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東臨沂時指出,“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
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力
沂蒙地區黨政軍民最大的特點就是講政治。愛黨愛軍就是講政治的集中體現,“聽黨話、跟黨走”是沂蒙精神的最大特質。今天我們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中,要理直氣壯、旗幟鮮明地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這是黨的傳統,也是中國共產黨的獨特性質所決定的。可以說,今天如果放棄或者弱化了黨的領導,那么國家將面臨四分五裂的危險,更不會有中國式現代化和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因此,“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要通過黨組織政治功能全方位、無死角的發揮,確保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領導核心地位。
始終堅定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思想引領力
信念堅定是沂蒙精神的靈魂所在。現代心理學把人的心態分為三個層次:態度、激情、信念。有正確的態度是做好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再上升一個層次,就是激情,人一旦有了激情,就能發揮出平時所不具備的潛力和水平;第三個層次就是信念,有了信念,人們就會為信念去拼搏奉獻。信念從哪里來?從宣傳教育中來,從理論灌輸中來,從新舊對比中來。沂蒙地區黨政軍民普遍開展的整風運動、學習運動、文化運動,比如夜校、識字班、農村文化建設,都有聲有色;在發動群眾中組織開展斗爭大會,通過算“地瓜賬”讓群眾了解地主對農民的剝削,明白“誰剝削誰”的道理,等等。通過這些措施,人們明白,黨始終代表勞苦大眾的利益,黨的奮斗目標是建立人人平等、人人富足的美好社會制度,從而樹立聽黨話、跟黨走、為美好未來而戰、為子孫后代而戰的堅定信念。基層黨組織是黨員教育的學校,而黨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們弘揚沂蒙精神,就要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高度重視黨員的黨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結合“三會一課”制度、主題黨日等開展黨員大輪訓、黨支部書記大輪訓;通過組織黨員舉行升旗儀式、佩戴黨徽、參加志愿服務等,亮明黨員身份,強化黨員行為的統一規范和有效訓練,切實增強黨員意識;加強黨群服務中心建設、黨的廉政文化建設,營造濃濃的撲面而來的黨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環境氛圍;通過智慧黨建、微黨課、在線學習等,不斷探索創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手段,通過立體式、全方位的黨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導黨員將黨的創新理論、黨章黨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始終牢記黨的宗旨
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吸引力
以人民為中心、走群眾路線是沂蒙精神最突出的亮點,也是沂蒙地區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不斷打開新局面、從勝利走向新的更大勝利的金鑰匙。在革命戰爭年代,沂蒙根據地通過減租減息、土地改革等維護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通過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對口幫扶、發展產業等不斷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在改革開放時期,通過實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現全民醫保社保等,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新時代以來,沂蒙地區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擴大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群眾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眾的心中就有多重。”可以說,沂蒙精神本身就是黨的群眾路線的集中體現。黨的基層組織是團結凝聚和服務群眾的核心,是黨團結服務群眾的紐帶。今天我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需要大力弘揚沂蒙精神。通過建立領導干部駐點直接聯系群眾工作制度、開展黨員志愿服務、實施“精準惠民”工程等措施,有效解決群眾的“急、困、難”問題。通過為民服務,“像吸鐵石一樣”將群眾緊緊吸引凝聚在基層黨組織周圍,使群眾真正體會到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
始終堅持開拓創新
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自我革新能力
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敢為人先,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題。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發明的“莊戶學”“識字班”等都是在各個解放區名噪一時、大力推廣的典型經驗。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的厲家寨、高家柳溝、九間棚、沈泉莊等都是山東乃至全國學習的榜樣。改革開放時期,沂蒙人民探索創新形成的全國蔬菜基地、物流之都、蜜桃之鄉、沂蒙黨性教育基地等更是譽滿全國。進入新時代,沂蒙人民站在改革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發展現代產業,促進高質量發展;抓基層打基礎,強化基層治理;加快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新的更好更快發展,依然有賴于不斷開拓創新。從黨的建設角度看,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發揮和活力的有效激發,需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在基層黨的組織和黨的活動方式方法上不斷探索創新。比如,大力開展園區黨建、商圈黨建、平臺黨建、項目黨建、社區社團黨建等,切實將我們黨強調的思想建黨、組織建黨、制度治黨緊密結合起來,為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每個基層組織和每名黨員尋找到依托,成為發揮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的有效載體。
(作者單位:中國浦東干部學院)
沂蒙精神誕生于沂蒙老區、發展于齊魯大地,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鮮明的精神特質,概括起來就是“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這一基本內涵表述,既映照歷史又啟迪未來,既邏輯嚴謹又情理交融,既易于理解又便于踐行,深刻闡明了沂蒙精神形成的精神原點、邏輯起點、實踐基點,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獨特的時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