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廣州一位車主車上放置的AED(自動體外除顫儀),被鄰居緊急“破窗”取用救命的新聞在網上廣泛傳播,這也讓AED這個在有人發生心臟驟停的緊急時刻可以救命的“神器”再次受到關注。
" 近幾年,城市里越來越多的公共場所配置了固定的AED,方便緊急情況下,可以近距離、及時取用。除此之外,城市中還默默存在著一些“流動”著的AED,它們或被放置在私家車內,或就背在普通人身上……這些“行走的AED”,隨時隨地準備救人。
田鍇:讓自己的車成為“救命車”
" 穿上一件袖子上貼有紅色“公眾急救”標志的夾克,將一臺橙色的AED斜挎在身后,作為“行走的AED”中的一員,這是田鍇每天出門必備的行頭。“這是什么?什么是AED?”“AED又叫自動體外除顫儀,在有人突發心臟驟停時,可以緊急救命……”日常背著這個醒目的儀器行走在人群之中,總有人好奇地詢問,田鍇便不厭其煩地一遍遍耐心解答。
“宣傳AED、普及公眾急救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愛好?!碧镥|是一名自駕游愛好者,在自駕游途中,他多次聽說有“驢友”心臟驟停卻沒有得到及時救助的情況,深感惋惜。2016年,他通過從事馬拉松賽事救援工作的朋友了解到了AED,自此,田鍇走上了學習公眾急救和推廣普及AED的道路。
" 田鍇不僅自己就是“行走的AED”,還把自己的車也變成了“移動的救命車”。2017年,田鍇將自費2萬多元購買的一臺AED放在了車上,并在車身貼上了普及“AED是什么”的車貼。“那個時候,就想著經常出去,車上放置一臺AED,遇到緊急情況,我自己可以使用。”
" 后來,田鍇成為一名公眾急救志愿者,也感覺有更多的人了解了AED,他又在車上張貼了“車內配有AED,遇到緊急情況可撥打電話取用”的標識,提醒有需要的人可以緊急取用。
“如果情況緊急,破窗也完全沒問題,救人要緊,后續我們也不會讓使用者賠償費用?!迸c田鍇一樣,許多在車上貼著AED標識的車主甘愿奉獻,只為救人?!暗髞硪幌?,我們怕取用者有顧慮,他們猶豫要不要取用的時間,可能就會耽誤急救時機?!碧镥|在之后換車時,還特意選了可以用手機操作“遠程開蓋”的智能車型,將AED放置在了“前備箱”里,只要一個電話,即使田鍇身處外地,也能遠程操作,讓有需要的人及時取用,避免了“破窗”可能帶來的一系列顧慮和麻煩。
" 成為“行走的AED”近10年,田鍇卻有點“遺憾”,自己還沒有遇到過需要緊急取用車內AED或需要緊急施救的情況。但田鍇在2018年、2019年以個人名義捐贈給東單體育館和地壇體育館的AED,都曾被用來救過人。自己捐贈過的AED能成功救人,田鍇也像自己救了人一樣激動。現在,他身邊還多了一個小伙伴——自己5歲的女兒。父女倆一同出行時,女兒也會身背一臺輕便的AED,“想從小培養她參與公眾急救的意識,讓她樂于救人、敢于救人”。
張元春:隨身攜帶AED已十余年
“列車上是否有醫務人員?3號車廂有乘客需要緊急幫助?!币魂嚰贝俚膹V播聲,讓乘坐高鐵返京的張元春一下子精神起來。他趕緊起身,拿著隨身攜帶的AED趕了過去,打開急救包、取出AED、撕開電極片,張元春麻利地給患病乘客使用上“救命神器”,并同其他幾位醫護交替對其進行心肺復蘇……這驚險一幕,發生在去年7月的一趟由上海開往北京的高鐵列車上?!半S身攜帶AED十多年,這還是第一次用上?!睆堅簭氖录本扰嘤柨破展ぷ魇嗄辏恢痹跒檫@樣的“緊急時刻”準備著。
" 張元春曾是北京120急救中心的一名急救醫生,工作就是隨著救護車緊急出診?!澳菚r候,很常見的一種情況是,雖然我們已經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但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搶救時間?!睆堅赫f,尤其是像心臟驟停這種情況,講究“黃金4分鐘”,如果能在4分鐘之內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除顫等緊急施救,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還率。
