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國重器,強國之基。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工業母機作為“制器之器”和“自強之基”,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樞紐和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一個國家制造業的整體水平,尤其是高端工業母機,是實現我國裝備制造業向高質量發展和保證國家安全的重要高技術產品,關系著我國的國家安全和發展大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考察遼寧期間強調:“技術和糧食一樣,靠別人靠不住,要端自己的飯碗,自立才能自強。”“要發展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于一身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培育新興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沈大工業母機集群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發揮沈陽、大連兩市工業母機產業技術沉淀深厚、產業鏈條完善、技術人才集聚等方面優勢,以重點領域戰略需求為引領,以突破高端主機、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卡脖子”技術為主攻方向,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工業母機制造業集群。
發展歷程
沈大是中國“機床之鄉”和“真空技術發源地”,機床生產史可追溯至20世紀30年代,50年代名列中國機床“十八羅漢”的就有4家,新中國第一臺數控車床、第一臺真空感應熔煉爐等百余項第一也在這里誕生,為航空航天、船舶等領域提供了超百萬臺裝備,全國近30%的金屬切削機床出自遼寧。“藍天一號”數控系統在20世紀80年代率先打破國外壟斷。支援三線建設期間,建設了15家工業企業,其中齊一機床、齊二機床、哈量、洛陽軸承廠、寧夏大河、甘肅天水星火等援建企業直到今天仍在發揮重要作用,播下的技術、設備、人才種子遍布大江南北。2019年,沈大工業母機集群的兩架“引擎”——沈陽機床和大連機床相繼重整后由“地方隊”加入“國家隊”——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形成了“全國機床看通用,通用機床看沈大”的發展格局。
沈大工業母機集群已聚集企業900余戶,兩院院士等國家級頂尖專家學者40余位,國家級技術創新載體15個,新能源汽車、船舶海工等重點應用領域8個,基本形成了貫穿研究開發、成果轉化、中試驗證、成組連線全鏈條的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協同創新體系。
工作成效
沈大工業母機集群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業母機產業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國家所需,遼寧所能”,以破局高端工業母機及關鍵核心部件自主可控為使命,通過強化機制保障和政策支撐,持續推進重大技術產品攻關和重大平臺建設,強化推廣應用,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雙螺旋”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一批“卡脖子”問題得到突破。
創新資源整合和平臺支撐能力大幅提升。通用技術集團沈陽機床牽頭創建工業母機創新中心,有力支撐和服務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整合設立實驗室群,遼寧黃海實驗室兩年來投入項目科研經費近億元,成功解決多種機型研制與量產技術難題。全省15個國家級企業創新平臺、41個省級創新平臺為工業母機產品工程化應用提供有力支撐。沈陽航空制造作為國內首個全國產化數控機床中試驗證平臺,解決規模化應用七大類2700余個問題,已成功為航空航天領域批量交付高質量產品。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結對攻“尖”水平大幅提升。以滿足航空航天、船舶與海工等領域重大需求為重點,加快推動大型飛機結構件翻板五軸加工中心、整體葉盤高動態五軸加工中心等16類主機裝備組織結對攻“尖”。
產業集聚效應和集群發展質量大幅提升。堅持改革、創新、發展并重,減材、等材、增材協同推進,大力支持國有企業改革重組,民營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外資企業產業鏈緊密合作,以沈陽、大連為核心的產業集聚效應不斷顯現,對重點領域保障能力不斷增強,金屬切削機床產量位居全國前列,產品數控化率達到70%。通用技術集團與遼寧央地合作不斷深化,領域不斷拓展。科德數控五軸加工中心自主化率國內最高,沈陽精銳蟻群智柔加工生產線同行業領先。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沈陽永安機床小鎮獲評國家級特色小鎮和服務型制造示范平臺,吸引200余家企業入駐。
政策支撐和服務保障力度大幅提升。切實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搭建“政產學研用金”合作交流平臺,引導資金鏈、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有機融合,“真金白銀”支持產業發展。制定出臺工業母機專項政策,支持重大技術裝備攻關、首臺(套)推廣應用、智改數轉、創新平臺建設,全力支持企業承擔國家重大專項,發揮國家級產業基金引領、金融資源帶動作用,省工信廳與國家工業母機產業投資基金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落實國家產業政策,推動遼寧工業母機企業充分利用國家資金加強研發攻關、迭代升級。支持企業爭取國家工業母機增值稅加計抵減、工業母機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先后舉辦“通用好技術 智領換新季”工業母機共鏈行動暨供需對接會、遼寧工業母機產業集群對接會、“工業母機+”百行萬企產需對接會(遼寧)等活動,廣泛搭建產需、產融、技術人才對接平臺,營造良好產業生態。
未來展望
聚焦打造高端數控機床產業創新高地和一流機床功能部件產業基地目標,堅持夯實基礎、構建體系、創新驅動、高端突破的發展思路,推動工業母機產業高質量發展。
促進典型場景應用。圍繞航空、航天領域大型化、精細化零件加工以及整體大型部件加工需求,開展高精度主機設計及制造,為供需雙方在應用迭代、市場拓展等方面搭建對接平臺,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循環,進一步做大集群總量。
推動企業提質升級。以建設整零共同體為抓手,促進產業鏈合作,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沈陽機床制造能力改造升級、大連機床智能產線制造水平能力升級等項目,全面提升企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增加高端產品供給。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緊盯重大戰略需求“卡脖子”問題,持續組織開展16類主機裝備結對攻“尖”。重點推動精銳數控高速翻板銑、科德數控高動態五軸加工中心、馬卡智工機匣五軸立式車銑復合中心、沈陽機床大型龍門車銑復合中心等國家急需的高端主機裝備研制。
加強核心技術攻關。采用“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模式,著力突破正向設計、可靠性與精度保持性、精密工業母機熱管理、高速高精智能化控制、高端應用工藝等5類共性技術,定期了解重點攻關項目進展情況。
攻堅逢盛世,奮斗正當時。新時代新征程,沈大工業母機集群將在騰飛之路上續寫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