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兆瓦空氣儲能裝置、±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換流變壓器、立臥轉換五坐標加工中心……一批突破“卡脖子”問題的新產品讓人目不暇接。1月22日,“智造煥新 創引未來”鐵西科技創新生態大會暨沈陽·中關村京沈協同創新合作交流活動成功舉辦。在“鐵西區大國重器”展區,沈鼓集團、特變沈變等11家龍頭企業攜32項新技術、新成果參展。展廳內人頭攢動,行業領袖、企業代表、專家學者等300余人齊聚一堂,共商創新發展大計、共話科技美好未來,為沈陽科技強市建設和創新驅動發展蓄勢賦能。
行業“大咖”齊聚沈城
“唐院士‘DAO’智能工業數據解析與優化理論,為我們企業開展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提供了理論指引,聽了受益匪淺。”參會企業代表認真聆聽“大咖”演講。
開幕式上,專家學者聚焦科技“最尖端”、創新“最前沿”,為沈陽創新發展建言獻策。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副校長唐立新圍繞工業智能優化,分享了在系統建模、數據分析與優化方法方面的研究進展及具體應用;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工信部電子科技委委員劉權針對制造產業智能升級,詳細介紹了如何以“新技術、新要素、新載體、新機理、新關系”發展新質生產力;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沈陽化工大學校長許光文結合“定向研發、定向轉化、定向服務”成果轉化新模式,深入淺出講解了高校如何從“揭榜排難”到“揭榜掛帥”;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遼寧分院院長史劼介紹了“激活主體、一體布局、融合賦能、強化紐帶、暢通循環”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新路徑;梅卡曼德機器人聯合創始人丁有爽與大家交流人工智能賦能工業制造的產業趨勢;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魏慶來講解了自學習最優控制理論基礎和應用場景……諸多行業專家的報告分享,為推動沈陽創新發展開闊新視野、開拓新思路、開辟新路徑。
活動當天,依托鐵西區(經開區、中德園)資源優勢,鐵西科技金融企業協會、鐵西區科技型企業孵化器協同創新聯合體揭牌啟動,沈陽工業大學創新港等16個科技創新項目成功簽約,推動區域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京沈兩地“雙向奔赴”
在“中關村創新生態”展區,訊飛幻境AR課桌、乾承機械3D測量臂、智翔通飛“雷燕”無人機的展臺前圍滿了參觀者,來自沈陽·中關村在孵企業的最新科技創新成果讓參觀者大飽眼福。
為全面激發鐵西區“向新而行”的活力和潛力,借助本次活動契機,沈陽·中關村集成服務中心正式成立,將中關村金融、科技、知識產權、資本管理等優勢創新服務鏈條復制到沈陽,進一步完善沈陽創新創業服務體系。云圣智能、世紀互聯等一批北京優質科技企業簽約落戶沈陽·中關村,實現北京中關村創新資源與沈陽產業資源深度鏈接。
北京中關村信息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扈德輝介紹:“在東北全面振興和京沈對口合作的大背景下,沈陽·中關村項目整合中關村優質資源,與沈陽的工業基礎和產業優勢相結合,共同打造了一個集創新政策探索、創新資源整合、創新主體培育、創新文化營造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創新合作平臺,讓中關村的創新基因在沈陽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鐵西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鐵西區與沈陽·中關村攜手同行五載,通過推進京沈兩地間體制機制、政策支撐、產業發展、服務配套等六大協同,推動沈陽·中關村“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多組團”從藍圖走向現實,構建起立足沈陽、面向遼寧、輻射東北的“最中關村”創新生態體系。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本次活動期間,同步舉辦了鐵西區企業“揭榜掛帥”需求發布活動和中關村走進鐵西區產學研技術撮合交流活動,為參會的科技企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服務機構搭建了協同創新交流的平臺。通用技術沈陽機床等10家企業發布近50項技術和產品需求。其中,配套產品采購需求額近10億元,沈陽鑄研所與北京谷器數據、新加坡Heseri商務投資公司與北京世紀互聯等多組參會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與會企業紛紛表示:“參加此次活動感覺非常‘解渴’,成功實現了企業間供需‘配對’,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鐵西區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常態化舉辦“揭榜掛帥”“技術撮合”“伙伴對話”等協同創新交流活動,搭建科技創新供給與需求“雙向奔赴”交流平臺。
“鐵西區產業基礎雄厚、創新動能強勁。近年來,鐵西區創新能級不斷躍升、創新成色日益凸顯、創新主體持續壯大、成果轉化越發高效、創新生態更加開放,科技創新這個‘最大變量’正成為推動鐵西全面振興的‘最大增量’。”鐵西區委常委、副區長延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