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嘆調《年輕姑娘應該懂得》出自莫扎特歌劇《女人心》。作品自問世以來,廣泛唱響于世界各地的舞臺,直到今天仍廣為流傳,彰顯出了恒久的藝術價值和魅力。本文重點分析詠嘆調《年輕姑娘應該懂得》的音樂特色及演唱要點,以期為相關研究者帶來啟示。
一、詠嘆調《年輕姑娘應該懂得》創(chuàng)作概述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是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莫扎特自幼跟隨父親學習音樂,并表現(xiàn)出過人的音樂天賦,獲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譽。其在短暫的一生中曾先后創(chuàng)作出幾百部音樂作品,涵蓋歌劇、交響樂、室內樂、鋼琴、單簧管等多個領域。莫扎特雖歷經坎坷,然而其作品表現(xiàn)出了鮮明的樂觀主義精神。歌劇《女人心》是莫扎特最后一部喜歌劇,其主題是“愛情”和“忠貞”。詠嘆調《年輕姑娘應該懂得》出現(xiàn)于全劇的第二幕,在全劇中占據重要地位,是全劇發(fā)展的轉折點,同時也是對女仆黛絲皮娜人物形象的集中塑造。唱段結構合理,旋律流暢,歌詞直觀,伴奏豐富,為整部歌劇的主題表達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詠嘆調《年輕姑娘應該懂得》的音樂特色
(一)經典的結構
三部曲式是古典主義音樂作品的代表性結構形式。在海頓、莫扎特等古典主義音樂大師看來,三部曲式最能夠表現(xiàn)對稱、均衡的審美追求。所以這首詠嘆調同樣采用了帶再現(xiàn)的單三部曲式,八六拍節(jié)奏貫穿全曲,采用了主調(G大調)—屬調(D大調)—主調(G大調)的調性結構。
1.第一部分:A樂段(第1—21小節(jié))
樂曲第一部分第1—9小節(jié)是a樂段,主題建立在G大調上,兩個樂句均由四個小節(jié)構成,與古典主義音樂所追求的方整、平衡是完全一致的。速度為行板,下行的旋律和八六拍節(jié)奏共同構成了一個歌唱主題,并帶有一定的宣敘色彩,與作品本身所要表現(xiàn)的“勸說”十分切合。第10—21小節(jié)是b樂段,采用4+8的結構形式。b樂段的音樂材料與a樂段基本相似,均采用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的形式,并加入了倚音和跳音,音樂情緒更加激動。第17小節(jié)處開始重復上一句的旋律,并在結尾處稍加變動,最后在主調上完美結束。
2.第二部分:B樂段(第22—52小節(jié))
該樂段一開始的調性仍然建立在G大調上,隨后則轉為D大調。速度由之前的行板變?yōu)樾】彀?。先由鋼琴奏出引子,隨后人聲進入。該部分的樂句均是四個小節(jié)為一句,通過音型的模進層層深入,同時也表現(xiàn)出黛絲皮娜對兩姐妹的勸說逐漸奏效。第41—51小節(jié)則是反復出現(xiàn)的下行三度旋律,充分展示出了黛絲皮娜的激動和高傲。該部分還有一個特色,即作曲家對休止符進行了巧妙地運用,這正是對黛絲皮娜一邊勸說,一邊觀察兩姐妹反應的真實描繪。
3.第三部分:尾聲(第53—99小節(jié))
第53—99小節(jié)是A樂段的變化重復部分,調性也從D大調回歸至G大調。第三部分一開始是對第二段開始部分的完全重復。從第59小節(jié)開始,作曲家通過節(jié)奏上的變化處理,再一次將黛絲皮娜苦心勸說的形象展示出來。第75—79小節(jié)是高潮到來前的鋪墊,旋律層層遞進。第80—87小節(jié)迎來了全曲的高潮,連續(xù)的附點節(jié)奏與高音的三度上行,都表現(xiàn)出了黛絲皮娜的勸說已經成功,也發(fā)出自己對自由和幸福的吶喊。該部分主要是主部主題以變奏的形式再次出現(xiàn),最終結束在G大調主和弦上,全曲完美結束。整個結構設計清晰有序,層次分明,對旋律變化發(fā)展和人物形象刻畫以及事件場景的描繪,均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二)生動的形象
是否塑造出了真實可感的人物形象,是詠嘆調創(chuàng)作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而莫扎特素以通過旋律描繪人物而著稱。其作品的旋律總是給人流暢洗練、輕松樂觀之感,讓不同狀態(tài)下的黛絲皮娜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于觀眾眼前。
