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5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這是中央釋放的重要信號,各級黨組織要準確把握,深刻理解,認真落實。
" 然而,在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過程中,有一種現象必須引起重視,有的地方、部門和單位,沒有全面領會中央精神,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學得不深不透,有的斷章取義,有的一知半解,甚至還在落實中大打折扣,他們提出的一些貫徹思路和具體措施不但不符合中央要求,甚至還有悖中央精神,片面強調穩,而不講進,有的還以“穩”字當頭,掩蓋問題、回避矛盾,思想和行動還停留在原有的狀態上,行動不積極,工作無進展。當然,在大的經濟環境下,確保穩定是基礎,但穩決不是不思進取,裹足不前,抱殘守缺。究其原因,客觀上看,承平日久,黨員干部中容易出現精神懈怠。近年來,一些同志缺少了像改革開放初期那樣的沖動、拼勁,甚至不愿擔當、不敢作為,對待工作得過且過,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有的對中央的要求陽奉陰違,思想因循守舊,求穩怕亂,只守攤子不干事,只想當“二傳手”,只說不干,上面推一下,他動一下,不推不動;有的胸無全局,不講大局,只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打著如意算盤,算著小九九,一做起事來就強調客觀,不找自己的主觀原因……
穩,不是裹足不前、原地踏步。中央明確提出了“穩中求進”的要求,其中的關鍵是要“進”,通過進步來促進穩定。如果我們僅僅滿足于穩定而不思進取,那么這種穩定也只是表面的、暫時的,不可能達到真正的、長久的穩定。因此,“進”是促進穩定的最好利器,是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追求的目標。那么,如何“進”,又應該往什么地方著力呢?中央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明確的方向。我們要盡快對標對表,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確保令必行,行必果,不折不扣地落實中央的指示和要求,決不變形、不走樣。在“進”的過程中,轉方式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傳統的方式方法在新的形勢下可能已經不再適應,不能僅憑經驗、吃老本,更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規。對于那些不適應新要求的方式方法,我們要及時調整和改進,盡快找到一套科學、合理、適應現代化要求且行之有效的新方式新方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推動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同時,調結構也是“進”的重要途徑。我們要根據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和承擔的職能職責,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調整結構。要針對市場的客觀需求,合理布局、優化資源配置,做到優勝劣汰。決不能脫離實際、盲目決策,更不能竭澤而漁、貪大求全。最終,我們的目標是提質量、增效益。我們要切實圍繞這個目標推進各項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和發展,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
" 積極進取不是掛在口頭上用來喊的說的,必須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上,黨員干部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決不能懈怠,更不能“躺平”,要以高度的使命感、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多一分責任,多一分擔當,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