹈和文學表達形式反映了文化的差異性與多樣性,從而透射出不同的價值觀和信仰,進而影響著人類面對自然與社會問題時所作出的決策和行為。文化多樣性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和促進文化多樣性有助于促進不同文化間的了解、增進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助于減少歧視和偏見、建立一個更加包容和寬容的社會;有助于保存和維護人類共同擁有、子孫后代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寶貴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有助于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繁榮發展。文化多樣性是激發人類創造力和創造財富的最大源泉,有助于激發新思想和創新,為人們提供不同的視角和解決自然、社區、個人、宗教和心靈問題的方法。

中國對二戰以來確定的共同價值觀與國際秩序作出過獨到的貢獻①,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下稱《宣言》)融入了中國儒家思想“仁者愛人”“忠恕”“善政”“和諧世界”“包容”“和而不同”等思想。其中第一條提到,“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并應以兄弟關系的精神相對待”[4]。它擺脫西方中心主義的羈絆,在“理性”之外輔之以“良心”(“仁”),使《宣言》所體現的國際人權體系超越了任何單一的宗教、文化與倫理。在今天這樣一個逆全球化、去全球化思潮泛濫、國際秩序正面臨嚴峻挑戰的歷史時刻,正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阿奇姆·施泰納所言,“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我們需要以一種新的全球團結意識來應對相互關聯的共同挑戰”[5]。

周有光先生曾給世人留下警世名言,“要從世界看中國,不要從中國看世界”②。在他看來,“全球化時代的世界觀,跟過去不同,主要是:過去從國家看世界,現在從世界看國家。過去的世界觀沒有看到整個世界,現在的世界觀看到了整個世界。在全球化時代,由于看到了整個世界,一切事物都要重新估價”[6]。“要從世界看中國,不要從中國看世界”,意在提醒國人只有將中國置于全球視野,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理解世界文明,才能客觀地看待中國的發展和問題,參與并融入世界文明。高水平教育開放是促進文化交流和國際理解的重要途徑,通過教育,引領中國融入世界共同文明。“要從世界看中國,不要從中國看世界”,強調的是一種全球視野和多元文化的理解方式,主張超越單一國家視角,從全球的、多元的角度來觀察和理解中國在世界中的角色和地位。“要從世界看中國,不要從中國看世界”,體現了一種平等和開放的視角。在教育開放的過程中,中國不僅要“睜眼看世界”,積極學習其他國家的長處,也要打開國門,讓世界了解中國的發展和變化。這種雙向的交流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閡,促進相互理解和尊重。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價值觀和文明的傳承。通過教育的開放,中國的學生和學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的多樣性,世界也可以更全面地認識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現代發展。在教育開放的過程中,中國可以借鑒和吸收世界各國在教育領域的優秀成果,同時也可以通過教育輸出,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知識共享、文化互鑒和思想碰撞,讓世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國的文明。這種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需要我們以更加開放和平等的視角看待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教育的開放,不僅可以促進中國與世界的文化交流和理解,也有助于中國更好地融入世界共同文明,共同構建一個開放、包容和多元的全球教育體系,一個更加美好、更加和諧、更加多元和包容的全球未來社會。

基于未來的可能性,我們需要通過共在的關系去理解和實現這一現實與未來關系的思考。趙汀陽提出并構筑了一個超越民族國家的“天下體系”,他基于中國傳統的“天下”概念,以世界性的“天下”作為政治/經濟利益的優先分析單位,以整個“世界”作為思考單位理解和分析政治、經濟和知識的問題,去創造世界新理念和世界新制度①。教育是中國融入人類共同文明的重要路徑。作為一種共在的實踐,教育對外開放旨在通過跨國界的教育交流與合作,促進不同文化和知識體系的共存與共生,從而共同創造未來的教育模式和發展路徑;基于關系中相互性和互動性的“關系理性”,教育對外開放不僅是單向地引進外來教育資源,更是雙向的、多邊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建立多元的合作關系,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從“兼容普遍主義”出發,普遍價值應該能夠適用于所有文化和國家之間的關系,教育對外開放意味著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和價值觀念,通過交流與合作尋找共同點,同時保持多樣性;基于“天下無外”的立場,世界是一個整體,沒有內外之分,在教育對外開放中,需要推動教育的全球化,使教育資源和機會更加公平地分配給全世界的學習者;基于“知識天下”的視野,不同知識系統平等互動和互相建構,在教育對外開放中,需要鼓勵跨學科、跨文化的知識與文化交流,促進全球知識體系的融合、生產與創新。

