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為了提升我國少兒的文化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良好的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兩者缺一不可。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教育的重要陣地,有責任定期舉辦各類公益文化活動,以加深公眾對家庭閱讀理念的認識,推動我國家庭教育及全民閱讀的繁榮發展。基于此,本文將探討公共圖書館在家庭閱讀推廣活動中,如何采用多元化的推廣策略,積極動員社會力量,聯合多方機構協同合作,以擴大家庭閱讀推廣活動的社會影響力。
二、家庭閱讀推廣的對象
(一)家長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里,家庭教育及家庭閱讀推廣往往聚焦于少兒,卻忽視了家長同樣是這些活動的重要對象。事實上,家長是否擁有較高的閱讀水平和較強的閱讀意識,是家庭閱讀能否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只有當家長具備一定的知識素養,秉持正確的教育觀念,展現出良好的閱讀品位,并具備鑒別閱讀內容質量的能力時,他們才能在家庭中營造出濃厚的閱讀氛圍。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家長能夠為少兒樹立正面的榜樣,從而有效激發少兒的閱讀興趣。因此,針對家庭的閱讀推廣活動,絕對不能忽視對家長的指導與教育。
相關研究已證實,家長的閱讀水平對家庭閱讀氛圍具有顯著影響。邊玉芳等人針對我國3至15歲少兒的閱讀現狀及影響因素展開研究,發現家長是對少兒閱讀行為影響最大的人。覆蓋全國6個省83個縣區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兒童閱讀習慣的養成與其家長的閱讀指導緊密相關。具體而言,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年閱讀量、年閱讀時長以及對閱讀價值的認知與兒童的閱讀興趣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此外,家庭中兒童讀物的數量和年購買量、家庭閱讀環境的創設以及是否制訂并執行家庭閱讀計劃,也與兒童的閱讀興趣呈現顯著的正相關。家庭中兒童讀物越多、年購書量越大、制訂并執行閱讀計劃的家庭,兒童的閱讀興趣也更高。因此,增強家長對家庭閱讀重要性的認識,并加強對家長的閱讀指導,成為家庭閱讀推廣的關鍵環節。
(二)未成年人
近年來,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及“雙減”政策的實施,家庭教育在少兒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未成年人教育的重心逐漸由學校轉向家庭,這意味著家長在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需承擔起重要的教育責任,應深刻認識到家庭教育及家庭閱讀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會經歷從懵懂到獨立的意識發展階段以及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發展過程,直至最終走向成熟。在此過程中,他們需要通過廣泛的學習和閱讀來豐富個人的知識與經驗,以此感知世界、認識社會,并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這一求知探索的關鍵階段,外界的知識供給與價值引導對他們的成長影響深遠。因此,價值觀的引導以及求知欲望的培養,對未成年人的成長而言至關重要。
實踐證明,高質量的家庭閱讀是實現上述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書籍如同人生的導師,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家庭教育的廣度與深度。從人才培養的角度看,推廣家庭閱讀具有重大意義,而公共圖書館作為重要的社會教育機構,有責任肩負起這一使命。
三、家庭閱讀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推廣對象單一
