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應學會觀察與思考,看見生活的滄海、歷史的桑田。如果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那么寫作時對筆下的事物便難以賦予情思。
《美在金鞭溪》寫旅行所感。金鞭溪流,水聲潺潺,波光粼粼。溪底大片碎石,凌亂而美麗;溪旁樹木茂盛,遮天蔽日。溪、樹、人,和諧而美好。有美景慰藉,疲憊不再。小作者觸景生情,有所感悟:無論世界多么喧囂,內心總要有一處靜地;要從風景中汲取力量,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執念,追求內心的平和與精神的富足。由此看來,文中的美景,其實就是小作者的內心世界在自然中的投影。
《責任沒變》寫競選班長所想。升入初中,小作者心懷激動,為競選班長做足準備,結果只獲兩票。同學笑聲回蕩,自己徹底崩潰。失落地回家,路旁樹葉嘩嘩,似乎也在嘲笑自己。揀起飄零的落葉,感慨無人欣賞自己;想到落葉成泥,滋養樹木,又頓悟:不做班長,一樣能為集體做貢獻!由落葉想到個人的責任,小作者的思想實現了升華,對班級的赤誠之心也躍然紙上。
《走過,才明白》寫學騎自行車所悟。十歲生日,“我”獲車一輛,廣場學騎,艱苦訓練,然而常撞常摔。媽媽陪練,“我”摔倒,爬起,反反復復,堅持練習,終于可以騎車去尋找詩和遠方。小作者描寫了自己學騎車的過程,表達了自己的感悟——面對人生挫折,只要不輕易放棄,走過,就會明白:挫折之后,即成功。
三名小作者,都從自己的生活切入,寫自己的所見所感。正是因為有了細膩的觀察與思考,才會有深切動人的感悟。因此,同學們要想寫出情真意切的文章,就要學會多觀察,多體悟,這樣在描述物之情狀,賦予人之情意時,就會自然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