人類共同文明與不同國家地區、不同種族民族之間的文明是普遍性與具體性的關系,全球化與本土化之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張力。在教育對外開放的進程中,我們既要通過教育交流促進國際教育理解和全球視野的形成,也要尊重和保護本土文化和教育價值;在確保教育質量與國際教育標準相匹配的前提下,教育政策和課程設置應堅持中國文化自信,注重融入本土文化元素,保持教育的多樣性和本土性;在致力于培養學生國際視野的同時,培養其對本土文化與身份的認同,使其能夠立足中國立場、基于國際視野、借鑒國際經驗、解決中國現代化建設與發展中的具體問題。

總之,高水平教育開放,不僅是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更是人類共同文明的深層次互動。教育的開放性意味著各國不再局限于自身的文化和傳統,而是通過全球化的平臺共享知識、技術和價值觀。我國作為一個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通過教育對外開放,不僅向世界展示了自身的文明成果,還積極吸收了他國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這種基于人類共同文明的開放,為推動全球教育水平的提升,進而促進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共同探討如何通過教育促進可持續發展、應對全球挑戰,促進世界各國在知識、科技和文化上的共同進步,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種基于文明互鑒的教育開放,不僅提升了中國教育的國際化水平,也為人類的共同福祉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高水平教育開放的直接目的是全面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倡導改革開放、引領中國走上現代化發展道路的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早在1980年代中期就預言了“開放”對于中國社會發展的意義與價值。他指出,“到下世紀中葉,能夠接近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那才是大變化。到那時,社會主義中國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們就可以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7]。時至今日,國際形勢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全球化聲音日益削弱,逆全球化思潮甚囂塵上,國家間的互信日漸脆弱,全球治理體系面臨失序風險,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雙邊、多邊關系緊張,世界霸權取代了平等,封閉取代了開放,脫鉤取代了交流,戰爭取代了和平[8]……然而,對于中國而言,深化改革、促進開放,是現代化強國建設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高水平教育開放”既是中國式現代化教育體系的鮮明標識,也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教育體系的重要路徑。面對復雜嚴峻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教育形勢,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開放,“推進高水平教育開放”[1],在擴大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中提升教育開放能力,以高水平教育開放促進教育改革發展,是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國的重要任務。

我國基礎教育普及率較高,尤其是小學和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已經達到甚至超過很多發達國家。2022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了89.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了95.5%,適齡殘疾兒童入學率超過95%,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1.6%,這表明中國基礎教育普及水平總體在國際上處于較高水平,達到世界中上行列。近年來,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基礎教育質量不斷提升,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中國部分地區的學生閱讀、數學、科學等科目的成績名列前茅,基礎教育呈現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教育仍存在諸多不足和缺陷。例如,城鄉、區域之間的教育資源分配存在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在大城市和發達地區集中,而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則相對匱乏,導致城鄉教育機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平等,影響教育公平的實現。與發達國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為學生提供更多樣化的課程選擇和靈活的教學方法相比,我國教育以傳授和記憶確定性知識為主的現象仍較嚴重,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應試教育傾向: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應付考試而學,人才培養模式相對傳統,課程和教學方法較為固定和統一,缺乏個性化和多樣性。大學教育更是缺乏靈活、務實、與當代科技前沿同步迭代發展的課程設置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較少關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和領導力,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和興趣。雖然近年來大學科研的投入和產出增長迅速,少數頂尖大學在國際上享有較高學術聲譽,但整體而言,與國外一流大學寬松靈活包容、注重研究和創新、鼓勵原創性研究和跨學科合作的科研氛圍相比,中國大學缺乏諾貝爾獎得主等領域內頂尖的專家學者,在科研創新、科研成果轉化、國際學術聯系等方面仍有較大差距,在基于深厚科學研究積累的高質量學術成果與學術影響力等方面還有待提升,在全球大學排名中名列前茅的大學較少(見表1),國際競爭力仍有提升空間,離建成世界教育中心的宏偉目標還有較大差距。

