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油畫作為一種藝術表達方式,其魅力不僅源自豐富的色彩和細膩的筆觸,更來源于畫面所呈現出的秩序感。秩序感作為評判繪畫作品形式美感的核心要素,不僅為畫面增添了審美價值,還深刻地傳遞了藝術家的精妙構思和對物象的獨特見解。通過對秩序感進行基本概述,分析其在油畫秩序美中的表現,并融合對秩序感形式語言的理解,將其融入個人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讓油畫作品具有更豐富的秩序美感,不斷探索油畫表現形式的多種可能性。
關鍵詞:油畫創(chuàng)作;秩序感;表現形式
一、秩序感基本概述
秩序,作為一種整齊且條理清晰的狀態(tài)展現,象征著穩(wěn)定與持續(xù),是人類認識并闡釋世界的核心要素,能夠引導人們覺察事物遵循特定軌跡的變遷,從而有效確認所接收到的信息內容。而秩序感是指個體對事物的順序、環(huán)境中的規(guī)則與要求的感知,以及在行動中能合理安排順序、自覺遵守規(guī)定的能力。這種感知和理解不僅涉及時間的先后和空間事物的排列,還包括對社會規(guī)則等的認知。在藝術領域,秩序體現在繪畫作品中各元素間的相互關聯與邏輯性上,這種秩序是通過觀察與感受總結出的規(guī)律,且貫穿于藝術創(chuàng)作的始終。所以秩序對藝術創(chuàng)作來說有著無比重要的地位,藝術家只有在創(chuàng)作時深入研究畫面的秩序,才能更出色地完成作品并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二、秩序感在油畫中的體現
(一)畫面色彩中的秩序感
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色彩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傳遞作品深層意蘊和展現作品吸引力的關鍵。因此,對于油畫創(chuàng)作來說,色彩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它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增強視覺沖擊力上,還體現在色彩運用本身構成了一套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這種方式蘊含著豐富的美學意義,并且能夠深刻反映出藝術家的情感世界,展現出別具一格的藝術風采。
在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每一抹色彩都需要遵循其內在的邏輯,形成有序的排列。如果色彩沒有經過精心安排而只是隨意拼湊,畫面就會陷入混亂,難以喚起人們的審美愉悅。所以,色彩秩序的構建對于畫面形式美的塑造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繪畫實踐中,我們必須調整畫面的構圖,確保色彩層次分明、形象主次清晰以及筆觸張弛有度,同時還要注意在冷暖色調之間達到統(tǒng)一,以此來促成畫面的完美呈現。英國藝術評論家羅杰·弗萊曾強調:“在我們的感知中,首要追求的是秩序感,缺乏它,我們的感知就會陷入混亂與迷茫,其次才是變化。”由此可見,在藝術審美價值的評判中,秩序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英國藝術批評家赫伯特·里德亦曾論述:“塞尚致力于創(chuàng)造一種藝術秩序,以呼應自然界的秩序,并超越其個人復雜感受的束縛。”塞尚通過色彩的有序排列,構建了自己獨特的感知框架,即按照色彩序列在畫布上組織圖像,從而塑造筆下的物象。
(二)畫面構圖中的秩序感
油畫憑借豐富的色彩與細膩的筆觸,吸引了眾多觀賞者。而在油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除了色彩的巧妙運用與筆觸的精湛掌握外,構圖中所蘊含的秩序感更是畫作的精髓所在。
油畫構圖中的秩序感,是指通過精心的構圖設計,使畫面中的各個元素呈現出一種有條理且和諧統(tǒng)一的狀態(tài),從而形成一種新的藝術效果。在構圖中,藝術家通常會設置一個或多個視覺焦點,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這些視覺焦點既可以是畫面中的主體物,也可以是具有特殊意義的細節(jié)。通過突出視覺焦點,畫家可以引導觀眾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瀏覽,從而增強畫面的秩序感。通過精心運用這些構圖技巧,藝術家能夠有效地提升作品的吸引力,使觀眾在畫作的欣賞過程中獲得更豐富和深刻的體驗。以愛德華·霍珀的作品為例,他通過房屋和房屋的交疊、明確的透視關系、視覺的中心點以及平衡畫面的元素,營造出一種穩(wěn)重感。這種構圖方式使他的畫作在空間上具有層次感,可以引導觀眾深入探索畫面。所以,構圖的秩序感并不是輕而易舉就能領悟的,而是需要藝術家在持續(xù)的學習與實踐中慢慢領悟,并通過反復的試驗和發(fā)掘,塑造出自身的構圖特色和表達技巧。這樣的構圖,不僅反映出藝術家的藝術特質和審美觀,也是其創(chuàng)作才華的顯著標志。因此,對于藝術家來說,構圖的秩序性既包含技術層面的錘煉,也體現了藝術家對藝術深層次的追求。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我們應將更多關注度投向構圖的秩序性,不斷創(chuàng)新與鉆研構圖技巧,創(chuàng)作出更加出色的油畫作品。
