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斯底里是崩潰,底里歇斯(delicious)是美味;生活如果給我一拳,那會一拳打在棉花上。這些乍聽出人意料,細品會心一笑的“包袱”,如今有了一個共同的稱呼——“抽象”。它不限于特定形式,不囿于固定載體,可以是諧音梗等文字游戲,也可以是“揭短”的大方自嘲,還可以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迷惑行為”。“玩抽象”事實上也構成了與個體生活的和解。自嘲不是妄自菲薄,而是虛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現眼”不是嘩眾取寵,而是用力逗笑生悶氣的內心。當面對困厄、挫折與迷茫,陷入徘徊不前的精神內耗,“淡淡地發癲”不失為情緒的出口。由此而言,“玩抽象”也是一種與心靈對話的體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