高水平教育開放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核心目標在于全面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通過與國際教育資源的對接與共享,中國能夠更好地提升教育質量,優化教育結構,培養出具備全球視野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滿足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教育對外開放的根本目的是“洋為中用”,不斷豐富中國教育內涵、提高中國教育質量和國際競爭力。制度型開放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標志,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是對接國際高標準教育的制度型開放。高水平教育開放,意味著全面落實《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優化教育對外開放的總體布局,推進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推動教育重點領域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同國際規則更高水平對接,對標國際教育標準和先進經驗,深化教育改革,塑造更高水平的開放型教育新優勢,全面建設與完善激發教育系統活力且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全面發展、健康發展、持續發展的高質量教育制度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著力對齊教育短版,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且具有國際視野的時代新人。

首先,高水平教育開放有助于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全球化的教育合作讓中國能夠學習借鑒國際上最前沿的教育理論和實踐,如創新型人才培養、教育技術應用和個性化教育等方面的成功經驗。通過與世界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國內的教師、科研人員和學生能夠接觸到先進的學術思想和科研成果,促進教育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革新。這種對外開放和學習,不僅使得國內教育體系得以持續優化,也推動了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其次,高水平教育開放為中國的教育體系注入了更多的優質資源。一方面,通過加強國際教育合作,中國高校可以吸引更多國際知名學者、教授參與教學和科研工作,推動全球化的學術交流。引進優質的國際教育資源,有助于提升國內高校的師資水平和科研能力,促進教育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此外,國際教育開放還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學習機會,出國留學、國際交換項目等讓中國學生能夠接觸到世界不同的教育文化,拓展他們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另一方面,教育質量的提升還體現在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上。通過高水平教育開放,中國能夠借鑒國際教育的先進模式,推動本土教育從傳統知識灌輸向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的方向發展。開放式的教育交流讓教育的評價體系、課程設計和教學方式不斷完善,為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中國的教育體系正在通過國際化合作,逐步實現高質量的轉型與升級。

最后,高水平教育開放加速教育改革和政策創新。通過與國際先進教育體系的對標,中國可以發現和彌補自身在教育體制上的不足,特別是在教育管理、教育公平、職業教育發展等領域,引進國外先進的政策經驗,可以推動國內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此外,國際合作還會促使政府在教育資源配置、教師專業發展、學術自由等方面進行政策創新,以更好地適應全球教育變革的趨勢,提升中國教育體系的整體質量。

三、高水平教育開放的現實著力點是建立與國際科技前沿同步迭代的教育交流合作機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留學教育發展迅速,留學人員累計超800萬人次,留學回國人員超600萬人次。這些留學回國人員帶回了國際化的視野、技術和管理經驗,在國家重點項目和各行各業的建設與發展中擔當重要骨干和領導角色,推動了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在科研和技術創新方面作出了顯著貢獻,成為各行各業的國際化人才。當前,我國教育對外開放的環境并不樂觀。自美國第45任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執政以來,美國聯合西方國家以國家安全為由,通過總統行政令、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出口管理條例、簽證政策等各種法律與政策措施,控制敏感技術和產品的出口,對特定領域的中國留學生實施更加嚴格的簽證審查。一些美國大學和研究機構可能根據政府指導或自身評估,限制與中國的合作或縮緊對中國學生的招生。美國國土安全部發布的美國留學訪學數據報告顯示,中國赴美留學人數在2018、2019年達到高峰,年均超過47萬人。近年來,中國赴美留學人數不斷下降,2023年印度已首次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國際生來源國,總人數達377 620人①。2023年度Open Doors報告的統計結果顯示,2022/2023學年,中國留美高校學生總量289 526人,同比微降0.2%,與2019/2020學年中國留美高校學生峰值的372 532人相比,減少8.3萬人,下降22%。

