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近年來,嘉魚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和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總目標,把黨建引領作為“第一引擎”,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聚焦夯基礎、興產業、育人才、強治理,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新成效。
聚焦頭雁領航,筑牢鄉村振興戰斗堡壘。嘉魚縣始終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突出選優配強村干部、強化基礎保障,著力把村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斗堡壘。選優配強一線隊伍。健全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制度,開展村“兩委”班子屆中分析研判,將不勝任崗位及“紅色體檢”不過關的清出村干部隊伍。加強村黨組織后備力量培育,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致富能人回鄉、企業家返鄉。全面夯實基層保障。采取“請進來、走出去”和集中培訓、輔導講座等多種形式對農村基層干部開展培訓,分級分類做到培訓全覆蓋。多渠道提高村干部待遇,村主職年工作報酬提升至4萬元,副職提升至2.8萬元。同時,對全縣村(社區)干部實行養老保險補貼,并建立村干部工作報酬與集體經濟發展收益掛鉤制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扎實開展“頭雁競飛論壇”活動,推動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同臺“打擂”,用實際案例生動展示出實干真績、目標任務、發展藍圖。
聚焦強村富民,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支撐。嘉魚縣注重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快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打造農業板塊,不斷壯大綠色食品產業。建成蔬菜集約化育苗和工廠化集中育秧基地,蔬菜種植面積達45.37萬畝,建成萬畝水產、萬畝香柚基地。建設1000畝綠色食品加工園,促進農產品就地轉化增值。強力推進農文旅深度融合。圍繞“打造后花園”破題,立足生態底蘊與區位優勢,打好山水牌、康養牌、文化牌,打造集濱湖休閑、森林康養、低空運動于一體的水生態康養集聚區。聚力提升集體經濟活力。全面開展農村“三資”清理,清實全縣“三資”底盤。充分整合項目、資金、資產等,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推動各村逐步成立村級產業公司和組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聚焦人才振興,增強致富發展保障支撐。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壯大治理人才隊伍。以資源服務平臺下沉為契機,連續五年實施村后備干部“千人計劃”“一村多名大學生”“一村一名村醫”等鄉村人才培養計劃。打造產業人才隊伍。依托蔬菜水產兩大產業,招商引資和本土培育齊頭并進。用好農技人才隊伍。與武漢市農科院建立院縣合作關系,邀請專家教授指導企業、種植養殖大戶25家。加大本土農技人才培養,培養引進農技、畜牧等技術人才,實現鄉鎮技術服務全覆蓋。
聚焦鄉村善治,共同締造幸福和美鄉村。搶抓省委賦予的基層治理四級框架試點機遇,深化共同締造,努力推動鄉村善治。打通治理末梢,精密織網。科學劃分網格,以村民小組或自然灣為基礎劃分網格,同步將黨組織建在網格上,把黨組織工作觸角延伸到農戶和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全覆蓋推行黨員戶掛牌,建立“十戶一聯”制度,科學設崗發揮無職黨員作用,推行村干部或村民小組長擔任網格長,每名網格員聯系10戶左右農戶,使群眾有事隨時都能找到黨組織、見到村干部或黨員。
(作者系嘉魚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