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重慶再度開啟“人從眾”模式,各大景點、商圈人頭攢動,熱鬧非凡。2月1日,大年初四,我有意避開洶涌人潮,前往位于重慶市南岸區的黃葛古道漫步,感受山城沉靜、醇厚的另一面。
從南岸區黃桷埡老街出發,來一根兒時酷愛的攪攪糖,順著街道拾級而上,滿目皆是“老重慶”的影子。老街依山勢而建,沿途分布著175棟巴渝民居和文物故居,青磚黑瓦、飛檐翹角的特色,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或許是不忍破壞老街悠然的氛圍,商家們并不急著吆喝生意。老街坊們則搬出凳子,在屋檐下排排坐,笑看著來往游客,談論著柴米油鹽,細數著逝去歲月。
在老街的眾多故居中,有一處人氣最高,那便是三毛故居。這位定居撒哈拉沙漠的奇女子,就是在這里蕩秋千、戲水缸,度過了她生命最初的5年時光。
三毛故居遠離主街,頗有些鬧中取靜之意。據工作人員介紹,整個故居不大,系一棟兩層高的小樓,其中一個房間被裝飾成了書屋。沿墻筑起的書架上,整齊擺放著三毛的原版及絕版著作。于書架旁置一把藤椅,開一扇軒窗,推開便是青山蒼翠,天寬地闊,讓前來參觀的游客忍不住感嘆“這就是理想中的房間”。
三毛的著作我讀得不多,卻記得一個故事:一位自稱“不快樂的女孩”的讀者給三毛寫信,傾訴“貧乏人生”的煩惱。三毛回信教女孩如何布置房間,嘗試打扮自己,報名學習課程,找到興趣點,鼓勵她“不要任憑生命再做賠本的流逝和傷感”。
我想,三毛之所以能給出這些細膩、中肯的建議,皆出自她對生活的熱愛。因為熱愛,所以要“痛快活過”,去閱讀,去寫作,去愛,去流浪。在快節奏的當下,我們是不是常常困于雞毛蒜皮的小事,忘了這份熱愛呢?
臨走之際,我在明信片上蓋下紀念戳,圖案是一朵小花,旁邊是三毛對于生活、對于生命的思索:“歲月極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p>
告別三毛故居,繼續向前,便進入黃葛古道。一條石板路蜿蜒曲折,望不到頭,兩側的黃葛樹枝繁葉茂,參天蔽日,黃葛古道便得名于此。
黃葛古道始于唐朝,興于宋元,盛于明清,其原起點位于海棠溪碼頭。這里是川渝黔滇桂間商賈往來的必經之路,數百年來,一代代背夫、馬幫靠著肩挑背扛、負重前行,將川渝盛產的青銅、瓷器、絲綢、蜀錦等貨物經此運往貴州、云南、廣西等地,又將貴州、云南等地的茶葉、藥材、皮毛、土紙等貨物經此送入重慶城,進而經川江航道運往全國。一根脊梁,一雙肩膀,成就了這條“古西南絲綢之路”的繁盛景象。一袋茶葉,一匹絲綢,促成了不同地域間的文化交流。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重慶人從來不缺戰天斗地的勇氣。這股勇氣,何嘗不是源于對生活的熱愛?因為熱愛,所以肯奮斗、敢爭先、挺得住、扛得起,只為讓日子更好,歲月無憂。
如今,行走在黃葛古道上的不再是行色匆匆的背夫、馬幫,取而代之的是閑庭信步的各地游客。他們或拍照留念,或圍爐煮茶,感受著身邊的一份份“小確幸”。
沿黃葛古道向江邊前行,迎接我的是又一個“打卡”點——敦厚坡老街。在這條不到500米長的老街上,分布著20多家簪花店。憑借重慶首個“簪花一條街”的美名,2024年,這里吸引了超11萬人次的游客,實現年旅游綜合收入430萬元。
我原以為,春節期間,商家們都會歇業回家過年。沒想到,好幾家簪花店都進入忙碌狀態,年輕女孩們正排隊做妝造?!敖裉靹偦謴蜖I業,就來了幾撥顧客,是個好兆頭?!钡陠T笑著說。
老街店多人多,卻忙中有序。店員告訴我,這里的商家和居民們組成了古道簪花商居聯盟,居民代表、商家代表、專職網格員、社區民警還成立了“古道簪花智管會”,專門解決老街在發展簪花文旅產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在多方助力下,不僅商家生意火了,街道面貌也煥然一新,在一次次新老交匯中,老街坊和“生面孔”找到和諧共處的方式。我想,這也是當地人對“熱愛”的另一種注解。
古道漫漫,如同一條時空長廊,連接著過去與現在。流年緩緩,唯有心懷熱愛,方可抵歲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