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8日晚,除夕夜,萬家燈火。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癥醫學科ECMO(體外膜肺氧合)團隊的值班室里,副主任黃文祺正和同事們一起吃著醫院準備的年夜飯。手機鈴聲突然響起,打破了短暫的溫馨時刻,“秀山縣人民醫院一名老年男性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循環呼吸難以維持,需要ECMO支持!”
黃文祺馬上放下筷子,迅速撥通了團隊其他成員的電話。15分鐘后,ECMO團隊的5名成員全部集結完畢。他們熟練地檢查設備:ECMO主機、離心泵、氧合器、管路系統、穿刺套件……每一件都關乎患者的生死。
救護車在夜色中疾馳。車窗外,不時有煙花綻放,照亮了醫護人員凝重的面龐。主治醫生文柯力低頭檢查著藥品,她想起去年春節也是在這樣的緊急出診中度過的。
經過近400公里馳騁,ECMO團隊到達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時,夜已深沉。時針指向晚上11點,一場與生命極限的較量即將開始。
71歲的老人因急性心肌梗死陷入嚴重循環衰竭,血壓低得驚人——僅79/58mmHg。他的全身已呈現出令人心悸的青紫色,仿佛生命之火即將熄滅。盡管醫護人員已連續使用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多種升血壓藥物,劑量已達極限,但生命的天平仍在無情地傾斜。
就在這生死關頭,黃文祺迅速而堅定地決定:啟動VA-ECMO(動脈—靜脈體外膜肺氧合)。
接下來的每一個細微操作都宛如懸在生命懸崖邊的藝術。穿刺、置管、連接管路、啟動設備……每一個動作都凝聚著醫者的智慧與勇氣。次日凌晨2點,ECMO終于平穩運轉,監護儀上跳動的數字牽動著在場每一個人的神經。患者的血壓隨著設備的運行漸漸攀升,原本青紫的肌膚慢慢浮現出生命的紅潤。
但還不能大意,ECMO運行期間,出血、血栓、感染等并發癥如影隨形。主治醫生熊斌主動請纓留守觀測。他目光如炬,專注于每一個抗凝指標的細微變化,隨時調整設備參數。夜深人靜,病房內ECMO主機發出低沉的嗡鳴聲,仿佛在訴說著生命頑強的律動。
1月29日,大年初一,早上7點,患者病情趨于穩定,具備轉運條件。ECMO團隊審慎地決定將患者轉至重醫附二院重癥醫學科繼續治療。救護車上,醫護人員目不轉睛地盯著監護儀,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異常數據。
上午11點,患者安全抵達重醫附二院。
此時,ECMO團隊已經連續奮戰12個小時。黃文祺的眼睛里布滿血絲,但他顧不上休息,立即組織多學科會診,制定后續治療方案。
這樣的故事,對于重醫附二院ECMO團隊來說已是常態。
作為重慶市ECMO救治中心,重醫附二院ECMO團隊承擔著全市及周邊地區危重癥患者的救治任務。過去一年,他們用專業與堅持,在52例ECMO支持治療中創造了超過60%的成功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春節期間,ECMO團隊24小時待命,隨時準備奔赴搶救一線。他們錯過了與家人團圓的溫馨時刻,錯過了熱鬧的年夜飯,錯過了喜慶的春晚,卻為無數家庭守護著團圓的希望。
在重癥醫學科病房外,患者的家屬紅著眼眶對黃文祺說:“謝謝你們,讓我的父親有機會看到新年的太陽。”這句話,道出了ECMO團隊堅守的意義。
夜幕再次降臨,ECMO值班室的燈依然亮著。在這個萬家團圓的節日里,這群生命的守護者依然堅守崗位,隨時準備奔赴下一個戰場。
黃文祺說:“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p>
這,就是醫者的神圣使命;這,就是對生命的深深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