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松桃苗族自治縣2023年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包括平頭和桃花坡兩個工程,規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 km2,投資400萬元,2024年2月完工。工程的實施旨在擴大茶樹種植規模,改造低效林,更好地發展地方產業和鄉村旅游業,助推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的原則設計水土保持措施,即修建小型蓄排引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碑,營造經果林,在低質低效林地及覆蓋度較低的灌木林地采取封禁治理措施,建立水土保持監測點等。工程實施后,項目區內林草植被覆蓋率達到81.51%,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85.79%,土壤侵蝕模數下降到831 t/(km2·a)。工程涉及農業人口2 869人,治理3 a后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將增加1 458元,達到11 155元。
關鍵詞: 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措施設計;工程效益;2023年;松桃苗族自治縣
中圖分類號: S157" 文獻標識碼: C" DOI:10.3969/j.issn.1000-0941.2025.02.005
引用格式: 王露偉,羅鼎.松桃苗族自治縣2023年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措施設計[J].中國水土保持,2025(2):18-19.
收稿日期:2024-06-20
第一作者:王露偉(1988—),女,河南鶴壁人,高級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工作。
通信作者:羅鼎(1988—),男,貴州赫章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喀斯特地區水土保持研究工作。
E-mail: weinan20081208@126.com
積極開展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時期是貴州省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時期,是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的重要階段。新時期,積極推進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河湖生態環境恢復、水土流失治理體系建設,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基礎支撐,可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安全保障[1]。2023年,貴州省水利廳結合中央下達的貴州省投資計劃及治理任務,經過競爭立項,確定將松桃苗族自治縣(以下簡稱“松桃縣”)列入貴州省2023年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縣。根據《貴州省水土保持“十四五”規劃》,以及松桃縣生態環境和鄉村振興建設情況,對比認證后,松桃縣水務局批復了《松桃苗族自治縣2023年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實施方案》(松水復〔2022〕91號)。重點工程包括平頭和桃花坡兩個工程,規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 km2,投資400萬元,2024年2月完工。其中:平頭工程位于松桃縣平頭鎮茶葉產業示范基地內,基地建設已初具規模,經濟效益顯著,工程的實施旨在擴大茶樹種植規模,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和生態環境建設;桃花坡工程位于松桃縣蓼皋街道鄉村振興規劃區域內,區內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桃樹林已初具規模,工程的實施旨在改造低效林,更好地發展地方產業和鄉村旅游業,助推鄉村振興。
1" 工程區概況
平頭工程區位于松桃縣西南部,地理坐標27°59′33.16″~28°04′2.60″N、107°02′10.62″~107°07′30.74″E,距縣城23 km,屬平頭鎮,涉及柑子園社區、久安村、平大村、平頭村和平土村。桃花坡工程區位于松桃縣東北部,地處28°13′32.23″~28°14′25.53″N、109°12′26.90″~109°13′21.29″E,距縣城13 km,屬蓼皋街道,涉及蓼皋街道中坪村、稿坪村。兩個工程區均位于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區內構造穩定性較好,總體為低中山地貌,地勢北高南低,地面標高為292~794 m。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降水量1 378 mm,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季末和夏季,此期間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4%,年均氣溫16.3 ℃,≥10 ℃年均積溫5 139 ℃。工程區屬長江流域,區內河流、溪溝均為雨源型河流,河水徑流量的變化與降水量一致。區內土壤類型有黃壤土、石灰土和水稻土,其中黃壤土分布最廣。植被類型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為派生林或人工林等次生植被,區內植被覆蓋率為63.28%。土壤侵蝕以輕度水力侵蝕為主,土壤侵蝕模數為896 t/(km2·a)。
