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13 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意見》明確,堅持“大穩定、小調整”,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試點,擴大整省試點范圍,妥善化解延包中的矛盾糾紛,確保絕大多數農戶承包地總體順延、保持穩定。健全承包地經營權流轉管理服務制度,推動流轉費用穩定在合理水平。探索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的有效實現形式。不允許城鎮居民到農村購買農房、宅基地,不允許退休干部到農村占地建房。
對此,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在宅基地的改革過程中,要注意守住紅線和底線。城里人下鄉到農村買宅基地這個口子不能開,退休干部到農村占地建房這個口子也不能開,這樣的底線要守住。”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明表示,在近年來出臺的改革文件中,這種否定性列舉的表述很少。《意見》專門列舉了兩個“不允許”,一方面要讓現實中部分已經出現類似做法的地方“剎車”,另一方面明確,在后續工作中,如果部分地區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受法律和政策保護。
2025 年1 月,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兩部門發文要求:嚴禁違法違規買賣宅基地和違規搞合作建房;嚴禁城鎮居民到農村購買宅基地和住房;不得以所謂的“特殊資格權”、村民決議等變相給回鄉退休干部等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分配宅基地建房。
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與農村法制研究中心主任任大鵬認為,《意見》規定,其政策考量的核心是,第一,城鎮居民到農村購房購宅基地或者退休干部到農村建房,會擠壓有限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資源,甚至會擠占農用地,威脅耕地紅線。第二,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取得宅基地,會損害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法定權利,導致不公平現象。第三,農村宅基地制度在相關法律中有明確規定,不具備主體資格的主體取得宅基地使用權,于法無據。
(綜合新華社訊、《新京報》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