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要繼續堅定不移的走工業路線,不斷提高我們的持續生產高質量影片的能力。我們需要更多餃子、郭帆這樣死磕質量的導演,同時也需要更多陳思誠這樣每年制作出二三十億票房的電影創作者和管理者。中國電影,首先是需要穩定產出票房,讓每年票房不會出現大起大落;然后再有天才式大爆款出現,給市場不斷驚喜,刺激更多類型和題材的創作?!〗懔碾娪?微博
能量巨大的文化神話是“后空間化”的。其傳播力和效應注定超越物理空間,尤其在多元媒介時代,它不會被影院空間所局限(盡管它很可能不被國外院線公平待見)。我們有幸目睹和參與“哪吒”系列作為當代中國文化神話的誕生,更有理由期待“哪咤傳奇”以文化萬花筒般的形式在大文旅消費中逐一落地,衍生周邊產品、主題公園、影游融合……——吳瓊-BFA 微博
時至今日,曾經頗為熱鬧的“中國電影學派”討論,似漸漸變得沒那么大聲浪了。其實,在我看來,與其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去討論似是而非的“中國電影學派”,還不如下些實在功夫,將前輩們提出并已有了相當成果的“電影的民族性和民族風格”課題作更深入一步的探討。 ???——活著的時光 微博