(三)畫面中點線面的秩序感
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點、線、面的表現形式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點作為最小的構成單元,具備極高的內在張力與延展?jié)撃埽浔举|在于簡約至極的形態(tài)展現。點的外在表現并非僅限于單一的圓形,而是涵蓋了許多細小的三角形、方形等規(guī)則形態(tài)和水珠、米粒等不規(guī)則形態(tài),一切細微的物體都可以視為點的變體。這些形態(tài)各異的點,蘊含著獨特的性格特征:圓點圓滿而流暢,傳遞出圓滑與動態(tài)的意象,容易激發(fā)出信任感;方點則展現出堅定與方正的特質,帶給人一種冷靜、穩(wěn)固的視覺體驗。在柯爾維爾的畫作中,他巧妙地利用點的疏密布局和重疊交錯,營造出畫面色調的豐富變化,整體風格簡潔而富有秩序感。
點的排列如果具備有序性,就會逐步演化成線。線的形態(tài)千變萬化,可歸納為直線、曲線以及折線三種類型。這三類線條都承載著獨特的性格特質:直線常引發(fā)緊張與運動的即視感,曲線則展現出輕盈優(yōu)美的形態(tài),并呈現出多變柔和的韻律之美。例如,在保羅·克利的作品《孩童游戲》中,其線條富有變化,不僅體現在線條的角度上,還體現在大小和寬窄上。這種多變性使他的作品能夠更生動地表現事物的特征,同時也為畫面增添了節(jié)奏感和韻律。藝術作品中的線條韻律與音樂的韻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線條的變化為畫家提供了營造秩序感的手段。
點通過擴展、重復或連續(xù)的方式就能轉變?yōu)橐粋€面。由于面所具備的強大形式美感,在構圖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而言,規(guī)則形態(tài)的面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大方且有條理的視覺體驗。相較之下,不規(guī)則形態(tài)的面則帶來了更為復雜、多變甚至動蕩的視覺感受。所以,面在繪畫藝術中的體現是多維度的,它既是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又能通過不同的方式傳達出豐富的藝術效果。保羅·克利的作品常常體現出強烈的節(jié)奏感,他通過面的大小、形狀和色彩的變化,以及它們在畫面上的排列組合,營造出畫面的層次感和空間感,使作品中的面更加立體和生動。總而言之,點、線、面中蘊含的秩序感,為我們帶來了和諧統(tǒng)一的審美體驗。
綜上所述,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秩序感,既是藝術家對藝術觀念與形式追求的體現,也是其從臨摹到全面創(chuàng)造的關鍵。隨著藝術家藝術觀念的增強,簡約的繪畫形式中的秩序感就會變得更為顯著。藝術家通過規(guī)范化處理,創(chuàng)造出有序且富含深意的形式,觸發(fā)了獨特的審美情感,使秩序感與形式緊密相連。
三、秩序感在作品中的應用
內容與形式的融合是藝術表達的重要因素,恰當的形式對內容的傳遞來說至關重要。油畫的豐富內涵,在于其所揭示的精神實質與視覺意境,而外在的藝術表現形式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缺乏形式,作品就會無以成形,更無法被視為藝術之作,形式創(chuàng)造的重要性也因此凸顯。接下來將著重探討秩序感在個人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
(一)畫面結構和構圖設計
在對構建秩序感的因素進行總結提煉之后,筆者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也有了更多的理論支撐。創(chuàng)作初期,筆者的首要任務是構建一個總體的框架,也就是草圖構思階段,該階段對于展現藝術家的結構思維至關重要。在此過程中,筆者運用先前總結的幾何圖形秩序感構建的方法,來設計畫面的主要構成。如圖1所示,筆者一旦明確了想要表達的主題,就會為該主題構建一個幾何形態(tài)的大致框架,并借助其他規(guī)則圖形加以襯托,以強化其主導地位,確保構圖既穩(wěn)固又富有形式美感。然后筆者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可利用的資料,并閱讀書本知識,如下鄉(xiāng)考察、上網查詢以及閱讀各種關于田園風景繪畫的書籍,當素材收集好之后,就會先整合素材資料,再通過變形、重組等手法賦予作品獨特的藝術形式。如圖2中,筆者對畫面中的稻田、房子以及山脈進行了主觀處理,對于參考的圖像素材,筆者也沒有機械地去復制,而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取舍,強調個人風格,讓作品展現出新的表現方式。
