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徐渭是我國明代最杰出的藝術家之一,對后世大寫意花鳥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其在似與不似之間營造了酣暢淋漓、奇逸灑脫的審美空間,畫面構圖顧盼有情,氣脈通聯,舍形取意,獨抒性靈,是當代大寫意花鳥畫傳承學習的重要典范。基于此,首先對徐渭生平進行簡述,然后在厘清花鳥畫構圖發展的基礎上,對徐渭的寫意花鳥作品進行分析,探究徐渭對現代寫意花鳥畫的影響。
關鍵詞:徐渭;寫意花鳥畫;構圖
一、徐渭生平概述
在明代的整個繪畫史中,寫意花鳥畫是一個不能不提的畫種。明代畫家徐渭在整個繪畫界都有繼往開來、推陳出新的地位。徐渭出生于明朝武宗正德年間(1521年),于公元1593年離世,字文清,后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晚年又改號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他出身于低級官吏家庭,年僅二十就考取了秀才,但在后來的八次鄉試中都名落孫山,使得他不再致力于功名。徐渭生前曾多次以詩文與友人唱和,他的詩文書畫曾得到當時文壇領袖李攀龍、王世貞、謝榛等人的推崇。
多年來的痛苦經歷讓他對現實社會有了清醒的認識,并開啟了文學藝術創作之路。他憑借獨特的人生遭遇和特有的藝術才華,以酣暢淋漓的筆墨展示自己放蕩不羈的個性,開創了中國大寫意花鳥畫風格,將文人畫以畫抒寫真性情的追求發揮到了極致,并且一改以往文人畫淡泊寧靜的風格,顯現出獨有的恣肆縱橫、剛毅不屈的筆墨風格,是明代繪畫革新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當時和后世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悲慘的人生和多舛的命運使徐渭對繪畫藝術有了自己的見解,他將生活經歷與藝術作品相結合,來發泄他對時事不滿的心情。徐渭的繪畫以水墨花鳥為主,尤其擅長花卉,注重神韻、構圖與筆墨情趣的表現。在構圖上,他繼承了宋代花鳥畫的構圖特點,但進行了積極創新。他對每一個寫生對象都有過深入的了解和觀察,再用簡單明快的筆墨把形象概括地表現出來。徐渭的一生留下了諸多作品,如《墨葡萄圖》《水仙圖》《雜花圖卷》《菊竹圖》《牡丹蕉石圖》《竹石圖》等,無不體現出他的人生經歷和對社會的不滿。
二、花鳥畫的構圖發展
中國花鳥畫從魏晉南北朝時期萌芽,至唐代形成較為系統的構圖形式。唐代花鳥畫已具有獨特的取景角度,基本形成了一種新的構圖形態,即折枝構圖。到北宋時期,花鳥畫的構圖趨于成熟,查閱《宋人畫冊》《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中國繪畫總合圖錄》《中國繪畫總合圖錄·續編》《宋畫·花鳥冊》等,發現宋代除全景構圖的花鳥畫作品外,其余大部分均采用截取物象的形式構成畫面,僅少數作品以畫面四周空白的折枝形式入畫。到了明代,花鳥畫開始迅速發展,當時的文人已經開始對寫意花鳥畫進行深入研究。這個階段的畫家為了豐富花鳥畫的表現形式,開始對寫意花鳥畫進行嘗試,對于水墨技法的研究也極為洗練。在此基礎上,徐渭帶領畫家將寫意花鳥畫推向了新高潮,史無前例地開創了大寫意花鳥畫風,并對畫面布局進行了創新。尤其在章法布局方面,追求詩書畫融合、置陳布勢、經營位置,注重畫面氣勢與意境美的營造。其作品筆墨恣肆,顧盼有情,氣脈通聯,前后呼應,整個畫面跌宕縱橫,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和律動感。
三、顧盼有情——徐渭寫意花鳥畫構圖案例
清代張廷相、魯一貞著《玉燕樓書法》言:“筋法有三:生也,度也,留也。生者何?如一幅中行行相生,一行中字字相生,一字中筆筆相生,則顧盼有情,氣脈流通矣。”這里所說的“顧盼有情”,指的是字與字之間有聯系也有區別,每筆之間都有看得到或看不到的聯系。而在中國畫構圖中,其是指對于畫面筆墨元素的布置經營要虛實結合,做到畫面遙相呼應。
(一)《水仙圖》
在徐渭的花鳥冊頁《水仙圖》(圖1)中,只有一株水仙昂首挺立,右側的豎向落款與水仙相呼應,不讓水仙在畫面中過于孤立。水仙從畫面底部向上發散,作品重心偏左,水仙花枝形成數條長短不一的微曲線并相互穿插,呈不規則、不等邊的倒三角形。只看水仙部分,整個畫面整體呈現出傾斜感,但右側的落款卻精妙地平衡了整個畫面,使作品畫面舒適協調。徐渭在構圖的處理上既有宋人的構圖樣式,又有自己的獨創想法。他在前人的基礎上發展改變,運用直線、斜線進行交錯搭配,比宋畫中幾乎等邊的三角形構圖要生動得多。這樣的構圖不會像宋代花鳥畫那樣拘謹,在注重平衡的同時靈活安排畫面的構成形式,不拘一格。
(二)《雜花圖卷》
