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有句詩:因汝華陽求藥物,碧松根下茯苓多。
《神農本草經》說茯苓:味甘平,主胸脅逆氣(《太平御覽》作疝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
茯苓滲濕健脾,是古人眼中的養生佳品。傳說慈禧很喜歡由茯苓制作的點心,現在的北京名吃茯苓餅就是當初深受慈禧喜歡的糕點?!渡褶r本草經》說多食茯苓“致神仙”?!侗静輬D經》中就記載著含有茯苓的兩個“神仙方”,一個方子是取白茯苓2.5公斤,研末,和大米6.25公斤一起蒸熟,米熟后曬干,干后再蒸,如此3次后再放入牛奶12.5升,在銅器內小火煮成膏,便可以服用了。還有一個方子是茯苓酥,具體制作方法是取白茯苓15公斤(最好選擇在大山陽面采挖的,因為這樣的白茯苓味道比較甘美),將茯苓研成細末,用酒130公斤、蜜3升相和,放進大甕中不停地攪拌,要求“百匝”,然后將甕密封好,冬天的時候放置50天,夏天放置則縮短至25天,自然就會有酥酪樣的東西從酒上滲出來。這些酥酪樣的東西味道甘美,將其制作成手掌大小的餅子,放在室內陰干后,顏色變成棗紅色,如果再配些果仁或蜜餞味道更佳。
(據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