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艙是奮斗者號的核心部件,也是研究人員進入萬米深海的安全屏障。它里面到底是什么樣的?夢澤早就充滿了好奇。
他小心翼翼地通過梯子,爬到奮斗者號“頭頂”,探頭一瞧,發現里面的空間十分狹窄。載人艙的直徑只有1.8 米,這么一個小小的球型空間,他勉強可以站立,但是劉老師就只能彎著腰跪坐了。劉老師告訴夢澤,深潛器被放到水面上,會像一條海浪中的小船一樣,非常搖晃。如果是真正下潛,站著很容易摔倒。他便學著劉老師那樣,跪坐在艙內的軟墊上,不一會就覺得腿腳發麻。“由于長時間跪坐工作,潛航員們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腰、腿、膝蓋方面的問題,這也成了我們的‘職業病’。我們有時候還互相打趣:‘放眼整個深潛室,找不到一個好腰。’”劉老師笑著說。
夢澤透過厚厚的觀察窗向外看,發現這個“小爪子”和深潛器前部的機械手很相似。
夢澤猜對了,奮斗者號裝備了一左一右兩套液壓主從伺服①機械手,每只手有肩關節、大臂、肘關節、小臂、腕關節、手爪,就像我們人類的手一樣靈活。機械手由液壓驅動,液壓油被注入機械手的管路,就像是它們的血液,控制它們做出各種動作。
“厲害的地方還多著呢!”劉老師指向剛才那個小桌子。夢澤仔細觀察,發現上面有很多不同大小的顯示器,以及各種各樣的操作按鍵。這是奮斗者號的控制系統,也是它的“超級大腦”,負責航行控制、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等任務。
在控制系統的顯示器旁邊,有一個像對講機一樣的小東西。“這是水聲通信機的對講機。”劉老師介紹道,“下潛時你對著對講機說話,聲音會通過海水傳遞給萬米之上的母船。”
在深海里,潛航員是沒法通過手機打電話或者發微信的,因為無線電信號在深海里傳播不了多遠。但是,聲音在水中傳播的效果非常好,就像你在游泳池里能聽到很遠的聲音一樣。
水聲通信系統利用這個特點,化身水下大喇叭,把潛航員說的話轉換成水聲信號,然后通過海水傳遞給母船。母船上的接收機收到這些信號,再把它們轉換回我們可以聽懂的話語。
看完球艙前半部分的設備,夢澤回頭,發現背后有很多排藍色的鋼瓶。劉老師仿佛知道他要問什么。“這是氧氣瓶。”她說,“深海中載人球艙是一個完全密閉的空間,我們賴以生存的氧氣就由這些高壓氧氣瓶提供,呼出的二氧化碳由化學試劑吸收。每次深潛器在水下工作完畢、回收到母船后,負責維護的潛航員都會把所有氧氣瓶充滿,更換掉吸滿了二氧化碳的化學試劑。”
在載人艙里跪坐到現在,夢澤的腿已經發麻了。他輕輕捶打著雙腿,劉老師笑道:“看來,你這個小小潛航員還需要多鍛煉,我們出艙去看最后一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