《雜花圖卷》(圖2)橫1 053.5厘米,縱30厘米,是徐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這個作品中,徐渭非常大膽,采用別具一格的構圖方式和極其精湛的筆墨抒發了內心情感,將南瓜、牡丹、菊花、荷花、梧桐、扁豆、石榴、紫藤、紫薇、芭蕉、梅、蘭、竹13種果蔬花卉繪于一幅長卷之中,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縱觀全幅作品,布局豐富,各種花卉蔬果的排列錯落有序,兩兩之間各有聯系,左顧而右盼。視線沿著物象的重心轉移,會發現所有的重心連接起來是一條跌宕起伏的曲線。但畫中最重要的元素沒有在畫面中心位置,反而在中心稍后一點。由于牡丹、石榴盡顯平靜姿態,越往后起伏越大,到蓮花產生了第一個小高潮。為了使接下來的高潮不顯得突兀,徐渭選擇運用梧桐作為后面高潮的伏筆。再往下就是四個小型花卉,起到放松畫面的作用,并與起首處呼應。再往后的葡萄和芭蕉已略顯平靜,最后以梅花結尾。在落款處,徐渭以瀟灑之態寫下“天池山人徐渭戲抹”,體現了他的胸有成竹和對畫面掌控的得心應手。在整個作品中,徐渭通過對比來追求變化,于統一之中求和諧,既見其整體又見其豐富,例如蓮花葉子的大塊墨色與莖的線條的對比,花的淡色與其他重筆濃墨的對比,葡萄的大片潑墨葉子和果實散點的對比,等等。細看每組花卉局部都各顯其態,墨色線條絕無雷同,留白疏密有致,足見畫家水平之高超。這些豐富的變化和對比渾然一體,盡顯生動,這是因為它們處處有顧盼、處處相輝映。
(三)《墨葡萄圖》
《墨葡萄圖》(圖3)縱165.4厘米,橫64.5厘米。畫面右上角一枝葡萄向左傾斜而下,大片的葡萄葉和一串串飽滿的葡萄交相掩映;左邊垂下一縷枝條,靈動自然。
一枝葡萄從右上方向下斜垂,枝蔓橫生,疏密有致,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搖搖欲墜。右側中部繁密的枝葉和飽滿的葡萄串與左上方的題跋相呼應,使整個畫面更加平衡。畫中元素疏密有序,層層疊加,有密不透風、疏可走馬之感;而中間大面積的留白增加了輕松靈動的氣氛,使畫面不會過于僵硬堵塞。此外,畫面中的幾處留白氣韻連綿,濃淡不一的大小墨塊錯落有致,呈現出真實自然的美感。整幅作品雖然筆法放縱,但不顯凌亂,整個構圖都是作者精心經營的結果。《墨葡萄圖》作為徐渭留給我們的曠世杰作之一,把“不求形似求生韻,根撥皆吾五指栽”體現得淋漓盡致。
四、徐渭寫意花鳥畫構圖對當代寫意
花鳥畫創作的影響
當代花鳥畫創作中,畫家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已經不再拘泥于傳統的花鳥畫構圖方式,而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融入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語言。然而在徐渭的大寫意花鳥畫中,其顧盼有情的構圖樣式、筆墨的大膽恣肆、畫面布局的首尾呼應等,依然符合當代寫意花鳥畫的審美追求。徐渭在畫面中釋放昂揚澎湃的情感,用直觀的線條在二維層面表現客觀事物,并融入自己的主觀意識。一幅好的作品不僅僅展現出畫面中的視覺形象,更可以使觀者從繪畫語言中體會到所傳達的情感,并產生共鳴。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在繼承傳統花鳥畫構圖的基礎上,融合了當代多種藝術的構圖特點。在當代寫意花鳥畫創作中,畫家往往追求畫面整體統一、疏密有致,但這與傳統花鳥畫有所區別。當代很多花鳥畫家在創作時都會結合一些西方的構圖思想,這種結合使得當代繪畫構圖更加靈活自由,打破了傳統繪畫中的時空觀念和構圖樣式,實現了中國花鳥畫的創新發展。
徐渭的繪畫有著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這是他多年來的思想磨煉和天生的審美情趣共同造就的。他通過繪畫作品來抒發內心的苦悶和對現實的不滿,且從不拘泥于規矩,在創作中融入了創新精神來使觀者產生思考。
悲苦坎坷的一生造就了徐渭大膽創新的藝術精神,他這種狂傲不羈的大寫意繪畫風格,讓后來的寫意花鳥畫家也能強烈地宣泄內心的情感。他對水墨在生宣紙上的表現無人能及,對中國寫意花鳥的發展做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中國傳統花鳥畫經過長久的發展,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構圖形式,但藝術最忌諱的就是一成不變、毫無創新。徐渭酣暢淋漓地揮灑筆墨和大膽恣意地構圖,對后世無數的藝術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是在社會飛速發展的當下,依然啟迪了許多藝術家。
參考文獻:
[1]張超凡.徐渭大寫意花鳥畫的藝術特色淺析[J].戲劇之家,2016(16):180.
[2]薛銳.徐渭大寫意花鳥的藝術特征及其情感詮釋[J].中國民族博覽,2018(9):183-184.
[3]林雪紅.簡論徐渭大寫意花鳥畫風及美學主張[J].絲綢之路,2017(4):54-55.
[4]許懿行.徐渭寫意花鳥畫風格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20.
[5]張吉航.徐渭大寫意花鳥畫的技法特點[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8.
[6]陳治良.徐渭大寫意花鳥畫創作構圖藝術解析[J].藝術品鑒,2016(2):213.
[7]周耀威,張華文.徐渭大寫意花鳥畫的構圖藝術探析[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149-158.
作者簡介:
楊樂,湖北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造型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