首先,全曲的音域在d1—b1之間,音樂跨度并不大,這也是莫扎特最喜歡的音區(qū)之一,最適合用來表現(xiàn)黛絲皮娜這一形象的特點。樂曲一開始是弱起的行板,音域在六度內,表現(xiàn)了黛絲皮娜將自己的經驗和想法向兩姐妹娓娓道來,也展示出了黛絲皮娜的自信和冷靜。多次出現(xiàn)的倚音和跳音,則像是講話時對某些字詞的強調,將勸說場面生動地展示在觀眾面前。從第28小節(jié)開始,樂曲轉為D大調,旋律由原本的平穩(wěn)級進變?yōu)樯舷虏▌樱⑾群笳故境隽藘煞N形象:一是黛絲皮娜努力思考如何讓兩姐妹認同自己觀點的狀態(tài);二是黛絲皮娜看到兩姐妹有所觸動時的得意。第40—41小節(jié),作曲家通過借鑒卡農的手法先后兩次模仿了前面旋律的音調,也預示著黛絲皮娜的情緒更加高漲。同時頻繁出現(xiàn)的休止符,表明黛絲皮娜并不是一味地勸說,而是邊說邊觀察對方的反應,進而適時調整自己的勸說方式。第53—99小節(jié)作為A段的再現(xiàn)段,作曲家先通過重復B樂段的第一個樂句,展示出黛絲皮娜要勸說成功的決心。第80—87小節(jié)是高潮部分,旋律的音域較高,伴奏也使用了三連音加震音的形式,表明了黛絲皮娜已經看穿了兩姐妹的真實想法,且確信自己能夠說服二人。樂曲的最后部分,旋律在流暢行進的同時又帶有跳躍性色彩,最終結束在主和弦上。黛絲皮娜既說服了兩姐妹,也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和意愿,一個聰明、有心機、巧舌如簧的人物形象得到了全面立體的展示,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靈活的伴奏
鋼琴伴奏是聲樂演唱中必不可少的,不僅可以給演唱者以多方面的輔助和提示,而且可以從器樂層面切入,使人物形象、音樂氛圍等得到強化,與演唱者一起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二度創(chuàng)作效果。在該唱段中,鋼琴伴奏的譜寫準確、到位,全面發(fā)揮了鋼琴伴奏的價值和作用。在A樂段中,鋼琴伴奏先后使用了八分音符、附點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等多種音型,一方面與旋律發(fā)展相契合,另一方面則從側面對人物的內心活動進行了揭示。此時的黛絲皮娜雖然表面上伶牙俐齒,信心十足,其實對能否勸說成功并無十足把握。倚音和跳音的出現(xiàn)正是對其內心瞬間活動的真實寫照。B樂段速度加快,從之前的行板變?yōu)樾】彀?,鋼琴伴奏通過跳音和連音的交替運用,展示出了巧舌如簧、志在必得的黛絲皮娜形象,同時也在情感上給了演唱者以及時而充分的支持。再現(xiàn)段的情感以輕快、詼諧和幽默為主,所以八分音符被十六分音符所取代,一方面展示出了黛絲皮娜的咄咄逼人,另一方面則表現(xiàn)出了其揚揚得意,也預示著全曲高潮的到來。第78小節(jié)處強后即弱的力度設置,為樂曲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第88小節(jié)處三個持續(xù)的跳音,則表現(xiàn)出了黛絲皮娜勸說成功后的激動心情。最后左手連續(xù)十個小節(jié)的八分休止符,則既意味著勸說以成功告終,也表現(xiàn)出了黛絲皮娜的成就感。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作曲家對鋼琴伴奏的作用是十分重視的,不僅發(fā)揮出了其應有的襯托和渲染作用,而且與旋律一道將人物形象全面立體地展示在觀眾面前,也自然獲得了更佳的表現(xiàn)效果。
三、詠嘆調《年輕姑娘應該懂得》的演唱要點
(一)做好充分準備
聲樂演唱是一項以作品為母體的二度創(chuàng)作活動。特別是對于歌劇唱段而言,其表現(xiàn)的人物、事件等都是較為具體明確的,如果演唱者缺少對作品基本信息的了解和把握,則很容易走進誤區(qū)。所以演唱者需要做好充分準備,才能完美地呈現(xiàn)舞臺表演。具體而言,準備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主要包含作品的時代背景、作曲家的個人信息、歌劇唱段的主要內容、作品的演唱和流傳情況等。這首詠嘆調作為一部名作,其各種研究成果十分豐富,演唱者經過認真學習后會對作品有全面的了解,從而對演唱風格與情感有整體的把握。
2.音樂分析
在文本分析的基礎上,要按照樂段—樂句—樂音的順序,對全曲進行剖析,掌握作品曲式、旋律、節(jié)奏、速度、力度、鋼琴伴奏等方面的特點,為演唱中的風格呈現(xiàn)和情感表達打好基礎。比如該曲采用了帶再現(xiàn)的三部曲式,演唱者經過認真學習后,會對作品有全面的了解,進而能夠整體把握其演唱風格與情感。
3.試唱作品
