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調查“含真量”
為了表面滿意而開展的滿意度調查,表面是為了“臉上好看”“面上有光”,本質是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在作祟。要樹牢正確政績觀。廣大黨員干部要清醒認識到業績是干出來的,只有以百姓心為心、以群眾事為事,才能真正贏得群眾信任與支持。要深入群眾調查。克服數據依賴,多深入一線,掌握第一手資料,獲取最全面信息,擠干滿意度“水分”。要以科學手段開展調查。優化評價標準和方式,構建群眾評價、專業機構評價、業內評價、上級部門評價等互為印證的評價體系,切實提高調查“含真量”。
(宜昌枝江 付帥)
以群眾滿意為標準
作為一項收集社情民意、推動基層善治的制度設計,民意調查的生命力和公信力在于真實、客觀。但現實中,少數地方和部門一味追求光鮮亮麗的數字,讓民調淪為形式,長期以來飽受詬病。在糾治“四風”常態化的背景下,以弄虛作假的形式主義應付民調,“翻車”是大概率事件。不如徹底撕掉“皇帝的外衣”,以群眾滿意為標準踏踏實實為群眾辦實事,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實實在在的成績取信于民。" " " " " " " " " " nbsp; " " " (漢川 段利榮)
回歸滿意度調查的“本意”
讓滿意度調查見實效,必須堅持實事求是。要轉變政績觀,以為民辦實事為目標,改進反映部門工作的評價方式,提高基層治理水平。要正確看待點贊與批評,接納批評,了解背后原因和訴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要把功夫下在日常,把平時的工作干好、服務做優,讓工作成效經得起考驗,從根本上提高群眾滿意度。只有收集到客觀真實的“民意”,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才能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真正回歸滿意度調查的“本意”,避免盲目追求數字的怪象發生。
(荊州 鄒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