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4年,太倉的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猶如一艘巨輪在波瀾壯闊的經濟海洋中穩健前行。通過持續強化統籌調度,出臺助企惠民十條舉措,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190個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超100%,固定資產投資達590億元,基礎設施投資更是突破了100.2億元大關。消費市場的潛能被充分激活,從華潤萬象匯的開工到沙溪國際卡丁車中心的投用,太倉人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了4%的增長,成功入選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
在產業創新方面,太倉向新而行,求突破,謀發展。先進制造業加速壯大,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持續發力,生物醫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1300家,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排名位列第二。現代服務業同樣不甘示弱,婁江新城沿江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等項目的建設,為太倉的經濟版圖增添了新的亮點。太倉港的崛起更是令人矚目,全球集裝箱港口排名升至第20位,集裝箱吞吐量達到831.8萬標箱,長江干線最大汽車滾裝碼頭的投運,標志著太倉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級大港邁進。
改革是推動發展的不竭動力。太倉在雙向開放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區域協同持續深化,滬蘇錫常城際鐵路太倉先導段全線開工,瑞金醫院太倉分院等優質醫療資源的引入,進一步拉近了太倉與上海等周邊城市的距離。對德合作更是達到了新的高度,德企總數突破550家,中德雙元制職業教育產業園的竣工,為太倉的國際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城鄉發展的協調聯動,讓太倉的美更加全面、更加均衡。從拆舊復墾到低效用地再開發,從太倉大道的全線貫通到滬宜高速金倉湖互通的通車,每一項工程的完成都是對太倉城市面貌的又一次刷新。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和美鄉村建設如火如荼,高標準農田的建成、幸福河湖群的涌現,讓太倉的生態環境更加靚麗,成為宜居宜業的典范。
以人為本,惠民生,是太倉不變的初心。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教育醫療資源的優化、公共文化服務的提升,每一項舉措都切實增強了太倉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城鎮新增就業超2萬人,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籌集,適老化改造的推進,無不體現了太倉市委、市政府對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視。
展望未來,太倉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堅定的步伐,繼續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篤行求進。政府建設的全面加強、法治建設的規范有序、作風建設的持續鞏固,將為太倉的未來發展提供堅強的保障。時光奔流,未來可期,太倉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正書寫著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