演唱者可以先采用哼唱的方式演唱作品,以驗證之前的各種準備是否完善,理解和表現(xiàn)是否到位,適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經過多次反復練習后,可為正式演唱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掌握技術要點
聲樂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且其藝術性是以技術性為基礎的。聲樂演唱者只有憑借規(guī)范、全面的演唱技術,才能使作品的情感和內涵得到充分表達,并引起觀眾的共鳴。所以,對作品演唱技術要點的把握也是必不可少的。
1.氣息
氣息是歌唱的源動力。該曲雖然音域不高,且沒有過長的樂句,但是對氣息運用的靈活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方面,演唱者不宜將氣息準備得過于充足,而是滿足演唱需要即可,氣息過滿過足,反而會對演唱效果起到反作用。另一方面,演唱者要對氣息進行精準的控制,做到強弱分明。比如樂曲的開始部分是一個弱起小節(jié),此時的演唱者氣息很充足,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導致音量過大,與弱起的效果相悖。所以要在氣息的靈活性和控制度方面下功夫。
2.歌唱語言
意大利語元音圓潤,清脆悅耳,與美聲唱法最為契合。演唱該唱段的要點在于,演唱者要在正確的腔體內發(fā)聲,嘴型自然,舌頭放松,保持聲音位置的統(tǒng)一,否則聲音就會給人以蒼白和尖銳之感。
3.速度和力度
在速度方面,作品先后使用了行板和小快板兩種速度。演唱者需要結合唱詞的內容做到快慢有致,展示勸說過程,表現(xiàn)宣敘色彩。比如作品的A樂段是剛剛開始勸說階段,所以演唱速度不能過快,而B樂段隨著黛絲皮娜情緒的發(fā)展和對勸說成功的渴望,演唱速度自然會有所提升,演唱者需要體驗并呈現(xiàn)出這種變化。在力度方面,演唱者可以在表情記號和鋼琴伴奏的提示和配合下,演唱出抑揚頓挫的效果。比如在樂曲的高潮處,作曲家標注了fp,演唱者需要不斷加大音量,直到高潮到來,表現(xiàn)出黛絲皮娜勸說成功后的喜悅和對自由、幸福的吶喊。
(三)形成密切配合
該唱段配有精心譜寫的鋼琴伴奏,所以演唱也變?yōu)橛裳莩吲c鋼琴藝術指導共同完成的二度創(chuàng)作活動。有的演唱者認為,鋼琴伴奏僅起到襯托和提示的作用,自己才是主角,對鋼琴伴奏的作用較為輕視,這顯然是一種片面的認知。只有重視和肯定鋼琴伴奏的價值,并與鋼琴藝術指導形成密切配合,才能呈現(xiàn)高質量的演繹效果。對此,需要從認識和行動兩個方面入手。
1.認識上的一致
當演唱者與鋼琴藝術指導第一次練習時,雙方應該將自己對作品的認知和體驗進行闡述,既要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也要認真聆聽對方的想法,達到交流與融合的目的。如果兩人存在分歧,則可以通過換位思考或者在實踐中進行檢驗的方式解決,直至形成雙方均認可的演繹方案。需要注意的是,這個交流的過程是一種平等而積極的雙方互動,既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強加于對方,也不能隱藏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行動上的配合
在認識一致的基礎上,還需要演唱者與鋼琴伴奏指導在節(jié)奏、速度、力度等方面進行反復磨合。比如該唱段的第二部分在速度和力度方面的變化,是需要雙方經過磨合后共同確定的,如果磨合不到位而出現(xiàn)了偏差,則必然對演唱效果產生不利影響。所以,只有以合作為核心,達到認識和行動上的一致,才能實現(xiàn)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
四、結語
音樂巨匠莫扎特的一生雖然短暫,卻為人類留下了大量珍貴的音樂財富。歌劇《女人心》是莫扎特的集大成之作,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實現(xiàn)了對之前作品的超越,更對后世歌劇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赌贻p姑娘應該懂得》作為劇中的核心唱段,集中展示出了黛絲皮娜的人物性格,也為歌劇史上增添了一個經典的人物形象。因此,在今天的歌劇鑒賞和表演中,應該對這首詠嘆調有充分的重視,并通過深刻的理解和精湛的演繹,讓這首佳作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和認可。
(作者簡介:韓儀彤,女,碩士研究生,吉林藝術學院藝術教育學院,研究方向:聲樂教育與教學)
(責任編輯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