就專業領域而言,根據歷年的《門戶開放報告》以及其他教育研究數據,中國學生在美國留學時選擇的主要專業領域有: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物理與生命科學、數學與統計學、經濟學、商業與管理、社會科學、藝術與人文學科、教育學、健康科學等等。但是,自特朗普執政以來,美國確實加強了對中國留學生在某些敏感科技領域學習的審查和限制。這些限制主要針對被認為與國家安全相關的領域,尤其是那些可能被用于軍事目的的高科技領域。如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涉及算法、數據分析和自動化系統的先進技術)、航空航天(包括航空器設計、推進系統和衛星技術)、工程學(尤其是與國防和軍事應用直接相關的工程領域,如導彈技術、導航系統等)、計算機科學(包括網絡安全、數據加密和量子計算等)、生物技術(涉及基因編輯、生物防御和生物制造等領域)、材料科學(尤其是用于軍事裝備的材料技術,如超高強度鋼、先進復合材料等)、核工程(包括核反應堆技術、放射性材料處理等)等專業領域,均納入限制序列。顯然,一些被國外限制教育交流與合作的學科和專業,恰恰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急需的基礎性、戰略性專業。高水平對外教育開放,亟待解放思想,轉換思路,圍繞緊缺專業、緊缺人才培養,拓展對外開放渠道,逐步形成與國際科技前沿同步迭代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機制。

首先,進一步深化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等國際組織的務實合作,推進國際教育與科學研究、科學教育組織的共建。2015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設立二類機構國際工程教育中心(ICEE),以工程教育為活動主題,面向《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致力于構建以平等、包容、發展、共贏為基礎的全球工程教育共同體,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推動人類共同文明和進步。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9屆全體大會決定在上海設立二類機構教師教育中心(TEC),依托基礎教育和教師教育領域的著名專家,開展基礎教育和教師教育發展、行政管理評估和創新等領域的研究并傳播其研究成果,利用多級研修方案提升基礎教育和教師教育機構的能力,利用信息通信技術為亞洲和非洲最不發達國家提供基礎教育和教師教育專業服務。2023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2屆大會通過在上海設立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UNESCO IISTEM)的決議。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球設立的第10個一類中心,也是該組織在歐美以外設立的首個全球性一類機構,是一類中心首次落戶中國,這標志著中國在STEM教育領域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積極參與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的建設,促進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教育,致力于提供包容、公平、適切和優質的STEM教育,服務教科文組織戰略和會員國需求,不僅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及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而且帶動中國STEM教育的全面發展、持續發展。參與和共建國際科技組織、教育組織,不僅有助于加強我國在相關國際組織的框架內與其他國家在科技研究、教育實踐、知識傳播等領域展開廣泛合作,共享資源和經驗,促進國內科技和教育的創新和發展,培養掌握先進科學技術、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而且可以參與制定全球性的科技標準和教育政策,從而推動在全球范圍內制定符合自身利益和價值觀的標準和規則,在解決全球性問題如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有效協調全球行動,增進國家間的信任,為解決復雜的國際問題提供合作基礎,提升國家在全球科技和教育領域的影響力。