2" 初步設計
采取無人機開展外業勘察,以航拍影像數據為底圖,同時輔以1∶10 000的地形圖為工作底圖進行實地圖斑勾繪;通過實地調查,查清工程區內社會經濟狀況、土地利用類型及水土流失現狀,整理收集的資料、數據;運用ArcGIS及CAD等工具勾繪圖斑、量算面積,確定需治理的面積,并補充、校核外業調查已有的治理措施,將其落實到圖斑上;完成水土保持初步設計方案,征求縣水務局及工程所涉鄉鎮政府、行政村村委會和村民代表對初步設計方案的意見,確定無異議后,本著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的原則,設計水土保持措施。
3" 措施布設
3.1" 工程措施
1)小型蓄排引水工程。主要為截水溝、蓄水池和沉沙池,以解決部分經果林灌溉問題。在規劃種植經果林區布設蓄水池,采用非充分灌溉方式進行灌溉。經果林年需水量按600 m3/hm2計,平頭工程區需灌溉經果林127.17 hm2,全年共需灌溉用水7.63萬m3;桃花坡工程區需灌溉經果林18.15 hm2,全年共需灌溉用水1.09萬m3(見表1)。為便于取水蓄水,分別在平頭、桃花坡工程區布設蓄水池、沉沙池,并修建截水溝引水入蓄水池。
2)田間道路工程。為改善耕作條件,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在充分利用現有田間道路的基礎上,在桃花坡工程區布設機耕道和生產便道各1條。機耕道寬3.5 m、長1 270 m,每300~500 m布置會車道,共2處;根據原有人行土路的寬度和地形條件、通行要求,生產便道寬2.0 m、長973 m。
3)工程碑。在平頭工程區布設工程碑1處,標明工程名稱、工程概況、責任單位、設計單位、工程量及投資等。
3.2" 營造經果林措施
結合當地特色產業規劃,以發展農村經濟、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提高農民收入為原則,在交通便利、土地集中連片的地塊種植一定規模的經果林。根據區內土壤條件,選擇了適宜種植的經果林品種白茶和蜂糖李。根據平頭鎮產業布局,與松桃縣水土保持站和鎮政府等部門協商后,結合企業種植意愿,在茶園規劃種植白茶127.17 hm2;根據蓼皋街道產業布局與規劃,在桃花坡工程區對低效林進行改造,嫁接蜂糖李18.15 hm2,同時對區內肥力不足的坡耕地,采用單種綠肥或套種綠肥的方式對土壤進行改良,改良面積10.13 hm2。
3.3" 封禁治理措施
對區內低質低效林地及覆蓋度較低的灌木林地采取封禁治理,封禁治理面積達644.21 hm2,采用按季節封禁的半封禁治理方式。在植物生長期(一般在4月初至11月底)全部封禁,禁止牲畜和人員進山;在不影響森林植被恢復的前提下,可以在植物停止生長的休眠期(一般當年12月初至翌年的3月底)開山,允許村民到林間割草、修枝等。這樣既有利于林木生長,又能滿足群眾需要。對人為干擾較大、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塊實行半封禁管護,以促進現有植被生態系統良性演替,減輕水土流失危害。
3.4" 水土保持監測
結合工程水土流失特點及工程區地形條件,確定水土保持監測點位置、監測內容、監測時段、監測方法。監測內容包括水土流失監測、水土保持措施監測、治理效益監測。在流域內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農作物地塊、林地設樣方,樣方尺寸為100 m×100 m,對植被覆蓋度、高度、生長情況進行監測,生長季節農作物15 d監測1次、林地1 a兩次。選取20戶受益農戶進行糧食產量和收入狀況的跟蹤調查。及時整理調查成果及現場監測數據、監測圖件和影像資料,并將監測成果錄入水土保持信息系統;妥善保管所有的監測資料,定期編寫監測總結報告、監測階段成果報告,在工程竣工驗收后移交至建設單位存檔。
4" 工程效益
工程的實施有效改善了項目區生態環境,促進了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區內林草植被覆蓋率提高到了81.51%;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 km2,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85.79%,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各項措施發揮效益后年可減少土壤流失量2.08萬t,區內土壤侵蝕模數可下降到831 t/(km2·a)。工程區增加了155.68 hm2白茶種植面積,大季可間種玉米,小季可間種小麥;經果林3 a后進入初產期,年凈產值可達2 533.44萬元,年凈增產值可達1 300.61萬元。工程涉及農業人口2 869人,治理3 a后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將增加1 458元,大于目標值500元,達到11 155元。工程的實施將提高區內農民的收入,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參考文獻:
[1]" 傅良同,王露偉.鎮遠縣白水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研究[J].綠色科技,2020(18):10-12,50.
(責任編輯" 張緒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