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著名的經濟學家、策略分析師周金濤的預測,中國將在2025—2029年迎來一個由新能源和人工智能支撐的長達30年的上升期。隨著新周期的開啟,我們將進入一個高質量發展的階段。
在當下,一個普通人該如何看待和規劃自己的未來?
在高速發展時期,企業通常采用一套標準化的打法,迅速擴大規模并占領市場。在這種模式下,企業希望每個員工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保持專業性,同時具備良好的協作能力,能夠有效地溝通協調、談判和合作。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一橫一豎,構成了過去30年的優秀人才畫像——T型人才。
然而,在未來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尤其是在強調提效、創新鉆研、出海和變革的組織里,T型人才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企業為了降本增效,會大量使用外腦(為商家提供商業策劃的人員)、外包和AI(人工智能),單一專業的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
那么,現在越來越多地被提到的π型人才是怎樣的呢?他們在原有T型人才的基礎上,疊加一種或多種能力,形成復合型的競爭力,從而能夠跨專業、跨周期,實現持續發展。
π是一個無限不循環的數字,象征著持續的突破和成長。在穿越周期的過程中,有6種π能力最為關鍵,它們分別是創造價值、跨領域創新、AI、IP(智慧知識產權)、領導力和守護心力。
在當下,企業的首要任務是活下去,而活下去的關鍵是降本增效——把東西賣出去,把成本降下來,創造利潤。這就要求每個人跳出自己的崗位,站在客戶和公司的全局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范圍,找到真正能創造價值的事,這種能力就是創造價值。
以創造價值作為指南針,你可以重新設定自己的工作目標。比如,程序員會主動了解代碼的用途和項目目標,提出降低成本的新想法,而不是忙于敲完所有需求池里的代碼。此外,所有人都會參與過去認為與自己無關的營銷環節,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他們怎么樣才會買”“我們應該提升哪些能力”,最后找到“我們該做點什么”的答案。如果你想提升創造價值的能力,可以考慮從下面幾個方面使勁兒。
第一,了解你的上級、你上級的上級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拼湊出整體的價值鏈條。最有價值的事情往往是你、你的上級,以及你上級的上級的KPI重合的部分,專注于這些工作并及時匯報。只有這樣,你的工作才能穿透組織架構,被重視起來。
第二,了解你的內部客戶(或下游部門)是如何利用你的工作成果創造價值的。
第三,分析公司的商業模式,了解競爭者的差異化策略,分析二者的優劣勢。
大部分職場人的專業創新,都來自跨領域創新——圍繞一個真實的業務問題把一個或多個學科里的專業知識融合起來,形成新的競爭力。例如,2006年,詹姆斯·帕克買了一套任天堂的Wii游戲系統,他對這套帶有運動傳感器的設備很癡迷,于是開始設想:能否隨身攜帶Wii,而不是只在客廳玩它?他將這個想法分享給了同事埃里克·弗里德曼,這位計算機科學家正好有一位殘疾人增強工程專業的父親,父親建議將這項技術應用到健康數據檢測上,開發一款佩戴舒適、不需要頻繁充電的小產品。于是,他們邀請專業的電子工程師加入,解決技術問題。而工業設計師則從電子寵物的交互設計中獲得靈感,設計出更友好的界面。經過多方努力,這個概念逐漸發展成如今流行的智能手環。如果你想提升跨領域創新的能力,可以考慮從下面幾個方面使勁兒。
第一,注意自己在工作、生活里的“不便”和“憤怒”,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并推動方案的產品化進程。
第二,觀察行業里冒出來的“新產品”“新物種”,想想它們背后是哪些專業的組合。
第三,在你熱愛的非工作領域,思考如何將專業技能結合進去。
從一年的時間尺度看,學習AI可能不會立即為你帶來顯著的收益;但把時間尺度拉長到十年,熟練運用AI無疑將成為對你職業發展影響最大的能力之一。
除了提高傳統流程的效率,AI更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創造了眾多前所未有的場景和玩法。比如,云筆記軟件NotebookLM,可以將文檔轉化為兩個人對談的播客節目,將嚴肅知識變成對口相聲,極大地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同時還帶來了額外的情緒價值。在未來,每發現和創造一個新的使用場景,都有可能為行業帶來新的價值。如果你想提高這一項π能力,可以考慮從下面幾個方面使勁兒。
