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早篩,選對項目至關重要。通過科學的預防和篩查,可以降低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但是每種癌癥,敏感的檢測手段并不相同。
肺癌——低劑量CT
傳統肺部病變篩查手段里,最常見的是X線檢查,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胸片檢查。但是,胸部X線對肺癌的敏感性較低,而且只有當結節大于1厘米時才能發現,加上難以判斷結節性質,所以需要進一步做相關檢查。用CT檢測肺癌,分辨率高,腫瘤達到1厘米,甚至0.8厘米時即可被查出。
因此,建議50歲以上人群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體檢中把X線換成低劑量CT。肺癌高危人群也要進行低劑量CT篩查。
胃癌——胃鏡+活檢
胃癌是指原發于胃的上皮源性惡性腫瘤,發病率隨人群年齡增加而升高。我國早期胃癌占比較低,大多數患者被確診時已是進展期胃癌。胃鏡是食管、胃、十二指腸疾病最常見的檢查方法,可發現消化道潰瘍、炎癥、消化道腫瘤,可明確消化道出血位置,及早發現消化道癌前病變等。
一般而言,出現萎縮性胃炎、胃腫瘤、胃潰瘍的人建議做胃鏡及活檢,以期胃癌早防、早治。
結直腸癌——電子結腸鏡
90%的腸癌是由息肉發展而來的,從息肉發展成癌癥又需要10年左右。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早期發現息肉,對其進行切除,就能有效避免腸癌的發生。所以,呼吁大家從40歲后開始做腸鏡檢查。55歲是腸癌的高發年齡,建議大家重視腸鏡這個篩查手段。
食管癌——內鏡檢查
內鏡檢查是通過電子鏡頭或內鏡對消化器官黏膜進行直接檢查。通過內鏡檢查食管癌時,可直觀了解病灶的部位、大小、擴散情況、表面形狀、數量、顏色、浸潤深度等。內鏡檢查還可以直接獲取細胞組織,并對細胞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有利于疾病的診斷。
對于無特殊情況的以下人群,建議每3年定期檢查1次:一級親屬有食管癌病史的;生活在食管癌高發地區的;長期飲食習慣不好,抽煙、喝酒或喜歡吃腌制食品等的;有反流性食管炎癥狀的人群。
肝癌——甲胎蛋白+肝臟B超
檢查肝癌需要做“甲胎蛋白+B超”聯合檢查。甲胎蛋白是一種腫瘤標志物,可以通過采集靜脈血進行檢測。該指標是臨床診斷原發性肝癌的常規指標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單獨用甲胎蛋白普查,會有一定的漏診率,因為只有80%左右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會升高,也就是說血清甲胎蛋白值正常,仍不能完全排除肝癌的可能性。多年的臨床經驗證明,肝臟B超聯合血清甲胎蛋白檢測肝癌的準確率為90%以上,是臨床診斷早期肝癌首選的檢查方法。
需要定期做以上兩項肝癌篩查的高危人群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患者,食用黃曲霉素超標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
乳腺癌——乳腺B超、鉬靶檢查
乳腺B超具有無創、無輻射、操作方便、價格便宜的特點。它可以準確分辨乳腺腫塊的囊性和實性,能發現5毫米以上的結節或者腫塊,可以應用于腋下淋巴結和乳腺引流區淋巴結的探查。超聲是一種無輻射、無痛苦的乳腺癌篩查方法,可用于不適合進行X線檢查的女性(如妊娠女性等)。超聲檢查在致密型乳腺女性中有更高的病變檢出率,能更加全面地觀察整個乳腺,降低乳腺癌的漏診率。
針對乳腺癌的X線檢查,又稱鉬鈀檢查,推薦35歲以上、乳房較大的女性重視鉬靶檢查。該檢查對微小鈣化的識別率為95%以上,可以檢出85%~90%的乳腺癌以及發現部分臨床觸診陰性的乳腺癌。
這兩項檢查在乳腺篩查時應該如何選擇呢?女性可以每年采用彩色超聲檢查,40歲以后再加上鉬靶檢查。彩色超聲和鉬靶X線片都沒發現問題的,可兩三年后再鉬靶檢查1次。
另外,乳腺癌并不是女性的“專利”,男性也會患乳腺癌,只是非常罕見。男性一旦患上乳腺癌,病情往往會比女性嚴重,其存活率也比女性要低。男性乳腺癌在篩查手段上與女性患者類似,以超聲和鉬靶為主,必要時可行定位穿刺活檢。
宮頸癌——HPV+TCT
宮頸癌是人類所有癌癥中唯一病因明確且能通過早篩、早治而消除的癌癥。宮頸癌是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所致,這意味著針對病因進行宮頸癌防治更加有效。目前國際公認最安全的宮頸癌篩查手段是采取細胞學檢測(TCT)與人乳頭瘤病毒檢測聯合篩查的方式。業界也將HPV+TCT兩者聯合篩查作為精準篩查或者二級防控宮頸癌的最好方式。
下列人群建議進行宮頸癌篩查:性生活不潔,并且曾經感染性病者;性生活低齡者;過早分娩或者多次分娩者;有過宮頸病變或其他婦科疾病者。另外,如果女性近期出現陰道流血,陰道排液異常,也要進行宮頸癌的篩查。
前列腺癌——PSA
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用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項目來排查前列腺癌。該項目是通過驗血進行檢查的。因為PSA檢查費用低,經過系統鑒別排除假陽性之后,PSA就成為早期篩查前列腺癌最方便、最敏感、最特異的方法。
以上癌癥篩查方法是我國近些年應用較廣泛的篩查方法。希望大家在體檢時,能針對自身情況,選擇相應的檢查,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不給生命留下遺憾,安享美好、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