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效能評估指標具有隨機性和模糊性,影響效能評估結果的問題,提出了某型裝備機動能力效能評估方法。利用主客觀賦權法、熵權法和云模型相關理論對某型裝備機動效能進行綜合評估。建立了某型裝備機動效能評估模型,論述了機動效能評估的基本步驟。得到了裝備機動效能評估結果隸屬云。該方法評估了某型裝備的機動效能,評估結果較為直觀。實例結果表明:該方法可對某型裝備機動效能進行評估,可服務于裝備機動決策。
關鍵詞:裝備;效能;評估;熵權;主客觀賦權
DOI:10.3969/j.issn.1009-086x.2025.01.019
中圖分類號:E92;TJ7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086X(2025)-01-0173 -09
引用格式:胡浩,馮輔周,朱俊臻,等,基于熵權一主客觀賦權法的裝備保障單元效能評估研究[J]現代防御技術,2025,53(1):173-181,
Reference format: HU Hao, FENG Fuzhou,ZHU Junzhen, et al.Research on Equipment Support Unit EffectivenessEvaluation Based on Entropy Weighting-suhjective and Ohjective Weighting Method[J].Modern Defence Technology,2025,53(1):173-181.
0 引言
準確客觀地對裝備機動效能進行評估,對裝備優化設計、指揮決策和裝備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外學者進行了許多武器裝備機動評估實踐,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評估方法,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我國科研院所和部隊結合各自的工作和任務,進行了裝備保障效能評估相關研究。廣大研究學者應用很多方法評估系統效能,包括層次分析法、熵權法、仿真實驗法和作戰環理論等[1?2]。錢曉超等[3]通過建立陸軍全域作戰效能評估體系,對體系的作戰效能進行了評估;馬鈞文等[4]基于武器裝備體系貢獻度評估模型,利用置信規則推理方法對體系的作戰效能進行了評估;羅承昆等[5]使用作戰環理論建立了作戰體系網絡模型,以信息熵理論對系統的作戰效能進行了評估;魏東濤等[6]利用改進信息熵效能評估方法對系統作戰效能進行評估,并結合實例對評估結果進行驗證;陸營波等[7]利用神經網絡構建武器裝備效能評估模型,對復雜系統效能進行評估,并以某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攔截效能評估為例對所提方法進行了驗證;梁墚等[8]根據專家的判斷信息科學地確定專家客觀權重,并結合實例對所提方法進行了驗證;許慶等[9]建立了航天裝備保障能力評估體系,利用多種評估方法對航天裝備保障效能進行評估,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張高峰等[10]建立了復雜電磁環境下水面艦艇防空反導作戰效能指標體系,并利用層次分析法對作戰效能進行了評估;王永攀等[11]建立了復雜裝備維修質量模型,并給出了模型的計算方法,可實現復雜裝備維修質量評價;田啟華等[12]根據指標的性質,利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方法,客觀地確定多個指標的權重,并結合實例對所提方法進行了驗證。
在效能評估過程中,基于云模型的效能評估方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王慶龍等[13]針對C4ISR 系統建立了效能需求模型,并利用基于云模型的效能評估函數實現了系統效能分析;劉炳琪等[14]建立了航空裝備維修保障能力評估體系,并利用改進的熵值法和云模型理論對保障效能進行了評估;朱敦祥等[15]建立了裝備維修保障能力評價體系,并利用云物元理論、熵權法和均方差法對裝備保障能力進行了評估;王雙川等[16]通過建立非對稱灰色云模型,對裝備保障系統的效能進行了評估,評估結果較為客觀;陳莉等[17]利用熵權-云模型對綠色智慧城市進行評價,并驗證方法的有效性。
在效能評估的發展歷程中,美軍提出“ 基于性能的保障”的概念,意味著裝備效能評估體系開始建立。美軍不但建立了基于能力的需求分析方法,而且形成了一種新的方法和流程,以滿足未來裝備發展的需求。在歐洲航天與防務工業協會發布的《后勤保障分析國際程序規范》中,用定性、定量的方法明確了保障性要求。效能評估同時也是學者研究的熱點,AU 等[18]圍繞提高聯合部隊作戰效能進行研究,對抽象的作戰模型作戰效能進行了分析評估;DILLENBURGER 等[19]利用一種分析方法成功確定了多目標空襲中的最優Pareto 前沿,保證了精確空襲的成功性;HOCAO?LU[20]研究了將防空導彈分配給來襲空中目標的問題,以最大限度提高陸基防空系統的防空效能;JUNG 等[21]利用大數據和虛擬仿真方法對武器系統的效能進行了評估,發現了影響武器系統效能的重要因素,并找到了這些因素的最佳值;DANESHVAR 等[22]使用模糊集理論、層次分析法和數據包絡分析的組合方法來處理系統評估中的不確定性,提高了風險評估的可靠性。
在對系統建模和效能評估的研究中發現,支撐保障能力評估的決策信息具有一定的不完備性、隨機性和模糊性,傳統的效能評估方法難以對指標的隨機性和模糊性進行處理,缺乏對兩者的統籌。對于復雜的系統,可采用作戰環理論對系統的效能進行評估,以作戰環的數量作為衡量系統效能的指標,但評估過程中對體系中節點異質性沒有充分考慮,效能評估結果不精確。云模型理論在處理隨機性和模糊性問題時,可以較好地將二者進行統籌,將定量與定性問題相互轉換,得到效能評估結果隸屬云,直觀地反映效能評估結果且評估結果準確客觀,云模型理論廣泛應用于效能分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