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伊始,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秀山西街的青石板路上,一盞盞彩綢扎就的花燈被次第點亮。隨著清越的鎦子聲響起,身著土家族盛裝的舞者踏著“崴步生蓮”的韻律翩然起舞。大街小巷、鄉鎮村落,處處充盈著秀山花燈表演帶來的歡聲笑語,這便是被稱作“東方民間藝術奇珍”的秀山花燈。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秀山花燈起源于唐宋、延續于元明、興盛于清代,既保留著宋代“燈兒戲”的遺韻,又融匯了土家擺手舞的雄渾、苗族飛歌的婉轉。
花燈舞跳的是祖先的傳承,唱的是山河的回響。從田間地頭的即興對唱到在國家級舞臺上的華美亮相,從竹篾扎制的樸素燈盞到數字世界的3D影像,秀山花燈在傳統與現代的交響中,譜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壯美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