其次,借助民間力量與市場力量,突破教育開放的阻礙與瓶頸,開拓對外教育開放的新渠道。2021年11月,中國科協研究制定《中國科協對外民間科技人文交流“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9],旨在拓展對外民間科技交流合作渠道,增進對國際科技界的開放、信任、合作。它鼓勵和支持大學、非政府組織(NGO)和基金會,通過倡議、資助和支持合作科學研究和教育創新項目、科普共享項目、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以及組織國際會議和研討會,促進教育交流和合作,推動科技知識的傳播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再次,多措并舉創造條件,促進專業人才跨境流動。有關人才跨境流動的研究表明,對于人才流入國而言,人才流動意味著人才的聚集;對人才流出國而言,則意味著人才的流失。影響人才聚集或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科研條件、生活待遇等客觀因素,也有科研與創新氛圍、生活滿意度等主觀因素①。創辦世界一流教育、一流大學,需要一流人才。對于當下的中國而言,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一方面要留住國內專業人才,吸引海外留學人員、科研人員回國工作;另一方面要積極主動地引進海外科技領軍人才,為來華投資、講學、合作研究的企業和大學的科研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科研輔助人員及其隨行家屬在入出境、在華工作、研究、講學、學術交流等方面提供簽證服務、停居留、工作與生活等各種便利條件。

最后,加快發展教育服務貿易,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開啟教育對外開放的歷程。2001年12月,中國歷經15年的艱辛談判,終于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邁出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一步。“入世”在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有利環境的同時,也給我國的教育服務貿易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加入WTO后,我國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服務具體承諾減讓表第2條最惠國待遇豁免清單》有關教育的承諾,逐步推進教育對外開放,境外消費、商業存在、跨境交付、自然人流動等方面的教育對外開放政策以及在這些政策下的教育服務貿易均得以促進和發展:留學教育規模顯著增長,合作辦學水平實質推進,在線教育供給潛力巨大,人員流動實現雙向互動;同時,在拓展留學空間、實施彈性學歷認證、規范中外合作辦學、積極探索境外辦學等方面,對WTO規則有所創新和超越。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兌現WTO教育服務貿易承諾方面仍存在一些差距和挑戰。例如,教育服務質量和國際競爭力有待提高,教育服務法律法規體系與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的發展需求和WTO規則還存在不盡協調的地方,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商業存在和自然人流動等教育服務貿易提供方式發展不平衡,教育國際化水平與中外合作辦學的數量與質量都亟待提升,由此出國留學學費和生活費等開支遠遠高于來華留學的消費開支,教育服務貿易進出口不均衡,貿易逆差數值較大[10]。國務院辦公廳2024年發布的《關于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要“抓緊推進電信、教育、醫療等服務領域開放”,“加快發展教育服務貿易,擴大與全球知名高校合作,在華開展高水平合作辦學”[11]。在出國留學遭遇限制和阻遏的情況下,積極發展在華合作辦學,不失為有益的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的戰略性探索。截至目前,中國與國外知名高校合作辦學的機構和項目已經非常豐富,涵蓋了不同層次和領域。自從2004年英國諾丁漢大學與浙江萬里學院合辦中國第一所引進世界一流大學資源、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和獨立校園的中外合作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以來,我國先后與境外大學合作創辦了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西交利物浦大學、上海紐約大學、昆山杜克大學、溫州肯恩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這些合作辦學機構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國際化的教育環境,還有助于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提升國內教育質量和國際競爭力。通過這些合作,中國教育服務貿易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也為中外文化交流和人才培養提供了平臺。在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國的進程中,我們要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優選全球知名大學,倡議合作辦學項目,創造性地促成在華合作辦學。具體而言,要在建立健全跨境教育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優化資金、技術、人員、數據等要素的跨境流動監管的基礎上,認真評估合作高校在全球大學排名中的位置、學術研究能力、師資力量、教學質量以及畢業生就業情況等學術聲譽和辦學實力,評估合作高校提供的課程和專業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學校自身發展需求和學生的學術興趣的匹配度,在相互尊重和兼容雙方文化和價值觀、確保合作辦學項目符合我國教育法規和政策的基礎上,積極探討包括雙學位項目、交換生項目、研究合作等合作模式,厘清雙方在合作中的權責關系,促進合作辦學項目的健康持續發展。

