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體報道,國務院國資委正在籌備組建一家名為國家數據集團的新央企,該消息一經傳出引發市場反響,國家級平臺的誕生將進一步整合和優化全國數據資源,推動數據要素的高效配置與深度應用。
IT企業在數據要素產業化進程中拓展大量新業務,提供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業務相關的全流程服務,近半年,以金融服務為代表的垂直應用軟件公司漲勢良好。數據要素的市場潛能在不斷釋放,AI大模型與DeepSeek紅利向上游產業蔓延,大數據、云計算及其背后的基礎設施產業得到加持,表現為增加流量、提升效率、減少庫存等。
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國數據要素政策組合繪就的藍圖已愈發清晰;數據集團公司在十余個省市成立,企業層面對數據經營的籌劃密集展開。數據可作為一種資產創造收入后,數據資源豐富或具備獨有特色的企業正在成為直接的受益者。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數據要素可以與其他生產要素融合,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經濟增長。整個“十四五”期間,中國數據要素流通市場規模預計達5000億-10000億元。預計2024年至2030年間,數據產業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到2030年產業規模有望達到7.5萬億元。
政策上,《“數據要素X”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于2024年1月印發,明確到2026年底,國內要打造300個以上示范性強、顯示度高、帶動性廣的典型應用場景,并列舉了12個重點行動行業,包括工業制造、現代農業、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金融服務、科技等。
該年10月,國家發改展改革委印發《國家數據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另一方面,全國數據集團聯盟在上海成立,首批成員覆蓋全國21個省市,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域限制,加強各省市數據企業合作。
2025年1月出臺的《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明確了行業、區域、企業數據基礎設施在國家數據基礎設施中的定位,圍繞數據流通利用、算力底座、網絡支撐、安全防護等部署了建設任務。
目前,A股向企業提供數據資產化服務的IT公司有易華錄、深桑達A等。據統計,2024年共有64家上市公司在半年報中披露了企業數據資源數據,入表總額合計14.02億元,相較于年初的23家增長了41家,涉及總金額增長3.83億元,增幅達37.6%。
在數字化和智能化趨勢下,生產主體需要更多的數據用于分析決策,產生數據流通的需求,因此數據可作為商品進行價值流通。
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是是深挖數據價值和普惠數據紅利的重要制度設計,政策上,《關于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指出到2025年,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制度規則初步建立,到2030年規則更加成熟,資源開發利用體系全面建成。
華西證券指出,數據商發力公共數據授權運營領域,在地方政策、運營模式、平臺建設及數據應用等方面的全面鋪開,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可以激活數據要素產業動能,加速推動數據要素產業鏈形成閉環,開辟全新的投資藍海。
2024年12月,首家數據科技央企——中國數聯物流信息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注冊資金100億元,將整合物流與信息流、資金流,構建國家級物流大數據平臺,該事件被市場視為央企資金入局數據要素行業的重要一步。
央企強大的資金儲備和資產調動能力有利于帶動物流行業資源流通和共享,如果說該公司的成立是對數據要素政策的積極響應,那么其他重點行業的“連鎖反應”則令市場期待。
企業層面對數據經營的籌劃密集展開,數據集團公司在十余個省市成立。近日有消息稱,國務院國資委目前正在籌備組建一家名為國家數據集團的新央企,進一步整合和優化全國數據資源,推動數據要素的高效配置與深度應用。
東興證券分析認為,在已有制度下,國家數據局側重治理體系構建,為行業發展搭建政策框架;未來國家數據集團或側重資源價值釋放,通過資源整合與技術創新實現政策目標,二者有望彼此互補,共同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
目前,數據要素流通與應用正值行業基建期,市場需求主導了商業模式的差異,衍生出兩大類模式,一類是政務與公共部門,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多以軟硬件IT服務采購、運維以及相關咨詢服務為主;第二類是金融、醫療、交通運輸等代表領域,多以數據運營與服務的模式開展實踐應用,針對實際應用范圍、數據源需求難度等維度進行定制化一次性收費,或者根據收益進行利潤分配。
相關IT企業紛紛探索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新模式達,建立行業數據空間,涵蓋政務、教育、醫療、能源、水利、機場等多個類型,推動公共數據資源流通與價值釋放,建設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平臺、數據交易商業平臺,滿足監管、集成、隱私計算、加工處理等需求。
金融服務、醫保數據、時空數據以及網絡可視化等領域已經具備較深的產業化基礎。以金融領域為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金融工作中大顯身手,內部數據整合和共享逐步推進,金融服務的智能化和個性化水平不斷提升,風險防控能力不斷增強。
近半年,申萬垂直應用軟件行業中,股價漲幅超過3倍的均為金融服務類公司,匯金科技、贏時勝和銀之杰分別較半年前增長5.3倍、4.7倍和4.0倍。
智慧城市方面,軟件公司提供軟硬件一體化的智算中心建設方案和輔助運營服務,依托大模型賦能數字政府產品和解決方案迭代升級;數字安防方面,IT企業保障數據安全不出域,提供數據要素化的全鏈路安全保障;IT服務公司還針對企業用戶完成數據資產評估入表業務,提供數據資源盤點、數據資產體系建設、數據授權運營咨詢等。
數據安全及監管要求不斷提升,進而長期支撐端到端專有云端基礎設施服務的需求。
為了促進算網融合,三大運營商已布局400G光傳送骨干網建設,在國家樞紐節點和需求地之間實現400G、800G的高帶寬全光纖連接。2024年前三季度,三大運營商收入和凈利潤均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其中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凈利潤增幅達雙位數。
數據基礎設施是發展數據要素產業的基礎,相關細分領域近年來不斷升級。以內容分發網絡(下稱“CDN”)為例,CDN的技術底座向邊緣云操作系統演進,市場競爭逐漸從價格轉向服務,中國CDN市場規模從2019年123億元增長至2023年370億元。
當前中國數據基礎設施仍處于起步建設階段,幸運的是,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更好利用數據要素,加速產業發展進程。
受益于AI內容生成應用的落地,海天瑞聲2024年智能語音業務和自然語言業務的需求同比大幅增長,帶動該公司營業收入同比顯著增加,凈利潤扭虧為盈。
DeepSeek模型能力已得到廣泛認可,應用程序編程接口(下稱“API”)調用顯著提升,近期,主流云廠商、大數據公司紛紛宣布上線DeepSeek大模型服務,多專業模型及其應用有望落地,有利于數據中心的存量機房去庫存。
中金公司認為,API調用和后續應用開發需求的增長有望提升云資源消耗量;算力需求從訓練端向推理側轉化,國內云廠商此前布局的國產智算資源利用率或有提升。
網宿科技在傳統CDN及邊緣計算方面把持流量,在平臺規模、調度能力及視頻、網頁優化等方面完成了規模、技術及服務經驗的積累,由CDN向邊緣計算、安全方向邁進,近年來該公司圍繞算力需求布局液冷解決方案等業務,成為新的增長引擎。
協創數據2024年服務器再制造業務盈利能力保持穩健,算力服務器再制造業務呈快速成長態勢,AI智能體訓推平臺和算力服務產品正式落地,預計全年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6.68億-8.19億元,同比增長143.01%-1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