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田野上,拖拉機突突突地開動,卷起一塊塊泥土。
李大叔握著方向盤,正一心一意地耕地,忽然感覺后面有個影子在尾隨。他回頭看,啥也沒瞧見。可等他轉過頭,那小小的身影又悄悄跟了上來,像尾巴一樣,甩都甩不掉。
“真是怪事!”李大叔嘀咕道,“我這拖拉機啥時候多了個小尾巴?”
拖拉機的小跟班
一連幾天,“影子”都準時出現了。無論李大叔加速還是掉頭,“影子”始終緊追在后。他覺得蹊蹺,決定跟大家聊一聊。
在村頭小賣鋪,李大叔遇到幾個熟人,便講起自己遇到的怪事:“你們說,這到底是咋回事?瞅著像只鳥兒,但追個拖拉機追得這么死心塌地,不邪門嗎?”
幾個村民一聽,紛紛皺眉,有的還調侃道:“老李,你這是撿了個新寵物吧?”
大家議論紛紛之時,一個年輕人提到村里來了個科學偵探小組,帶頭的是叫C探長的研究員,建議李大叔去問問。李大叔一聽,高興得拍手:“嘿,這下好了,他們興許能把這怪事看明白!”
科學偵探小組
第二天,C探長和助手蘇蘇、學生小黑來到了田邊。
“大叔,聽說您的拖拉機多了一個小跟班?”C探長打趣地問。
李大叔撓了撓頭,嘿嘿笑道:“確實是個小跟班,賴著我的拖拉機,就是不肯走!”
C探長點了點頭:“麻煩您像往常一樣發動拖拉機,我們觀察一下。”
“那太好了,麻煩您給瞅瞅。”李大叔一邊說著,一邊發動了拖拉機。
拖拉機一開動,果然,一個小小的身影迅速從田邊的林子里躥了出來,在左側緊緊追著拖拉機。蘇蘇瞪大眼睛,輕輕拉了拉C探長的袖子,低聲說:“看起來像一只野雞啊!”
C探長點點頭:“沒錯,從外形和羽毛的顏色看,應該是環頸雉。”
說話間,環頸雉已經追著拖拉機跑出了100多米,一邊跑還一邊雄赳赳氣昂昂地奓起尾巴。
“這種持續的追逐行為通常有特定的觸發原因。你們仔細觀察,看它是否會對拖拉機的特定部位產生反應。”C探長對蘇蘇和小黑說。
李大叔雖聽得半懂不懂,但心里已踏實了幾分,他站在一旁,靜靜地等待答案。
追隨的秘密
覓食還是好奇?
蘇蘇忍不住先猜測:“會不會是拖拉機翻動了泥土,露出蟲子和種子,這小家伙追著找吃的?”
小黑點頭表示贊同:“說不定就是一只特別愛吃蟲子的環頸雉。”
三人繼續目不轉睛地觀察了一會兒,發現這只鳥始終盯著拖拉機,對地面上的食物毫無興趣,完全沒有低頭覓食的意思。顯然,追隨的原因并不是為了覓食。
噪聲的吸引?
“會不會是受了拖拉機的噪聲吸引?”蘇蘇再次猜測,“有些鳥對聲音特別敏感,機械的噪聲說不定讓它覺得有趣。”
C探長請李大叔關掉拖拉機,之后三人嘗試用拍手、吹口哨、播放手機里的聲音來引起環頸雉的注意。然而,這只鳥對這些聲音毫無反應,依舊只是緊盯著拖拉機。
看來,聲音也不是吸引它的原因。
守地盤的勇士?
“有沒有可能,”蘇蘇大膽提示,“這只鳥是在保護自己的領地?拖拉機對它來說,是個入侵者?”
C探長點點頭:“有這個可能。很多鳥類確實會為了保護地盤而奮力驅逐入侵者,尤其是領地意識強的鳥類。”
李大叔聽了,半信半疑地問:“要是它真的在護地盤的話,我把拖拉機開出去,它是不是就不追了?”
三人同意這個做法。于是李大叔啟動拖拉機,緩緩駛出田地。眼看著拖拉機越過了邊界,這只鳥依舊緊緊跟在拖拉機后面,一副不依不饒的樣子。
“看來,地盤也不是它追逐的原因。”C探長眉頭微皺,陷入沉思。
這時,小黑忽然瞇起眼睛,盯著拖拉機的一個部位,慢慢說道:“探長,您看,這只鳥的視線,好像始終盯著拖拉機的后視鏡!”
真相揭曉
C探長順著小黑的視線望向后視鏡,恍然大悟道:“原來是這么回事!這只鳥把鏡子里的自己當成了一個競爭對手——它不是在追逐拖拉機,而是在試圖驅逐鏡子中的對手!”
蘇蘇驚訝道:“這么說,它一直在跟自己‘較勁兒’?”
李大叔聽了半天,總算明白了個大概。他爽朗地拍拍拖拉機說:“沒想到我這拖拉機還給它找了個‘對手’啊!”
C探長向李大叔建議:“以后,您可以試著在鏡子上貼一些不反光的材料,這樣它就不會再誤會了。”
小黑卻提出自己的看法:“大叔,有個小跟班陪著,您耕地時就不會寂寞啦。”說完,幾個人相視一笑。
令人驚嘆的科學事實
有些動物看到鏡子里的影像,會意識到那是自己,而不是另一只動物。這種認出自己的能力叫作“鏡像認知”。在實驗中,科學家會在動物身上做一個小記號,然后讓它照鏡子。如果它試圖觸摸或清理自己身上的標記,而不是去“打”鏡中的影像,就說明它認出了鏡中的自己,具有自我意識。目前,只有少數動物能通過“鏡子測試”,如黑猩猩、大象、海豚、喜鵲等。大多數動物則會把鏡中的影像當成一個對手,就像故事里的小鳥一樣,不斷地跟自己較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