“但救護車很難在4分鐘之內趕到,如果這個時候,患者家屬能第一時間采取一些急救措施,會非常有用?!睆堅赫f,但普通人往往缺乏急救知識,也不知該如何操作。
" 經歷了太多次這樣的情況,張元春漸漸意識到,公眾急救的普及非常必要。于是,張元春選擇從醫院離開,創建起自己的科普公眾號,撰寫各種面向普通公眾的急救科普文章,幫助更多人學習急救知識,成為一位專職的“急救科普人”,同時也進行急救的培訓工作。
" 從事公眾急救相關工作后,張元春了解到,AED在國外很多公共場所已經有了很好地普及,每年都能挽救許多心臟驟停的人,而且普通人也非常容易使用。2014年,通過朋友贈送,張元春有了自己的第一臺AED。自那以后,但凡張元春出門,他就隨身攜帶著AED,不僅在北京,也去往全國各地。“一方面是想遇到緊急情況時,我可以馬上使用,隨時救人,同時也是想向公眾宣傳?!睆堅赫f。
作為較早關注、推動國內AED普及的一員,張元春見證著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公共場所配置了AED?!叭绻诒本?,我一天的行程都是坐地鐵,那我就會選擇不背AED出門了,因為現在北京的每座地鐵站都配備著AED,取用非常方便?!?/p>
" 隨著設備的普及和媒體的宣傳,社會公眾對于AED的認知和接受度也在提高。這樣的變化,讓張元春感覺多年的“行走”很有意義。
推廣:期待更多社會力量加入
“行走的AED”不僅僅是個體,也漸漸集聚成了一股力量。目前,張元春的科普公眾號已經有14萬的關注者,大部分的粉絲和他一樣同樣關心公眾急救事業。2023年,張元春和其中部分馬拉松愛好者,成立了一個“AED跑團”,大家會自發地背著AED去跑馬拉松,作為賽事急救保障的補充力量。
“進入這個跑團,有4個條件,需要大家有在有效期內的急救培訓導師證書、有完賽的馬拉松成績、自己擁有可以全程背負完成馬拉松的AED,以及可以完成5分鐘高質量的單純按壓的心肺復蘇?!睆堅航榻B,目前,跑團有來自全國各地、不同職業的40多位成員。
" 去年6月,在內蒙古的一場沙漠馬拉松比賽上,遇到有選手突然倒地的情況,“AED跑團”中的一位成員第一時間趕到倒地選手身邊,為其使用上他隨身攜帶的AED,在連續的胸外按壓和AED兩次除顫后,那位選手蘇醒了過來。當選手醒來的時候,同在現場的張元春也特別興奮?!懊恳淮文芫热艘幻?,都感覺到我們的價值和意義。”最近,他將和跑團的13位成員,背著AED去參加四川仁壽的馬拉松比賽,守護參賽選手的安全。
" 2024年,田鍇開了一個專門的AED主題餐廳,里邊展示著他收藏的來自9個國家的26臺不同型號的AED。來店內用餐的顧客,感興趣的,田鍇都愿意向大家介紹一番,講解一些公眾急救的知識。“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共場所都配置了AED,但對于很多人來說,不敢用、不知如何用、搶救人要不要擔責的疑惑依然存在。我們想通過餐廳,來普及宣傳更多的AED使用常識?!?/p>
" 田鍇在店里非常醒目的位置,特意寫上了《民法典》第184條的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也是想打消大家的顧慮,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敢用AED救人。遇到緊急情況,敢救是第一步,這很重要。”
" 平時,張元春會關注在各種公共交通上,醫護人員或普通人緊急救人的新聞?!斑@一方面說明,社會上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敢于伸出援手;另一方面也說明,公共交通上是出現緊急情況的高發場所,而這些場景又很特殊,急救起來并不容易?!彼?,張元春建議,未來可以在高鐵、飛機、公交車、出租車上都普及配備AED,讓更多的載體成為“行走的AED”,不斷擴大這股流動的救命力量。
(摘自《北京晚報》徐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