家庭作為社會的最基本單位,是閱讀推廣的重要對象,閱讀推廣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將家長與未成年人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然而,當前許多公共圖書館所開展的家庭閱讀推廣活動,以少兒為主要服務對象。相比之下,針對家長的閱讀推廣活動數量較少,這導致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
(二)閱讀分級與服務對象劃分存在不足
為少兒挑選合適的閱讀材料,是啟動家庭閱讀活動的首要步驟。鑒于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在閱讀方式和閱讀能力上存在顯著差異,因此,選取合適的閱讀材料并推薦給相應年齡段的未成年人,是分級閱讀的意義所在。當前,我國在兒童分級閱讀領域面臨兩大挑戰,一是分級閱讀讀物的適配性不足,二是閱讀推廣活動所針對的服務對象群體界限不夠清晰。
1.分級閱讀體系適配性不強
范文峰針對中國國家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河北省圖書館等8家公共圖書館的少兒閱讀分級服務進行調研,發現部分圖書館在閱讀推廣活動中直接套用了某些成熟的閱讀分級體系,如“牛津樹分級閱讀體系”“藍思分級閱讀測評體系”。這類閱讀分級體系以英文讀物為基礎,并不貼合我國以中文為母語的兒童現實生活情境,導致圖書館分級閱讀服務效果不佳,降低了閱讀推廣活動的指導效力及需求分析的精確性。
2.閱讀推廣服務對象劃分模糊
當前,我國兒童閱讀分級體系研究尚不成熟,公共圖書館等文化服務機構在組織家庭閱讀推廣活動時,通常未能精確劃分未成年參與者的年齡及閱讀能力,導致活動內容及形式難以滿足各年齡段未成年人的多樣化需求。這種現狀使活動推廣者難以提供針對性的閱讀指導服務,進而影響了活動的整體效果。
(三)各閱讀推廣主體合作機制缺失
目前,我國家庭閱讀推廣的主體較多,包括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新華書店及其他私營書店等。此外,中小學和幼兒園作為少兒成長與學習的重要場所,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這些閱讀推廣主體僅依據自身資源和特點獨立開展活動,尚未建立廣泛的聯系與合作機制,無法實現各主體之間的優勢互補,未能形成強大合力。
四、公共圖書館家庭閱讀推廣策略
(一)構筑家庭“閱讀共同體”,實現家庭成員共同成長
“閱讀共同體”是由具有不同身份的成員組成的閱讀組織,他們共享共同的目標。在這個共同體中,成員通過交流讀書感悟,相互學習,旨在達成共同成長的教育目標。
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公共圖書館應將家長同樣視為閱讀推廣活動的重要服務對象,有針對性地組織家庭閱讀推廣活動,鼓勵家庭成員共同參與親子閱讀活動,同時倡導家庭成員互相尊重和包容,鼓勵其主動分享和交流閱讀感受,營造出一種相互學習、共同提升的良好閱讀氛圍。通過親子閱讀活動,家長能夠深刻認識到自身在家庭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深入地了解未成年人當前的認知水平與思維能力,為構建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提供更多可能。
(二)構建科學分級閱讀體系,實現個性化家庭閱讀推廣
2023年3月,《3—8歲兒童分級閱讀指導》團體標準頒布實施,將分級閱讀定義為“依據不同階段的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兒童的閱讀能力水平為其匹配相適應的讀物與閱讀指導,是一種在全世界范圍內推行的成熟閱讀推廣理念”,并將3—4歲、4—5歲、5—6歲、6—7歲、7—8歲兒童讀物的特征及兒童閱讀能力指導目標予以分級分類說明,使圖書館家庭閱讀推廣工作有據可依,切實解決了當前兒童閱讀“每個階段到底該讀什么”的現實難題。
在實際閱讀推廣工作中,公共圖書館可以依據《3—8歲兒童分級閱讀指導》,對少兒讀者群體進行深入分析,設計出符合當前少兒讀者特征的分級標準。結合館內少兒圖書的實際館藏情況,向少兒提供個性化的分級讀物清單。在開展家庭閱讀推廣活動時,公共圖書館可進一步對參與報名的讀者進行細致分類,根據參與者的年齡、人數及具體需求,精選適宜的分級閱讀材料,靈活策劃閱讀推廣活動,并提供專業的閱讀指導服務。
(三)創新閱讀推廣模式,暢通意見反饋渠道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智能設備的廣泛普及,人們的閱讀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第二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盡管紙質書籍閱讀依然是我國當前閱讀的主流形式,但數字化閱讀方式正迅速崛起,其占比逐年攀升。除了使用電子設備閱讀,聽書和視頻講書等新興的數字化閱讀方式也日益受到讀者的青睞。2023年,有36.3%的成年國民通過聽書方式進行閱讀,而4.4%的成年國民則偏好視頻講書。同年,我國0—17周歲未成年人的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達到74.7%,相比2022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
