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文化空間已成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帶有博物館性質與商業性價值的高端文化展示空間,它們不僅承載著傳播文化、教育啟迪的使命,更蘊含巨大的經濟價值,是城市文化的宣傳名片。立足于文化空間理論,以展示設計為切入點,結合故宮博物院的實踐案例,探討文化空間理論下展示設計的應用策略,以提升文化空間品質,讓更多游客在文化空間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關鍵詞:文化空間理論;展示設計;城市發展
在全球化浪潮中,文化軟實力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1]。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文化空間的價值不言而喻,其不僅可以傳承歷史,更可弘揚文化。同時,通過敘述性的展示設計,游客們也能夠從中了解到很多傳統文化的內涵[2]。展示設計質量直接影響著游客們的體驗,設計師必須給予足夠重視。文化空間理論作為給設計師進行文化空間展示設計提供實踐指導的重要理論,有助于設計師創新展示形式。對此,設計師應把握空間內涵,在文化空間理念下發揮展示設計的價值,規劃出更多具備時代價值的文化空間。
一、文化空間理論與展示設計的相關概述
(一)文化空間理論基本概念
文化空間理論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強調空間不僅是物理存在的場所,更是文化信息與價值觀的載體[3]。通常,文化空間是由設計師、策展人、游客等多方主體共同參與和互動的結果,指通過設計元素與展示內容,在博物館等兼具文化性和商業價值的空間中營造沉浸式的體驗環境,使游客能夠更好地理解、感受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特征,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播者。
(二)展示設計的基本原則
在文化空間中,展示設計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要傳遞文化信息與價值觀念,更要保證商業價值與體驗感受。展示設計應注重以下基本原則與要素。第一,主題性原則。設計師在設計文化空間時應圍繞主題展開,通過故事敘述性方法來引導游客對展品的理解與感受。第二,功能性原則。設計師在設計文化空間時應考慮實用性與易用性,以確保文化空間的布局合理,流線順暢,滿足游客的參觀與互動需求。第三,美學原則。設計師在設計文化空間時需要考慮色彩、材質、照明等方面的和諧與美感,以提高游客的視覺體驗感。第四,創新性原則。設計師在設計文化空間時要打破傳統,運用新技術與新材料來表現出獨特的展示效果。第五,教育性原則。設計師在設計文化空間時要寓教于樂,通過展示活動向游客傳遞知識與文化。第六,互動性原則。設計師在設計文化空間時要注重游客的參與度,利用互動裝置與體驗區來強化游客的沉浸感。第七,可持續性原則。設計師在設計文化空間時應注意環保材料的應用與空間的可循環利用,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三)文化空間理論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價值
1.提升空間的文化氛圍
在展示設計中應用文化空間理論,能有效提升整個空間的文化氛圍。通過空間形態的精心構思、色彩的巧妙搭配、材質的細致選擇,可以在展示空間中營造出與主題高度契合且充滿藝術感染力的文化氛圍,如此,當游客踏入文化空間,很快就能被濃郁的文化氣息所包圍,仿佛穿越時空,進入文化的核心。文化氛圍的精心營造,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游客的感官體驗,更可有效促進游客對展示內容的深入理解與情感上的認同。在這樣的氛圍中,游客還會主動地探索與思考,從而在內心深處對展示內容產生共鳴,進一步加深對文化的尊重與熱愛。
2.強化空間的象征意義
文化空間理論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可在很大程度上加強與凸顯空間的象征意義。設計師通過對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和提煉,可以讓抽象的內涵元素轉化成為具有強烈象征意義的視覺符號,這樣文化空間就成為承載著豐富文化傳承與深刻歷史記憶的載體。同時,此種象征意義的傳達,使得游客在欣賞展品的同時,深刻感知到文化的強大力量與深遠影響,以增強游客對展覽內容的認知,使得展示空間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文化與心靈的橋梁。
3.提高空間的審美價值
