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抽煙+熬夜+降溫,40歲徐先生突發心梗
近日,家住廣州市白云區的40歲徐先生,中午12點半左右起床后便覺得左側胸前區部位隱隱作痛,本來覺得休息一會兒就好了,沒想到疼痛逐漸陣發性加重,并伴有全身大汗淋漓。他急忙打電話給同在廣州打工的堂哥說:“快送我去醫院,我可能快不行了……”堂哥聞訊趕來后,打了一輛摩的把徐先生送至距離最近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白云醫院(下稱“白云醫院”)。
白云醫院急診科完善心電圖等檢查后,迅速做出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給予更好的治療,需要盡快用救護車轉運至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總院(下稱“總院”)做冠脈造影術和必要時行冠脈介入術。由于送醫和救治及時,徐先生的這次急性心梗發作并沒有導致他發生大面積的心肌壞死。
徐先生才剛40歲,為何就會得心梗?
他的家人介紹,別看徐先生年紀不大,但已經有了近二十年的煙齡;而且他平時晚上刷手機會刷到半夜,經常過著晝夜顛倒的生活。在家族史方面,他的母親也有心臟病史。這次的住院檢查也發現,徐先生其實已有了血壓高的潛在危險因素,只是他自己毫無覺察。
此外,天氣寒冷也是重要誘因,氣溫驟降時會引起血管收縮,導致斑塊不穩定,甚至斑塊破裂,引發急性心肌梗死。
“60后”到“80后”逐漸占心梗主體
近日,由于氣溫驟降,心梗患者明顯增多。“我們的心血管病區都已經全住滿了!有一天下午到晚上就有三臺急診‘通波仔’和‘放支架’手術!”王士超解釋,“通波仔”手術的學名為冠狀動脈球囊擴張及支架置入術,目的是解除和改善心臟冠脈血管的堵塞和狹窄,是急性心梗的最主要治療手段之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心梗應該是“老年病”,但其實近年來,心梗的年輕化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在廣州一家醫院,因為心梗而立即行冠狀動脈球囊擴張及支架置入術的統計中,接受該手術治療的主要人群已經是四十到六十多歲的群體(“60后”到“80后”),三四十歲的患者比比皆是,二十多歲突發心梗也能見到。這主要與許多人飲食不規律、壓力大、缺乏運動、抽煙酗酒和長期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現代有些人偏愛辛辣、油膩、高熱量、高鹽分的食品,再加上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不治療等這些危險因素,促進年輕人和中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安全保暖小貼士
第一,戶外活動,注意保暖,尤其是頭部、頸部、背部的保暖。
第二,飲食調理,科學進補。冬春交替時可以適當進食一些溫補的食物,增加機體的御寒抗病能力,但在烹飪時不要放太多調味料,以免導致高鹽高油高脂的食物攝入過多。
第三,運動養生,推薦有氧。冬春交替時運動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后比較適合,如果是上午的話可以選在九點之后。另外,在運動前建議先做好熱身活動,運動時可以留意下自己的心率,“170減年齡的數字”是比較適合中老年人的目標心率,運動時盡量不要長時間超過這個心率。特別提醒的是,在運動中如果覺得胸悶、心慌,或頭暈,要立即停止運動,如果出現了胸痛,要第一時間撥打120。 (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