(二)畫面色彩主觀處理
色彩的處理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它依據畫面的黑白灰層次及色調偏好來編排。因此在草圖定型之后,筆者首先會根據草圖與物體的固有色彩,對黑白灰層次進行概括性處理,旨在強調畫面主體并營造相應的氛圍,確保觀賞者在欣賞畫作時能夠迅速抓住重點,避免視線被瑣碎雜亂的元素所干擾。
在筆者的作品《美好的一天》中,黑白灰的色彩層次鮮明,整個畫面中天空是最亮的冷灰色,地面是暖灰色,人物則是最重的顏色,這樣可以更好地強調人物主題。在之前的論述中,筆者已經指出黑白灰色彩之間的互補性,強調在把握整體色彩關系的同時,也要注意色調的統(tǒng)一,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畫面的和諧效果。所以筆者在重色的人物里面穿插了一些比較亮的顏色,在亮色的服飾里面又安排一些重的顏色。例如,筆者主觀地把畫面人物的一些衣服處理成重色,然后把重色的人物服飾旁的元素處理成亮色來形成對比。中間亮色的桌子、袋子以及一些籮筐把畫面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面部分比較淺,下面部分比較深,整個畫面重色和灰色偏多,最后在畫面的最中間穿插兩個亮色的人物使畫面達到平衡,凸顯了畫面主體,形成了一定的秩序感。
(三)畫面空間平面化處理
畫面空間平面化是指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通過對三維空間中的物體和場景進行簡化和提煉,使其在二維平面上呈現出一種平面簡化的視覺效果。這種處理方式強調了畫面的平面性,弱化了傳統(tǒng)的透視和立體感,使畫面呈現出一種裝飾性強的藝術風格。這種處理方式不僅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應用價值,還可以為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新的思路。
在《美好的一天》中,筆者運用平面化的方式處理畫面,刻畫的每個物體基本上都是由一個重色塊和一個亮色塊組成,包括人物的臉部細節(jié)、手的細節(jié)以及其他小物體的細節(jié)。其中,每個物體的形狀、大小、位置,以及色塊之間的相互作用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只有把這些形狀、大小、位置、色塊有規(guī)律地組合起來,才能形成一幅具有秩序美的畫面。
四、結語
秩序是事物存在、演變及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世界。人類對于秩序的認知,主要基于感性的體驗,然而自然界與生活中的秩序往往復雜多變,難以精準捕捉。因此人們傾向于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這一主觀途徑構建秩序感,以滿足觀者深層的審美需求。在藝術創(chuàng)作領域,對秩序的探索與追求需要緊密貼合人類的審美偏好。在觀賞藝術作品時,視覺與心理的平衡能夠促使我們領略事物的美好,進而產生審美上的愉悅,這正是對畫面秩序感進行深入探索的價值體現。在油畫創(chuàng)作的實踐中,藝術家應高度重視秩序感的有效運用,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出具有獨特韻味與魅力的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唐舒淇,譚崑.當代水彩畫創(chuàng)作中秩序感的表現[J].美與時代(中),2024(8):18-20.
[2]朱玲.尤恩·烏格羅繪畫中的秩序感對我創(chuàng)作的影響[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24.
[3]李玲.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秩序感構建[D].貴陽:貴州民族大學,2024.
[4]梁瑩.當代平面油畫作品中的秩序感[J].美與時代(中),2022(3):36-38.
[5]潘勇男.“秩序感”的構建:以尤恩·烏格羅靜物畫為例[D].重慶:四川美術學院,2022.
[6]賽汗塔拉.油畫語言的形式感與秩序感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21.
[7]包榮榮.論塞尚油畫中色彩的秩序感[J].美與時代(中),2021(7):70-71.
[8]周赟.畫面的秩序感:以阿利卡的藝術為例[D].武漢:湖北美術學院,2021.
[9]許喬昌.油畫作品中的秩序感[J].大觀(論壇),2018(4):29-30.
作者簡介:
李廣,湖北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造型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