在此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可以依托其豐富的館藏圖書資源、數字資源以及音像和影像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家庭閱讀推廣活動,為少兒和家長提供更為多元的閱讀體驗。得益于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許多公共圖書館已經拓展了閱讀服務內容,在館內構建了音樂圖書館、數字圖書館、VR虛擬現實體驗館等資源豐富、形式多樣的新型閱讀區域。這些新型閱讀空間不僅豐富了讀者的閱讀體驗,還打破了傳統閱讀的空間限制,使閱讀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且便捷。公共圖書館在開展家庭閱讀推廣活動時,應充分利用這些新型閱讀資源,使閱讀材料“活”起來,實現閱讀資源的可視化、可聽化、可讀化和可互動化,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少兒的閱讀興趣和參與熱情,同時引導家長思考家庭閱讀的新方向,為其提供新的思路。
此外,公共圖書館要與參與家庭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在推廣活動開始前及結束后,工作人員應及時與參與家庭進行溝通,并暢通電話、微信、問卷、郵箱等意見反饋渠道,根據讀者的寶貴意見評估閱讀推廣活動的成效并明確工作改進的方向。
(四)加強機構合作,形成強大合力
2023年,在曾使用過公共閱讀服務設施的城鎮成年居民中,公共圖書館的使用滿意度高達78.7%,而我國成年國民對全民閱讀品牌活動的知曉率也達到了74.1%。這充分證明了公共圖書館在閱讀推廣活動方面具有顯著的資源優勢和品牌優勢。然而,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范圍客觀上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部分讀者因時間成本等因素,難以充分利用本地區公共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
近年來,隨著城鄉公共閱讀服務設施建設的迅猛發展,城市書房、繪本館、社區閱覽室、社區書屋以及社區報刊欄等閱讀設施的數量顯著增長。作為閱讀推廣的新平臺,這些便民閱讀服務設施深入社區,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借閱需求,提升了周邊居民的閱讀參與度。這些“小而美”的公共閱讀服務設施具備推廣家庭閱讀的天然優勢,然而由于場地、人手及經驗等方面的限制,尚難以有效組織閱讀推廣活動。
在家庭閱讀推廣策略的制訂中,公共圖書館、城市書房、書店等文化服務機構可以考慮與上述機構積極開展合作,以突破資源和服務能力的局限。例如,通過聯合打造特色品牌閱讀活動,調動具有豐富活動經驗的圖書館員,將圖書館的特色閱讀推廣活動引入城市書房、社區書屋等場所,從而起到便民作用;同時,充分利用公共圖書館豐富的數字移動資源,在有條件的地點舉辦科普教育、名家講座、閱讀漫談等主題分享交流會。此類合作活動的優勢在于,公共圖書館等文化服務機構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的閱讀資源;閱讀服務設施的管理單位能在閱讀推廣的實踐中積累活動舉辦經驗;社區居民能節省時間成本,在家門口享受到良好的閱讀體驗。一旦建立起長效合作機制,家庭閱讀推廣及閱讀指導服務就能真正走出圖書館,深入居民生活,進一步推動家庭閱讀推廣的深入開展。
五、結語
公共圖書館在開展家庭閱讀推廣時,應將家長與未成年人同等視為閱讀教育指導的對象。為了打破傳統閱讀推廣模式的限制,應構筑家庭“閱讀共同體”,實現家庭成員共同成長;構建科學分級閱讀體系,實現個性化家庭閱讀推廣;創新閱讀推廣模式,暢通意見反饋渠道;加強機構合作,形成強大合力,攜手打造具有品牌影響力的家庭閱讀推廣活動。
(作者簡介:于穎,女,碩士研究生,大連市圖書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閱讀推廣服務)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