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羽絨服內穿短袖更暖和”的說法在網絡上引起熱議。部分網友親身實踐后表示確實感覺暖和,但也有人質疑這一做法的科學性。
專家指出,羽絨服內穿短袖不可能更暖和。人體是持續產熱的熱源,正常體溫維持在36至37攝氏度之間。在寒冷環境下,若羽絨服內僅穿短袖,皮膚與外界冷空氣溫差大,熱傳遞驅動力增強,短袖無法提供足夠的隔熱保護,熱量會迅速從皮膚傳導至外界,導致身體熱量散失加快,人會感覺更冷。
羽絨服保暖原理與保溫杯類似,通過靜止空氣層實現保溫。在羽絨服內穿短袖,缺少中間隔熱層,如保暖內衣等,它們能在人體皮膚與羽絨服間形成額外保暖屏障,減少熱量散失。短袖則無法起到這樣的作用,且密封效果差易讓冷空氣從袖口等部位進入羽絨服內部,帶走熱量。
然而,羽絨服內穿衣并非越多越好。穿衣過多過厚,人體活動產生的熱量無法及時散發,會導致出汗,汗水蒸發帶走大量熱量,反而更冷。專家建議采用“洋蔥穿衣法”,層層疊加衣服,根據氣溫和活動量適時增減衣物,保持身體舒適溫暖。
(據光明網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