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是發生血栓的高危因素,而妊娠合并抗磷脂綜合征更增加了血栓發生的概率。
抗磷脂綜合征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妊娠并發癥和/或血栓形成為主要特征,以及實驗室檢查為持續性抗磷脂抗體陽性的一組綜合征。這些抗磷脂抗體包括狼瘡抗凝物、抗心磷脂抗體、抗β?糖蛋白Ⅰ抗體等。它們會破壞身體的凝血、抗凝及纖溶系統平衡,導致母體以及胎盤血管內血栓形成,影響母兒健康,進而引發一系列問題。
血栓固然可怕,但也是可防可控的,孕婦也不必過于驚慌,只要做到以下幾點,血栓形成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一、生活方式調整
(一)動起來
1.適量全身運動
適當運動對于孕期預防血栓至關重要。堅持每天至少活動30分鐘,在沒有運動禁忌的情況下,孕婦可以選擇散步、游泳、孕婦瑜伽等運動方式。散步是一種簡單而安全的運動,可分多次進行。游泳能減輕身體重量對關節的壓力,同時鍛煉全身肌肉,但要注意游泳池的衛生和安全。孕婦瑜伽可以幫助孕婦增強肌肉力量,改善身體柔韌性,促進血液循環。當身體微微發汗時,就已經達到鍛煉效果了。這樣可以促進靜脈血液的回流,減少靜脈血液在下肢的淤滯,從而有效地預防下肢靜脈血栓。
2.抬高下肢
坐著或臥床時,可適當抬高肢體30°~60°,促進肢體血液自然回流。
3.踝泵運動
通過踝關節的運動,起到像泵一樣的作用,促使小腿肌肉運動收縮,以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預防血栓的形成。
◎屈伸動作:躺或坐著,大腿放松,下肢伸展,緩緩全力勾起腳尖,至最大限度時保持10秒,然后腳尖緩緩下壓繃腳,至最大限度時保持10秒,然后放松,為一組動作。反復進行,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不限次數進行,越多越好。最好每小時練習5分鐘,一天練5~8次。
◎繞環動作:下肢伸展,以踝關節為中心,腳趾做360°繞環,盡力保持動作幅度最大。繞環動作可以使更多的下肢肌肉得到運動??身槙r針和逆時針交替進行。
4.足尖運動
站立或坐著,將雙腳腳尖著地,盡量與腳踝保持水平,以腳尖為支點帶動足部向后上下移動10~15次。
5.足跟運動
站立或坐著,將雙足跟著地,盡量貼近足踝,以足跟為支點帶動足部上下運動。
6.按摩小腿肚
小腿自然彎曲,用手輕輕按摩小腿肚10~15次,可有效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二)合理飲食
保持均衡的飲食結構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攝入,如全麥面包、糙米、新鮮蔬菜和水果等。這些食物可以促進腸蠕動,減少便秘的發生,因為便秘時用力排便會增加腹壓,影響下肢靜脈回流。同時,要控制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如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等,避免血液中脂質成分過高。把握好食物量與身體活動量的平衡,管好體重。生活規律,安排合理的餐次。建議吃早餐。不吃早餐的人,血小板更易黏附聚集,容易形成血栓。此外,要保證每天飲水1500~2000毫升,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釋血液,預防血液過于黏稠。
(三)體位管理
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孕婦應每隔一段時間(45~60分鐘)就改變一下姿勢。如果需要長時間坐著,可以在腳下墊一個小凳子,抬高下肢,促進血液回流。睡眠時,建議采用左側臥位,這樣可以減輕子宮對下肢靜脈的壓迫,改善下肢靜脈回流情況。
二、物理預防法
(一)醫用彈力襪
醫用彈力襪是一種有效的物理預防血栓工具。它通過對腿部不同部位施加不同的壓力,形成從足踝到大腿的壓力梯度,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減輕下肢靜脈淤血。孕婦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彈力襪(循序減壓彈力襪),并在孕期尤其是孕晚期穿著。
如何選擇合適的彈力襪:
1.彈力襪的壓力分類
一級壓力(15~30毫米汞柱):適用于初期靜脈曲張、血栓高發人群及其保健預防。
二級壓力(30~40毫米汞柱):適用于下肢有明顯的靜脈曲張并伴有腿部不適感的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綜合征患者。
三級壓力(40~50毫米汞柱):適用于下肢高度腫脹、潰瘍、皮膚變黑變硬、高度淋巴水腫患者。
2.根據病變部位選擇彈力襪的長度
小腿襪(膝下)、大腿襪(及大腿)、連褲襪(及腰部)。
3.確定合適的號型
彈力襪分為小號(S)、中號(M)、大號(L)、加大號(XL)、特大號(XXL)。
三個主要尺寸(單位:厘米):足踝(腳脖子最細處)周長、小腿肚最大周長及大腿最大周長。要根據穿者的身高、體重選擇號碼。
(二)間歇性空氣壓力泵
這種設備通過周期性地對下肢進行充氣和放氣,模擬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促進下肢靜脈血液流動,防止血液淤滯。對于有高危因素或長期臥床的孕婦,這是一種很好的預防措施。
三、藥物預防
對于存在高危因素,如高齡、肥胖、多胎妊娠、有血栓病史或易栓癥、抗磷脂抗體陽性等的孕婦,醫生可能會根據具體情況考慮使用藥物進行預防性抗凝治療。
四、加強監測
孕期定期產檢,加強監護,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隨訪凝血相關指標及監測胎兒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