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序易,華章新。又是一年春天里,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個春天讓人期待。
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實施以來,這片承載著厚重歷史與輝煌未來的熱土,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激情與活力,釋放出奇偉磅礴的豪情和力量。
無論這塊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
無論這場攻堅有多難,都必須打贏!
百舸爭流千帆競,勇立潮頭敢為先。追夢的遼寧人和祖國在一起,用奮斗刷新生活,奔競新時代。
站在新的時空坐標,遼寧省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全面振興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決扛起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以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為總牽引,聚力開展改革攻堅,推動黨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務在遼寧落地見效,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成效,探索形成一批重要改革成果,為遼寧振興發展注入了動力活力。
優化升級,匯聚振興發展新動能
這是一個嶄新的起點,這是一段宏偉的征程。
東風散為雨,春回萬物興。當春風吹來之時,一幅恢宏壯麗的發展藍圖在世人面前徐徐展開,遼寧的振興脈搏,再次激情躍動。
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實施以來,一項項改革發展的舉措,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為遼寧高質量發展匯聚了強勁動能。
——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各項改革。遼寧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先手棋、關鍵仗,連續三年召開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大會,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開展“清風遼寧”改革,推動政務流程再造,開展“告知承諾+容缺辦理”等改革,推動減材料、減時限、減環節,實現在一個平臺、一個窗口受理、審批。建立“辦事不找關系、用權不圖好處”常態化機制,被國務院辦公廳在全國推廣。統籌推進綜合窗口改革,持續深化五級政務(便民)服務中心(站)綜合窗口改革,全面實行“一窗收件、分類受理、統一出件”服務模式,實現受理和審批分離,“一窗”受理率超過80%,企業群眾辦事平均時限縮減74%,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建立線上線下服務企業機制,打造“遼企通”服務企業專屬平臺,為經營主體提供辦業務、找政策、提訴求、查信用、找人才、融資金、拓市場等全流程在線服務。建立企業常態化溝通機制,省委、省政府領導帶頭與企業面對面溝通,為經營主體配備專業管家6萬余名,“一對一”提供個性化服務。建立信用體系,實施《遼寧省社會信用條例》《遼寧省懲戒嚴重失信行為規定》,積極開展信用修復協同聯動,信用法治化建設位列全國首位。沈陽市在全國率先建立政府和企業全覆蓋的系列信用地方標準體系,“信用+智慧市場監管”模式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強力推進數字化改革。遼寧創新數字政府建設模式,省級統籌、各市應用模式得到國務院辦公廳的認可。全省一體化數據資源管理系統為省、市、縣三級提供數據供給。“一網通辦”改革落實落地,一體化政府服務平臺提供12萬余項服務。推動整體政府建設,實現跨行業、跨層級、跨部門審批48個“一件事”落地,相關案例獲國務院辦公廳認可并在全國推廣。“一網統管”改革初具成效,經濟運行、應急管理、環境保護、市場監管等領域數字監管水平不斷提升。推進政務服務效能監管改革,建設“遼寧政務服務效能監察平臺”,對全省政務服務進行全流程、閉環式監管。建設“食安遼寧”一體化智慧監管服務平臺?!耙痪W協同”助力黨政機關提質增效,建設完善“遼政通”全省協同辦公平臺。智慧人大、智慧政協、智慧工會的建設深化了全省人大、政協、工會系統改革。數字社會正在加速構建,智慧社區、智慧街道與百姓日常生活緊密融合,與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形成互動,打通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全面推進“12345+網格”社會治理管理體系深度融合,形成“接訴即辦”和“網格報告、鎮街吹哨、部門報到”六級聯動機制,實現政府對社會治理的穿透式管理。
——積極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遼寧出臺了相關實施方案,積極推進多個省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特別是在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和數據要素改革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相關數據要素改革工作獲得國家數據局的肯定并向全國推廣。
——科技教育人才改革一體推進。遼寧以全新體制機制組建了多家實驗室,賦予實驗室更大的自主權,強化了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建立了重大科技成果定期發布和對接機制,通過多種方式組織實施了多項產業技術創新類和民生科技類項目,強化了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構建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結合的創新聯合體,帶動產業鏈上下游整體發展。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將職稱評審權下放,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國企或民企自主評審;完善“興遼英才計劃”,激勵更多優秀人才來遼工作、創業和發展;推動學科專業適應性、前瞻性和結構性變革;促進職普、產教、科教融合,創新校企協同育人;實施“興遼未來工匠”工程,助力產業協同發展,培養高水平工匠人才。
惠企利民,取得深化改革新成效
這是一個實現偉大夢想的啟航,這是一個令人充滿希望的時代。
春潮澎湃處,揚帆奮進時。金色的陽光灑滿遼沈大地。藍圖繪就,眾志成城,今天的遼寧豪情滿懷。
