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也注意到了,今天,不僅是小米,很多科技公司都在強調工程師的重要作用。與傳統的商業巨頭不同,快速崛起并持久保持領先的互聯網科技公司的創始人大多是工程師出身。拉里·佩奇、馬斯克等都是工程師出身,并且醉心于用技術改變世界。在國內,網易、百度、騰訊、美團、字節跳動等,也全部是由工程師創辦的企業。
這不僅僅是因為這些創始人直接從自己的開發工作開始創業。我相信,今天的商業成功,不僅有賴于工程師所創造的技術成果,還要仰仗工程師所具備的工程思維。
什么是工程思維?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創造性地運用科學原理,系統化地解決各種問題。這也是相比“工匠精神”,我更推崇“工程思維”的原因:匠人更多的是反復錘煉一種技藝,而工程師則能創新地解決很多系統性問題。
隨著時代的變遷,工程思維不再只是工程師專用。它在管理、經濟甚至文化創意等領域也得到了應用,比如偉大的劇作家羅伯特·麥基的《故事》幾乎就是一本工程學圖書,只是它并不是關于建造房屋或是開發軟件的,而是關于編劇和故事創作的。我提倡工程思維,是因為我始終相信,這是一種能夠高效解決復雜系統性問題,并能夠預見尚不存在的“結構”,從而做到跨越性創新的思維方式。
工程師通常都很樸實,所以一上來就談使命,可能讓人感覺有點虛。但要成為一名工程師,首先就要找到自己熱愛并擅長的事情,并為之奮斗一生。
我在上大學時讀了《硅谷之火》這本書,被計算機改變世界的夢想引燃了胸中的一團火,久久不能平靜。那時我就立下了創立一家偉大公司的夢想。在40歲的時候,我重新審視了自己,愿意再為夢想拼搏一把。
這也是找到使命的第一個重大作用:確定目標和方向。這保證了你在問題和困難面前不迷航。
這是使命對個人的作用,為什么對商業成功也有幫助呢?因為使命可以聚集人才和資源。小米要找“四有新人”,其中一條就是有共同的愿景,所以加入小米的人都認同,我們的使命是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孫子兵法》中說:上下同欲者勝。一支被使命和愿景召喚的團隊,其戰斗力將遠超一支由商業利益集合起來的團體。
使命還是企業和用戶之間引發共鳴的紐帶。一家企業的成功離不開用戶和伙伴的支持,小米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低谷到復蘇,始終有一群相信小米、認同小米的米粉、用戶和合作伙伴在支持我們。
第一性原理因為馬斯克而被大家熟知,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工程思維。工程學就是要創造性地運用科學原理,而科學則是對世界本來面貌的發現。
第一性原理,就是指我們要從事物的基本原理出發進行推理,而不依照已有的認識和經驗進行“黑盒子”對“黑盒子”的類比。
當馬斯克被告知電動車電池的成本無法降低時,他從物理學和化學的基本原理出發,認為組成電池的材料成本和售價之間有巨大的差額,所以一定有辦法降低電池成本。
創辦小米的時候,我也有過類似的第一性原理思考。我當時反復思考的一個問題是,用戶對于商品最本質的期望是什么?
其實就是八個字:“感動人心、價格厚道”。所有不符合這條原理的商業活動都無法長久。我們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么?是提升商業效率。如果小米所有的活動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效率的提升,就能夠長盛不衰。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需要工程師解決的問題非常多,但工程師遇到的問題永遠只有一個:我們面對的問題很復雜,我們擁有的資源很有限,但我們必須馬上著手解決。對此,工程師永遠是抄起離自己最近的那個扳手,從馬上能解決的問題入手。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工程師是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開始工作并解決復雜、棘手的問題的,我特別推薦大家看一部電影《火星救援》。這部電影中的所有人幾乎都是在用工程思維做事,不幸的宇航員要想辦法在火星上活下來,地球上的宇航局要想辦法把他帶回來。宇航員解決問題的方法一點也不華麗,有的甚至很簡陋。但這都無所謂,工程師的思維就是抓到什么用什么,有效地解決問題才是王道。
小米剛成立的幾個月里只有三四十號人。這樣一個小團隊,既要做操作系統,又要打通供應鏈,還要搭建電商網站,怎么看都不可能。但是時間不等人,我們不可能等所有崗位都招齊了人才開始做手機,于是我們的工程師決定從做系統開始。
后來,我們一點電商經驗都沒有,卻要從零搭建一個電商系統,怎么做呢?我們的工程師做了一個“大賣部”,給內部員工提供“1塊錢搶可樂”的服務,進行“最小可行系統”的測試。工程師把會議室改成倉庫,走廊上堆滿了可樂箱,然后工程師們自己進貨,自己當配送員,每天在樓道里飛奔忙碌,就這樣提前發現和解決了很多系統問題。一個月后,系統上線,成功進行了小米手機的首銷,并且短短幾年就成為中國幾大電商平臺之一。
(摘自《小米創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