文化空間理論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可提高空間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可顯著提高空間的審美價值。設計師通過對空間美學的深入探索,巧妙地將文化元素與審美理念相融合,使得文化空間成為既有藝術魅力又有獨特創意的場地。如此的設計手法,不僅讓展示空間在視覺上給人唯美的感受,更可在精神層面滿足游客對美的追求與向往。如通過空間布局、光線運用、色彩搭配、材質選擇等,讓游客在欣賞中體驗到一種超越日常生活的藝術之美,從而在心靈深處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二、文化空間理論下展示設計的應用
(一)空間布局與流線設計
1.功能區域劃分
故宮博物院在功能區域的劃分上充分彰顯了獨特的皇家氣派與人文關懷。為了能夠更好地區分展覽內容,滿足游客多元且個性化的參觀需求,故宮博物院將空間分為多個功能區,如文物展覽區、書畫專題展廳、宮廷原狀陳列區、游客服務中心、紀念品商店與餐飲休息區等。其中,文物展覽區有著豐富的藏品,宮廷原狀陳列區則可令游客認識古代皇室的生活場景,了解中國的文化。
2.參觀路線規劃
故宮博物院在參觀路線的規劃上充分考慮了游客的體驗感受與古建筑的文物保護。整個游覽路線從午門開始,沿著中軸線向北延伸,經過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直至乾清宮、交泰殿與坤寧宮。如此,不僅遵循了古代皇宮的建筑布局,更確保游客能夠有序地參觀主要建筑與各個展區。同時,考慮到游客的需求不同,故宮博物院中還專門設置了多條支線,提供了不同選擇,以確保他們在各專題展區中更好地欣賞藏品,了解背后的文化知識。
3.空間序列組織
故宮博物院在空間序列上的組織極具特色,通過一系列合理的空間轉換與視覺引導,給人帶來循序漸進的參觀體驗。從宏偉的午門進入,游客最先感受到的是開闊的廣場空間;隨后通過狹窄的通道進入太和門,可以說,空間的突然轉換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沖擊;接著,游客會在太和殿前再次體驗到空間的放大。這種空間序列的不斷變化強化了建筑的威嚴感,也巧妙分流了游客。另外,故宮還利用院落、廊道與園林等元素,營造出豐富的空間層次與較強的節奏感,讓游客在參觀過程中始終保持新鮮感與探索欲。
(二)展示形式與手法創新
1.物品陳列設計
故宮博物院作為中國文化遺產展示空間的重要代表,其物品的陳列設計相當值得借鑒。為使每件展品都能講述屬于自己的歷史故事,故宮博物院采用了多元的陳列手法。比如:將珍貴的宋代瓷器精心放置于特制的展柜之中,運用柔和的照明技術,凸顯瓷器本身的細膩質感與獨特色澤;為了保護一些極易受損的書畫作品,故宮博物院采取了懸掛陳列與旋轉展柜相結合的方式,這不僅能夠讓游客從多角度觀賞作品的細節,也確保了這些藝術珍品的安全完好。
2.多媒體互動展示
在多媒體互動展示領域,故宮博物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與創新。尤其是在“數字故宮”項目上,故宮博物院利用先進的觸摸屏技術與互動投影設備,為游客打造一個快速全面了解故宮歷史與文化的平臺。比如,在“紫禁城·天子的宮殿”互動展區,游客可通過簡單的觸摸屏操作,較快了解掌握整個故宮的建筑布局、歷史沿革和文化內涵,此種新型的互動體驗大大提升了參觀過程中的趣味性與教育性,使得文化學習變得更為生動難忘。
3.虛擬現實技術應用
在虛擬現實(VR)技術的應用上,故宮博物院正走在行業的前沿。在“VR故宮”體驗區,故宮博物院利用尖端的VR技術,精心重現了一些尚未對外開放的故宮區域,使游客在未曾踏入實體建筑的情況下,同樣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宮殿內部的莊嚴與精致。此外,故宮博物院還獨具匠心地開發了VR游戲“紫禁城探秘”,通過游戲化的互動方式,引導游客在虛擬環境中解開一系列歷史謎題,這種創新的展示形式不僅極大地吸引了年輕一代的游客,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教育開辟了全新的途徑。
(三)文化元素與主題表達
1.文化符號提煉與應用
故宮博物院在展示設計中巧妙地提煉和應用了一些寓意較為豐富的文化符號。比如,故宮博物院將龍、鳳、蓮花等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圖案運用于展館的裝飾與標志設計中,不僅體現皇家的尊貴,更讓游客了解、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2.展示主題的創意構思
故宮博物院在展示主題的構思上是較為獨到的,每個展區均有著獨特的主題與故事線。比如,在“清代宮廷生活”展區,展示的內容主要圍繞皇帝的日常起居與宮廷儀式展開。設計師通過精心策劃和排布,將展品按照時間順序與功能進行了分類,從早朝到晚宴,從服飾到文具,全方位展現了清代皇帝的生活面貌,使游客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歷史背景下的宮廷文化。
