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在綠電供應、綠電交易、綠電應用等方面持續發力,北京正加快構建起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的新能源系統,為綠色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綠電,是指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或趨近于零的電力,其主要來源為太陽能、風力等可再生能源。推動綠電建設是加快能源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在“雙碳”目標引領下,北京深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持續加強可再生能源建設,不斷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電力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北京本地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533萬千瓦(含應急備用電源),其中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為435萬千瓦,占總裝機比重的28%左右。通過在綠電供應、綠電交易、綠電應用等方面持續發力,北京正加快構建起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的新能源系統,為綠色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經開區建成全國首家綠電碳匯聯合服務工作站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是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臺和全市高精尖產業主陣地。近年來,經開區市場化綠電交易規模逐步擴大,2024年綠電交易量占北京地區綠電總量的20%,位列北京各區首位。為提升綠電交易效率,實現一站式、全鏈條的綠色低碳服務,2024年11月,全國首家綠電碳匯聯合服務工作站(以下簡稱工作站)在經開區正式啟用。該工作站由經開區、首都電力交易中心和北京綠色交易所共同成立,首次在國內實現市場化用戶綠電綠證、碳配額和ESG一體化、全鏈條服務。該工作站主要為市場化用戶提供綠電交易、碳匯管理、節能減排咨詢、政策解讀、技術支持等一體化綜合服務,可有效擴大首都綠電綠證規模,促進首都清潔能源消納。
在綠電交易服務方面,工作站通過搭建綠電交易平臺,為企業提供綠電交易對接、綠電證書核發、綠電使用監測等服務,幫助企業降低用能成本,提高綠色電力使用比例,降低碳排放。同時,積極探索以市場化交易方式引入更多綠電資源,豐富綠電供應。
在碳排放管理服務方面,為企業提供碳排放核算、碳交易、碳排放管理體系建設等服務,幫助企業實現碳排放的有效管理和降低,助力經開區形成綠色低碳的循環發展模式。
在ESG提升服務方面,助力企業精準核算碳足跡,制訂科學的節能減排計劃,支持企業開展各類社會責任項目,加強與社區、員工的互動與合作,為企業提供ESG信息披露的全方位指導。
經開區供電公司綠電綠證服務團隊隊長郝月介紹說:“企業可直接在聯合服務工作站辦理綠電交易業務申請,不用來回跑。我們團隊也會通過這個平臺持續為電力用戶做好綠電需求測算、賬單分析等一系列服務。”
全國首家綠電碳匯聯合服務工作站的啟用是北京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的有益實踐,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質量、激發市場活力,為全國能耗和碳排放一體化服務、管理提供“北京方案”。
延慶區推進建設北京市首個綠電示范園區
延慶區清潔能源豐富,已建立氫能、太陽能應用場景,從能源供應端可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擁有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資源優勢。立足生態涵養區功能定位,延慶區以中關村延慶園為主陣地,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建設北京市首個綠電示范園區,為綠色低碳高效轉型發展提供標準化樣板。
截至2024年底,園區內有綠電需求的三吉利、合銳賽爾、匯磁粉體、京能熱力等43家企業已通過單獨或組團共用電表戶號方式100%實現綠電入市,入市企業綠電使用量占園區總用電量的65%。八達嶺工發孵化器、中關村(延慶)體育科技前沿技術創新中心建成全綠電產業園。
延慶區大力推進多種類型綠電項目落地,引導企業投資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利用園區內屋頂資源鋪設分布式光伏,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構建起穩定可靠的綠色電力供應體系。目前,已落地一批清潔能源項目包括京能延慶光伏加密項目,總投資1.33億元,實現當年開工、當年并網發電,每年將提供綠電4000萬千瓦時;無人機產業園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投資約300萬元,計劃裝機容量1兆瓦;合銳賽爾公司分布式光伏項目面積3200平方米,投資約150萬元,計劃裝機容量504千瓦;“圖精云平臺”項目建設面積5200平方米,投資約400萬元,計劃裝機容量1.1兆瓦。以上光伏項目在進行綠電認證后,每年每兆瓦裝機量可產生100—150萬千瓦時綠電,大大節省企業購電成本。
在綠電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綠電交易規模也在持續擴大。延慶區通過政策護航,激發綠電交易市場活力。探索以園區為購電聚合體的新型綠電交易模式,在全國率先開展自發自用分布式光伏綠證核發先行先試工作,服務中小企業便捷參與綠電交易。中關村延慶園管委會搭建平臺,引入有實力的購電公司,主動對接國家電網、首都電力交易中心以及市城市管理委、市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建立京津唐電網的綠電交易模式,通過電力捆綁綠證銷售,實現企業購買綠電證電合一。同時,編制實施《延慶區中關村延慶園企業市場化綠電交易補貼政策》,對參與綠電及綠證交易的延慶園企業給予每千瓦時綠電0.01元補貼,每家企業年度補貼不超過30萬元,有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增強企業綠色產業市場競爭力。
通州區打造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
2024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建成與新型電力系統相適應的智能高效電網”。近年來,通州區初步探索出“引綠+賦數+提效+匯碳”路徑,推動發輸變配用全環節升級、多能互補和電能替代、源網荷儲全環節互動,建設大型受端城市新型電力系統。預計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綠電占社會用電量比重達60%,支撐城市副中心能源低碳發展。
建設新型電力系統,保障綠電供應需要堅強可靠的電網做支撐。通州500千伏電網形成“一南一北一中”三電源支撐,220千伏電網打造“三分區供電、區內日字成環、區間多聯絡”結構,110千伏及以下建設靈活可靠的現代智慧配電網,服務本地新能源發電“應接盡接、應并盡并”。
此外,城市副中心聚焦建筑、交通、能源三大重點領域,加快新能源應用。建筑方面,在全市率先實現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執行綠建三星級標準。交通方面,優化快充樁網絡布局,助力通州全境實現“2千米充電圈”,打造“電動汽車與電網互動”平臺,解決小區充電樁接入難題。能源方面,打造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能源控制中心,并在控制中心部署城市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根據2024年國家能源局公布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典型案例名單,城市綠心項目成為北京市轄區內唯一入選案例。據了解,預計到2025年,城市綠心“零碳”運營園區綜合示范項目將構建以電能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區域綠電供應100%,本地可再生能源消納100%,最終將實現園區負碳運行。同時,為打造園區“低碳”能源系統,依據《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型電力系統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設施配置技術規范》中的地方標準,將建設城市綠心智慧配電網,打造可靠的園區“低碳”能源系統和“零碳”服務管理平臺樞紐,支撐園區“零碳”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