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探討藝術的廣闊領域中,中式美學與當代中國油畫的交融無疑是一個引人注目且富有深意的課題。中式美學作為華夏文明數千年積淀的智慧結晶,其獨特的審美觀念、哲學思想和藝術表現手法,一直對后世藝術創作產生著深遠的影響。而油畫,作為一種源自西方的繪畫形式,自傳入中國以來,便與本土文化發生了深刻的碰撞與融合。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和文化自信的增強,中國油畫藝術家們開始更加自覺地探索將中式美學融入油畫創作的可能性。他們不僅借鑒傳統中國畫的技法與意境,還深入挖掘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涵,力求在油畫這一外來藝術形式中展現出獨特的中國韻味。探討中式美學在當代中國油畫中的發展與呈現,分析其在內容、技法以及藝術觀念上的融合與創新。
關鍵詞:中式美學;中國油畫;發展;呈現
在當代中國油畫發展過程中,將中式美學理念引入油畫創作中,不但賦予了油畫新活力,而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有一定借鑒意義。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中國藝術家既要吸取西洋藝術精華,又要重視對本國文化的發掘和表達。中式美學強調“天人合一”和諧理念,認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之間應達到一種和諧共生狀態。在藝術創作中,這種和諧的具體表現為畫面平衡、空間布局以及色彩運用等,力求達到一種和諧統一的效果。當前,中式美學已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分別是古代時期、近現代時期以及當代時期,中式美學具有十分豐富的內容,它包含著道家自然觀、儒家倫理觀、禪宗意義觀等諸多方面,并對其進行了全新闡釋與運用。在繪畫表現方式上,畫家多以中國傳統的文化特征為主題,如山水、花鳥、人物等,并以此為表現手段,對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進行再一次的闡釋。比如,部分畫家從中國風景畫的構成及意境出發,把西洋光線效應和中國水墨畫的意境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富有東方氣息的風景畫(圖1)。在繪畫技巧方面,也充分體現了中式美學思想。畫家將中國繪畫線條運用、色彩搭配和筆觸運用于油畫的創造之中,賦予了油畫特有的東方審美。通過將中式美學融入當代中國油畫作品,既可以進一步充實中國油畫的表達方式,又可以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探索出一條新的途徑。中國的畫家經過持續學習與摸索,不斷地把東方審美的精華融入油畫的藝術,創造出了既有當代特征又有民族風情的油畫。
一、中式美學在當代中國油畫中的意義與影響
中式美學在當代中國油畫中的意義與影響深遠且廣泛,它不僅豐富了油畫的藝術表現力,還促進了中國油畫的民族化和國際化發展。
中式美學的融入使中國油畫在表現形式上更加多樣化。傳統的油畫技法注重光影、色彩和透視等西方繪畫元素,中式美學則強調意境、氣韻和哲理等東方審美觀念。當代中國油畫藝術家將中式美學融入創作中,不僅保留了油畫的傳統技法,還融入了水墨畫的意境、書法的線條和篆刻的構圖等元素,使作品呈現出獨特的東方韻味[1]。如常玉在法國學畫,但他站在中國文化的視野高度,審視藝術與人生。他的作品風格特立獨行,無拘無束,意境向來都是由他的心情來決定。他推崇中國晉代陶淵明,同時欣賞法國詩人波特萊爾,樹立了“人生即超越,藝術即道路”的理念,把中西方兩種品質融通為一體,創作運用現代詩意語言,描繪的山水草木、花卉果實、動物風景頗具生命力。常玉的作品,如女體形象,用流暢優美的線條塑造出一個個形態飽滿的軀體,整幅畫面傳達給人疏朗、簡潔與干練的寫意性,而其中表現出的夸張與變形,正是他對人物形象獨有審美理解的反饋。他的作品風格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其對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在油畫創作中的大膽運用,為西洋油畫在東方的本土化開辟了新的道路。
此外,中式美學的融入還促進了中國油畫的國際化發展。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和文化自信的增強,中國油畫在國際藝術舞臺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中式美學的獨特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國際藝術界的關注和認可,為中國油畫藝術家提供了更廣闊的展示和交流平臺。如趙無極被譽為“西方現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他的作品糅合了中西方的藝術風格特征。趙無極以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和油畫的色彩技巧,創造了色彩變幻、筆觸有力、富有韻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繪畫空間。他的畫作色彩極為單純,大量運用沉重的顏色,讓人聯想到中國畫中使用水墨和巖彩而形成的純凈的色彩效果。他又深受畢加索、馬蒂斯和克利等西方現代派大師影響,在純凈的色彩中加入了西方油畫濃烈而浪漫的色彩感情。趙無極的構圖也深受中國畫影響,他特別重視構圖中的空間表現,追求畫面的動式和活力。他的作品是東西方意蘊完美融合的典范,對西洋油畫在東方的本土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中式美學在當代中國油畫中的發展與呈現
(一)中式美學在油畫內容上的體現
中式美學在當代中國油畫中的發展與呈現,首先在油畫內容上有著深刻的體現。這種體現不僅豐富了油畫的主題和題材,還賦予了油畫作品更深的文化內涵和情感表達。
中式美學強調自然、和諧、意境和象征,這些元素在當代中國油畫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藝術家們通過選取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物象、場景和主題,將中式美學的精髓融入油畫創作中。例如,他們常常以中國傳統紋樣圖案、山水、花鳥、人物等為主題,通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展現出中式美學的獨特魅力[2]。
在油畫創作中,藝術家們還善于運用中式美學的象征和隱喻手法。他們通過畫面中的符號、形象和色彩,傳達出對傳統文化、自然、人生和社會的思考和感悟。這種表達方式不僅增強了油畫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也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價值。