總之,在全球化加速、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完善與國際科技前沿同步迭代的教育交流機制是高水平教育開放的關鍵挑戰之一。教育的開放不僅僅是知識的共享,更需要確保與全球科技進步同步。當前,全球的科技和產業不斷迭代更新,中國要在這一背景下實現教育的持續開放,就必須建立一套與國際科技前沿緊密連接、動態互動的教育交流機制。這一教育對外開放的著力點在于教育與科技進步的深度融合,以及對全球最新科研成果的快速吸收和轉化。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需要與國際頂尖科技力量保持緊密合作,通過加快與國際教育和科技體系的對接,建立全球化的科研合作平臺,推動學術交流的制度化和常態化,共享研究成果,合作開發前沿科技,引進世界頂尖科技人才,來不斷調整自身的教育內容和科研方向。唯其如此,才能確保中國教育體系的創新性、國際競爭力和對全球科技發展的回應能力,并為全球科技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R/OL].(2024-07-18)[2024-08-17]. 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7/content_6963770.htm?sid_for_share=80113_2.

[2] 趙成.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 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朝著建成教育強國戰略目標扎實邁進[N].人民日報,2024-09-11(1).

[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M].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5:4.

[4]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R/OL].(1948-12-10)[2022-12-16].https://www.un.org/zh/about-us/universal-declaration-of-human-rights.

[5] Conceica?o P.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21-22:Uncertain Times,Unsettled Lives:Shaping our Futurein a Transforming World [R/OL].New York:UNDP,2022:iii.

[6] 周有光.朝聞道集[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28.

[7] 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1985-09-23)[A].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3.

[8] Witt,M.A.,et al.,Decoupling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Evidence,Drivers,Impact,and Implications for IBResearch[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23(1):101399.

[9] 中國科協.中國科協關于印發《中國科協對外民間科技人文交流“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EB/OL].(2021-11-15)[2024-10-15].https://www.cast.org.cn/xkx/xw/kxxtshgg/syfzgh/art/2023/art_fdccc6ef96784bd6a033d434b67890d2.html.

[10]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研究院,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國際教育專委會.WTO與中國教育:中國國際教育發展報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313-320.

[11]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R/OL].(2024-08-28)[2024-10-14].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9/content_6971879.htm.

The High-Level Opening up of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Nation in Education

FAN Guorui

Abstract: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s a distinct mark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High-level educational opening up helps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competitiveness, and discourse power of China's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nation in education. Fundamentally, a high-level educational opening up is a kind of openness based on the common civilization of humanity and is aimed at developing the common civilization of humanit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thway for China to integrate into the common civilization of human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and strong country in education, the direct purpose of high-level opening up education i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through openness. In the context of increasingly fierc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mpetition among countries and an increasingly uncertain world, the practical focus of high-level educational openness is to establish an educ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 that synchronize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rontier to absorb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assis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nation in education, and thereby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ducation and the common civilization of humanity.

Key words: reform and opening up; high-level educational opening up; high-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building a strong country in education

(責任編輯" 黃建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一区|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a级片视频|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尤物午夜福利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一级α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xxx|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第五页|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国产99视频在线| 国产经典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男人的天堂|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中文字幕 91| 91色老久久精品偷偷蜜臀| 国产黄色免费看|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亚洲伊人电影|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国产麻豆另类AV|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97成人在线视频| 日本91视频|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日韩天堂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67194亚洲无码| 亚洲激情区| 婷婷伊人久久|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亚洲女人在线|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久草性视频| 成年人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思思热在线|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日韩a级毛片|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秋霞国产在线|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日韩第九页|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