第一,給自己定個AI使用KPI,每天用AI不少于30分鐘,并盡可能多地創造新的使用場景。
第二,在公司組建AI興趣小組,嘗試用AI解決一個業務問題。
第三,找到業內的AI技術提供商,請他們講解產品功能和解決方案。
做IP的本質是告訴大家,“我有哪些獨特的智力資產,以及這些資產能為你帶來什么價值”。在過去,公司內部的“單邊交易”關系讓你的工作表現只能為組內成員和直接上司看見,而當你將這些獨特的知識和能力梳理并分享出來時,你就創造了“多邊交易”的機會,帶來了個人溢價。
這種溢價會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跨越職級的機會。作為銷售,你業績再好往往也會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但如果你是公司里最懂銷售、最會用AI、最擅長制作短視頻的人,你的能力可能會讓其他部門的管理者乃至高層都注意到,進而為你創造跨越職級的機會。其次是資源的傾斜。人們會自動把40%的注意力分給第一名,20%給第二名,剩余的給其他人。成為某個領域的第一名,可以為你帶來更多資源與機會。如果你想發揮自己的IP能力,可以試著從下面幾個方向努力。
第一,做個“求求你夸夸我”的小游戲,找幾個了解你的人,請他們回答兩個問題:“你覺得哪些事情是我做起來得心應手,別人卻很難做到的?”“如果要給我貼一個標簽,你會說我是你身邊最擅長××的人?”收集至少5個人的反饋,找出重疊點,那就是你IP的核心基因。
第二,選擇一件自己擅長的小事,嘗試在網上教會別人。
第三,開設一個社交媒體賬號,定期更新你的最新思考和見解。
在AI賦能的當下,組織結構正朝著更加扁平化、更加精英化的方向發展,傳統的績效激勵機制將越來越難單獨起效。每個小團隊,都需要一個領導者。盡管領導職位變得越來越稀缺,但對領導力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因此,即使沒有正式的領導職位,你也可以通過下面介紹的這些方式培養和展示領導力。
第一,積極加入公司的項目平行小組,成為負責人。因為在越來越扁平化的組織里,管理和領導的機會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平行小組里。你可以嘗試組建或加入以下類型的小組。首先,任務型小組,如產品迭代小組、客戶訪談小組、直播小組、AI學習小組等。其次,興趣型小組,員工發起的跨部門興趣小組,聚焦員工共同興趣,如閱讀小組、運動小組、技能提升小組等。
第二,在互聯網的社群里扮演組織者或協調者的角色。
第三,組織一次家族、朋友間的活動。
守護心力是所有π能力中最基礎的一項能力。就像樹木伸展枝葉需要陽光和營養,個人學習新技能、調整能力結構,也需要耗費巨大的心力。
不妨把心力想象成4個“血條”的疊加。底層是體力,其上是情緒,再往上是思維力(如理性、專注力、深度思考能力),最頂層是生命力(如熱情、創意、使命感)。4個“血條”層層相連:體力耗盡時會消耗情緒,情緒失衡時會削弱思維力,而當三者都耗光時,生命力也會隨之枯竭。守護心力是一生的學問,下面介紹的方法有助于你快速“回血”。
第一,數碼戒斷,為心力充電。最簡單的方法是每天在兩個關鍵時段完全戒掉媒體信息流:早晨起床后的一個小時,以及睡前一個小時。早晨的數碼戒斷能讓你的工作更高效,睡前的數碼戒斷則有助于提升睡眠質量。將手機放在臥室外是一個好辦法,用這段時間閱讀、寫日記,效果會更好。
第二,修復一些讓你有未完成感、虧欠感的關系。
第三,發展一項讓你在“過程本身”就能感到愉悅的技能,比如運動、冥想、閱讀、寫作、繪畫或插花,它應該是有創造性的,而非單純的消費習慣,更重要的是,它應當成為你狀態不佳時的心力恢復“神器”。
創造價值和跨領域創新是元技能:前者是行動指南針,后者是競爭力保障。
AI、領導力、IP則是放大成果的杠桿技能:AI是效率杠桿,領導力是勞動力杠桿,IP則是個人溢價放大器。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在這些技能上有針對性地增加“點數”。
在保持T型工作,并不斷探索和長出π能力的過程中,你會經歷成長的陣痛、懷疑和喜悅。在這個過程中,持續守護自己的心力,是一切的基礎。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戰略不是研究未來我們做什么,而是研究現在做什么才有未來。”在穿越周期的奮斗過程中,守護好自己的心力,盯緊那些更有可能勝出的組織,長出讓自己能持續前行的能力,是我們能夠為擁有自己的未來而做的事。
(星 邁摘自新星出版社《預測之書:來自未來的好消息》一書,本刊節選,勾 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