此外,中式美學在油畫內容上的體現還表現在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上。藝術家們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表現手法和創作理念,使油畫作品既具有傳統文化的底蘊,又富有時代感和創新性,如魏東的《漁莊秋霽圖》(圖2)。作為新一代旅美畫家,在西方藝術大環境下,魏東接觸的都是西方各類意識形態影響下的藝術觀念。他曾經在接受采訪說過:“大概是2013年、2014年開始的,那時候畫里的人物開始少了,風景的比例多了。這是我和一個朋友的商定,他特別想用現代方式表現古代風景,我們倆都想做這方面嘗試,他用他的方法,我用我的方法。結果他嘗試到一半的時候突然放棄了,但是我越做感覺越好,所以就堅持了下來。開始只是簡單地用圖像,比如用西方的光影來表現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慢慢發現自己不滿足了,自己的東西多了起來。現在的畫雖然看起來還是古代的山水,但是找不出具體的山水和畫家了。”從2013年開始,魏東畫面中的人物比例減少,而更多描繪風景。這一轉變源于他和朋友的商定——以現代的方式繪古代風景。在探索的過程中,魏東愈發得心應手,穿梭于宋元明,與文人墨客在共同的佳景前,相坐、對談、創作。只有離開故土才能發現對故土的深刻感情。行走于美國的大山中,偶然遇到的一棵樹,便會讓魏東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錯覺。這棵樹仿佛存在于古人的畫作中,也存在于他記憶中的故鄉。在樹的多重畫面重合中,魏東找到了中西的融合之點。這種融合和創新不僅推動了當代中國油畫的發展,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中式美學在油畫語言上的融合
當代中國油畫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和融合中式美學元素。畫家們將傳統中國畫的線條、色彩、構圖等美學理念與油畫的技法相結合,創造出具有獨特中國風格的油畫作品。例如,在技法上,何軍充分展現了他在俄羅斯莫斯科蘇里科夫美術學院學習期間所獲得的色彩、造型等方面的深厚功底。他運用寫實的語言表現,但又不失觀念性,將個人的情感和觀念融入作品,使畫面具有更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圖3)。太湖石是中國人寄情山水自然的審美體驗對象,是中國文化的象征物,且不僅僅是一塊石頭,它更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思、表達心境的載體。在古代文人的筆下,太湖石常常象征著超凡脫俗的境界和對自由的向往。何軍通過蘇州獅子林太湖石假山群形成的獨特氣場,揣摩最初設計者的內心追求,并以現代人獨特的社會角色呈現出來。這種融合不僅豐富了油畫的表現形式,也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內涵。當代中國油畫家們在追求個性化風格的同時,也更加注重對中式美學的深入挖掘和運用。他們通過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法,將中式美學的精髓融入油畫創作中,形成了各自鮮明的藝術特色[3]。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油畫將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通過與國際藝術家的互動和碰撞,不斷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地的優秀藝術成果,將中式美學傳播到世界各地,提升中國油畫在國際藝術領域的影響力和地位。同時伴隨中國國家實力的增強和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式美學在當代中國油畫中的地位將更加重要。未來,更多的油畫家將致力于將中式美學與油畫藝術相結合,創作出具有中國氣派和時代精神的油畫作品。
(三)中式美學的現狀與挑戰
中式美學蘊含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審美情懷,但是在當下社會,其發展正面臨一些困境與挑戰,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文化認同與審美偏差: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強勢滲透,導致部分人對中式美學產生疏離感,缺乏足夠的文化認同。這種認同感的缺失使得中式美學在傳播和普及過程中遭遇阻力。現代審美趨于多元化和個性化,而中式美學強調的和諧、內斂、意境等審美理念,與當下部分年輕人的審美偏好存在偏差。這種偏差使得中式美學在年輕群體中的影響力有限。
傳播渠道與受眾局限:目前中式美學的傳播主要依賴于傳統的文化活動和媒體渠道,如展覽、講座、書籍等。這些渠道雖然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影響力,但受眾范圍有限,難以觸及更廣泛的群體。由于歷史和文化背景的差異,中式美學的受眾主要集中在中國本土和部分海外華人群體。對于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受眾來說,由于缺乏對中式美學的了解和認知,往往難以產生共鳴和認同感。
創新與發展的挑戰:中式美學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如何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藝術家在嘗試將中式美學與現代元素結合時,往往難以找到合適的平衡點,導致作品顯得生硬或突兀。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也在不斷變化。中式美學如何在這樣復雜多變的環境中保持其獨特性和影響力,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4]。
三、結語
在當代中國油畫的發展過程中,中式美學的融合已經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趨勢。藝術家們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西方油畫技法相結合,創造出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作品。這種融合不僅豐富了中國油畫的表現形式,也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中國油畫在國際藝術舞臺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中式美學的獨特魅力也將繼續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推動中國油畫藝術走向更加廣闊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李芷儀,吳衛.董希文“油畫中國風”美學與藝術探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24(9):110-112.
[2]范曉楠,張小玉.從“精神·圖式”中國寫意油畫雙年展看東北地域油畫的發展[J].藝術工作,2024(2):7-15.
[3]曾小鳳.主題性美術、國家工程與新時代全國美展油畫的品格[J].美術研究,2024(5):102-109,2,33-35,137.
[4]梁永峰.朱謙之美學思想對當代中國油畫創作的啟示[J].當代美術家,2024(2):121-134.
作者簡介:
王藝青,博士,西安美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當代油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