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實施以來,遼寧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鼓舞人心,引領遼寧闊步前行,廣大企業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耙黄笠徊摺蓖七M省屬企業改革深化提升,市場化推進多家企業重組,全省新成立多家集團公司。遼寧振興發展基金和遼寧新誠資產經營平臺正式啟航,遼粵科創發展母基金正式簽約。“三能”機制改革,使全員勞動生產率顯著增長。央地合作模式的創新,鞍鋼與凌鋼的市場化重組,有力促進了鋼鐵行業的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央地合作取得新突破。
——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一系列改革舉措的出臺,完善了拖欠賬款常態化預防和清理機制。涉民營企業刑事訴訟“掛案”清理專項工作持續開展,努力破解“執行難”問題。服務民營企業平臺的搭建,“四個撮合”常態化對接撮合機制的建立,著力解決民營企業與政府相關部門、央企與國企間的信息不對稱、資源不對稱等問題,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完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自貿試驗區取得顯著成效,累計形成“誠信政府建設新模式”等16項創新經驗并在全國復制推廣,注冊企業突破10萬家。中歐班列運行體系的創新,構建了面向東北亞“一帶一路”國際物流合作機制,在東北地區率先開展了多項新業務。
——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機制。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完善了一體發展機制,出臺了先進制造業集群協同發展行動計劃,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及備忘錄。通過梳理都市圈重點產業,遼寧繪制了重點產業鏈圖譜及招商地圖,創新了園區托管招商機制,推進了都市圈各市在重點產業的深度合作。沿海經濟帶海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建立,推動了海洋產業技術平臺建設及科技成果轉化。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堅持穩定土地承包經營,穩妥有序推進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試點任務。沈北新區、于洪區、旅順口區三個地區全面完成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大力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發展質效。健全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建成農村產權交易機構3家。
——加強民生領域改革。遼寧扎實推進醫療改革,沈陽市、大連市分別獲得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中國醫大附屬第一醫院入選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醫院?;A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深入推進,全省共組建825個教育集團,覆蓋率達到98.2%,進一步提升了弱校和農村辦學水平。遼寧在信訪矛盾化解方面也創新了機制,扎實開展了各項工作。
破浪前行,構建治理體系新格局
這是激勵人心的舉措,引領遼寧發展的腳步;這是共同理想的火炬,昭示遼寧前行的目標。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前行的動力競相迸發。
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實施以來,遼寧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破浪前行,逐步構建起一個更加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治理體系。
——深化民主法治領域改革。遼寧系統完善人大工作運行制度,優化議事、表決程序,提升依法履職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建立人大協同合作機制,推動東北三省一區在旅游業協同發展方面取得首個立法成果。健全協商制度機制,制定加強和改進民生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積極發展協商民主,打造多個協商平臺,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更多參與政治、表達訴求的渠道。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制定出臺加強黨委講師團建設工作舉措,提升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推動省、市、縣三級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重點推進遼寧日報社、遼寧廣播電視臺新媒體傳播矩陣建設,推出一批融媒體產品,講好遼寧故事。在外宣工作方面,深入推進改革創新,構建以多語種外宣平臺和海外社交平臺賬號為核心的全媒體國際傳播矩陣,提升遼寧的國際影響力。
——深化社會治理體制改革。縱深推進政法改革,健全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的體制機制,建立全省政法跨部門協同辦案平臺并上線運行。完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化律師、公證、仲裁、調解、司法鑒定管理體制改革,構建以人民調解為基礎的大調解工作格局。制定出臺加強市、縣法治建設的實施意見,完善依法治市(縣)工作機制。
——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制改革。不斷完善治理體制,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出臺《遼寧省河流斷面水質激勵補償辦法》,建立“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源頭預防制度,對全省國土空間實行生態環境差異化管控。多個生態環保案例得到生態環境部的推廣。
——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建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推動全省街道、社區建立“大工委”“大黨委”,優化社區網格設置,建成5212個黨群服務中心。推動省智慧黨群服務平臺與12345平臺有效對接,建立接訴即辦工作機制。
——深化統戰和群團制度改革。加強同各民主黨派常態化學習交流制度,拓展平臺載體作用。健全高校統戰工作機構和工作機制,創新完善群團工作機制。
回首過去,收獲滿滿;展望未來,再踏征途。不怕困難、不畏風險,團結一心、奮勇前進,打好打贏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決勝之戰,遼寧將書寫新的篇章、新的輝煌!
(遼寧省委改革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