3.文化氛圍營造
故宮博物院在文化氛圍的營造上付出了較多心血,以使游客沉浸于中國傳統文化氛圍中。故宮博物院通過復原古代宮廷的建筑風格、傳統色彩與建筑材料,以及精心布置古典家具與優美藝術品,使游客在文化空間內彷佛穿越了時空。比如,在燈光設計上,采用柔和自然光與人造光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對文物的有效保護,并使游客在舒適的光環境中更好地享受視覺盛宴。同時,還通過背景音樂與講解服務,增強游客的文化體驗,使整個參觀過程成為一種心靈的洗禮。
(四)環境設計與氛圍營造
1.空間色彩搭配
故宮博物院在空間色彩搭配上充分體現中國傳統色彩的審美特點。從色調上來看,以紅、黃、綠、藍、金為主,這些色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比如:紅色的宮墻與黃色的琉璃瓦,不僅彰顯出皇家的尊貴與權威,更在視覺上產生強烈對比,使得故宮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愈發壯觀;在內部展廳則多采用淡雅的色調,如米白、淡灰,防止因色彩過于鮮艷而搶奪展品的風頭,強化了展品的視覺焦點。
2.照明設計策略
故宮博物院的照明設計在保護文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表現了展品的細節與美感。如通過自然光、光纖照明與LED照明相結合的方式,滿足內部照明需求。具體而言:設計師在書畫展廳,為了避免光線損害一些紙質文物,專門選取了低紫外線輸出的LED燈具,以精準控制光照強度;對立體性的展品,如雕塑和瓷器,設計師采用多點光源照明,從而減少展品陰影,使游客能夠全方位欣賞展品的立體感與質感。
3.裝飾材料選擇與應用
故宮博物院在裝飾上不僅選用傳統材料,也選用現代材料。特別是內部裝飾,以天然石材、木材與絲綢等傳統材料為主。比如,地面鋪裝使用了耐磨的花崗巖與精美的木地板,墻面裝飾則有手工打造的絲綢壁紙。這些材料不僅美觀大方,還具有較好的環境適應性。同時,在需要現代元素的地方,也巧妙融入了金屬、玻璃等材料,如在入口處安裝現代玻璃門,在不影響整體傳統風格的基礎上,增加了空間的現代感與安全性。
三、文化空間理論下展示設計的應用
創新與發展啟發
第一,展示形式的創新。故宮博物院在展示形式上大膽突破傳統,采用多元化的展示手法。比如,在瓷器展廳,故宮博物院運用了互動展示、多媒體展示等手段,讓游客能夠全方位、多角度地欣賞展品,此種創新形式在增強游客參與感的同時,更提升了展品的展示效果。第二,文化元素的融入。故宮博物院在展示設計中巧妙地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如太和殿展區中龍紋、鳳紋等傳統圖案的運用,不但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更增強了空間的文化氛圍,使展示空間更具特色和吸引力。第三,環境設計與氛圍營造。故宮博物院在環境設計上較為側重空間色彩搭配、照明設計策略與裝飾材料的選擇與應用。第四,展示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故宮博物院不斷探索展示設計的新技術、新理念,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未來都可用于優化游客的參觀體驗感,為高端文化空間的展示設計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綜上所述,在文化空間理論的指導下,對展示設計的應用進行分析,能夠使我們認識到,設計與文化的融合是提升空間審美價值的關鍵。通過深入分析與探索,未來設計師可為游客們打造出更多富有藝術氣息的展示空間,將文化的精髓傳遞給每個人。希望未來設計師能夠充分發揮展示設計的積極作用,讓文化空間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橋梁,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任舒婷,龔鑫.交互敘事視域下博物館數字化展示設計研究[J].工業設計,2024(9):101-104.
[2]王心楠.多媒體視域下博物館展陳設計新發展路徑研究[J].藝術品鑒,2024(27):134-137.
[3]辛玉玲.文化空間理論下展示設計的應用與發展趨勢[J].中國包裝,2024(9):129-131.
作者簡介:
許蔚思,安養大學博士研究生,汕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藝術學、設計學、美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